漢城,山環水抱,北有北漢山、北岳山,東有洛山和龍馬山,西有仁王山,南有南山和漢江以南的冠岳山。
漢江自東向西環抱城南,按照袁可立口中來講,是呈龍砂水穴“山水襟帶”的上好風水格局。
就算不從風水角度來說,漢城在朝鮮半島的群山峻嶺里面屬于盆地地形,依山畔水,自然是適合人馬居住。
漢城也就是日后的首爾,此時為朝鮮的都城。
城內宮殿輝煌、宗廟林立、社稷、兩班衙署、道路開口。
曾經被倭國屠戮的痕跡已經散去,朝鮮君李棕因為畏懼阿敏軍隊的鋒芒,跑到南漢山城避難,此時回到首爾,也引起了手下有識之士以及漢城百姓的不滿。
朝鮮積貧積弱,數十年前被倭國入侵,漢城一度淪為廢土,其中百姓皆被屠戮殆盡,興亡百姓皆苦,若不是明朝援助,早就淪陷。
如今總算恢復了一點元氣,卻又被北方刀鋒鐵騎橫掃,幾乎兵臨城下。
漢城城外此時匯聚著許許多多流民,皆是家園遭劫,被迫逃難的群眾,全部與親人失散。
踏踏踏!
程東跨與一匹黑色馬之上,這匹馬是蒙古種,經過了調馴,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是一匹良好的軍馬,也是程東的代步工具之一。
馬的嗅覺靈敏,視覺較弱一些。
程東一馬當先,身后緊緊跟隨著的,是袁可立的兒子袁樞。
再往后,就是排列整齊的直轄軍,緊隨其后的就是義務軍,剩下的,就是從中和帶來的被之前的包衣家奴看守的俘虜,皆為女子,男子盡數被坑殺。
此時戰戰兢兢的跟隨在軍隊后面,經過大半年的文化傳輸與洗禮,義務軍的裝扮,也強制性的要求同直轄軍一致。
漢城外,朝鮮君李棕正在城外迎接。
見到程東到來,他連忙上來迎接,李棕雖然是朝鮮的君王,但是卻是受封與程東此時天啟皇帝的身份之上,天啟皇帝即位的時候,李棕也派遣使臣進貢,從名義上來說,程東是朝鮮的最高統治者,不過,這只是從名義上來說。
朝鮮此時奉行的是“事大政策”,國王登基、官員任免都要象征性的通過明朝,雖然此前由朝鮮第四位國王創立了韓文字母,但是官方的書面語言依舊是是中文。
如今程東帶著近20余萬大軍來到漢城,而且剿除了來犯的八旗軍,軍臨臣下,又是人心所向。
程東覺得此時自己應該做些什么。
“天啟皇帝,臣李棕參見!”朝鮮君李棕帶著群臣伏地高呼道,行的是君臣之理。
程東抬了抬手,平緩的對著李棕們說道:“起來吧!”
聞言,李棕和他的大臣紛紛站起。
明朝因為自身內亂不止,無暇他顧,雖然海軍實力極強,但是沒有軍力遠駐,因此對于朝鮮越南等地,只是奉行名義上的統治地位,此時程東卻突然帶著大軍,從九州島的方向登陸朝鮮,讓得李棕和群臣都很是心驚。
程東揮了揮手,“將那些不幸被后金俘虜的子民!”
他高聲說道,身后的將士紛紛傳達軍令,那些跟隨在程東軍隊后面,戰戰兢兢,衣衫襤褸的俘虜,此時才敢出來,在漢城外的流民之中,尋找自己的親人。
場面自然是十分傷感,也有著一絲慶幸。
“阿母,阿母!”
“秀賢!你還活著!”
“弟弟和父親都死了.......”
戰爭從來都是殘酷的,這是必然的。
不過,戰爭只能用戰爭終結,或是毀滅,或是臣服,或是崛起。
實力才是最為重要的,當國力強盛到一定程度,問題就不是問題。
“朝鮮積貧積弱,我準備將朝鮮納入興華會的版圖,你覺得如何?”程東看著眼前的李棕等眾人語氣十分平淡的說道。
李棕額頭冒過一絲冷汗,看著程東背后的二十余萬士兵的軍隊,以及其精良的裝備和悍勇的士氣,他敢拒絕嗎?
他知道,眼前這個天啟皇帝與傳聞之中的已經不一樣,而且興華會是什么,他也是從來聞所未聞。
但是程東既然詢問了他,他自然要回答,這是一個機會。
李棕有些忐忑的說道:“我覺得可以!”
程東點了點頭,他現在只需要輕輕一揮手,便可以占領整個漢城,但是他沒有那樣做,二十萬軍隊用來戰爭顯得多,但是用來占領整個朝鮮半島,就顯得并不充裕了。
而且此時朝鮮本來就屬于附屬國,加上里面的人對于漢文化的崇拜,是可以教化的。
“既然你答應了,那么稍后的事情,便有他幫助你處理。”程東看了一眼袁樞又對著李棕說道。
“是!”李棕趕緊答應。
漢城里面有著近20萬人,并沒有足夠容納那些逃竄來的流民居住的地方,程東為了收買人心,便和麾下將士與士兵一起砍伐樹木,與流民一同建造簡陋的小木屋,幫助他們暫時居住。
經過大半年的發展,此時興華會在華夏內部,雖然沒有出山東、山西、河南三地,但是已經呈現出燎原之勢。
原本這三地的人口加起來才一千多萬,但是隨著興華會改革的不斷持續,此前只在福州種植、江浙少部分種植的新型糧食作物,已經在三地收獲。
產量與此時的沒有經過后世培育與雜交的糧食作物要高上許多,錢糧較為充裕,發展得已經是快了很多,百姓安居樂業,其他地方的流民紛紛逃難到興華會之中,山東、山西、河南三地人口有了大幅度的增長。
加上程東分割土地里面的按照人口分配,更是刺激了人口的生育幾率,唯一遺憾的,就是這時候的健康成長幾率較低,很多不幸夭折的,不過比之前的情況自然是強很多,人口達到3100多萬。
這樣一來,土地就顯得有些稀缺了。
山東、山西、河南三地,主要的種植水源皆是來自于黃河以及其支流。
但是黃河此時早已經因為流經區域,黃土高原隨著自秦以來的破壞,水土流失嚴重,而開始水災泛濫,土壤已經開始輕微鹽堿化。
加上這時候的單位畝產產量也自然是不高,建筑也是以木制建筑為主。
因此,此時的山東、山西、河南三地、容納3100多萬人口就顯得有些不夠用了。
那些早先入會的自然好說,已經有了自己的田地,并且程東參考后世的經驗,每家每戶都有專門的戶口本,以及土地所有證。
而剩下的晚來的流民,只有一個戶口本,這自然是不夠的。
部分興華會民眾被程東用水軍耗費了近半年的時間,往來運輸300萬民眾到喂魚島,開始安家落戶,更加將喂魚島的本土民眾加快了同化的進程。
眼下,程東準備將剩下的沒有分得土地的數百萬民眾移民到朝鮮半島,這些民眾雖然沒有分配土地,但是興華會也義務性的發放了會眾的日常所需,但是這樣一筆龐大的人口基數,一直這樣義務發放,而且也容易出事,就有些嚇人了,要不是此時喂魚島也只能勉強容納300萬民眾,程東早就一咕嚕全部移民去了喂魚島。
正好過來將朝鮮半島徹底漢化,此時的朝鮮半島總共才近百萬朝鮮人民,數次被幾乎全面侵占,已經讓得其人口凋零,再加上此時朝鮮半島的軍事實力幾乎為無,移民自然是沒有問題,至于朝鮮君李棕,他已經被漸漸架空,等到時間成熟,朝鮮君這個名字,就可以丟棄在歷史長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