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壯在家里配料,他媳婦見村里人都在燒胡辣湯就自己也在家里燒了起來,雖然料有了,但是大鍋村里不是家家都有的,就有的人在家里熬煮,熬煮這個是每個家里都可以做的,有的還蒸饅頭,家里野菜多的就蒸野菜包子,家家戶戶都動了起來。
鄰村有一個師傅知道以后就來張家村親戚家里借了廚房,這師傅會做大菜,村里紅白喜事有錢的都會來找他做主廚,但是有錢的畢竟少,大師傅年紀大了也不想出去,這一次就帶著兒子來到張家村教兒子做菜,做菜的材料都是很珍貴的,平常都不能浪費,大師傅就是想教兒子也不敢用東家的材料讓兒子練手,現在就好了,缺什么東西張天旺這里都有,材料隨便用,大師傅做的菜收價都很高,做三鍋菜就可以賺出來一鍋菜錢,這一鍋菜錢就讓兒子練手,就算失敗了,反正都是好東西就都分了吃了,村民們也不好意思次次都吃,大師傅就每天把自己做的單獨拿出來一鍋交給親戚,讓他送給村民,兒子做壞的就賣給張天旺,從張天旺給的價格中就可以看到兒子是否有進步。
“砰”一聲巨響傳來,不用擔心,聽到孩子們的歡呼聲就知道沒有嘛危險,這是爆米花出爐啦!還有畫糖人的不停的畫著各種圖案,做冰糖葫蘆的旁邊是打火燒的兩家里的很緊,這些都是一些老人在做,身邊跟著一些想學藝的年輕人;這邊的婦女也聚在一起,餃子,湯圓不停的起鍋,有些調皮的孩子會把土豆或紅薯放到火旁去烤,看火的人會注意不讓孩子離火太近,孩子們等到土豆或者紅薯烤熟了以后就高高興興的拿著吃;有些人看到了就從家里拿了一些烤了去張天旺哪里去賣,發現價格劃算就和人合伙高高興興的去烤紅薯去了,孩子們可以拿自己家的生紅薯就可以換一個大一點的熟紅薯了。
張家村熱鬧起來了,路上的的推車上裝著結實的實木家具,這些是一個木匠為自己女兒打造的嫁妝,但是女兒嫁到外面去了,家具拉不走,問了問張靈靈這東西也收,價格還不低就都拉了過來準備換成金銀給女兒陪嫁。
這輛車上的東西也不錯,景致的手工燈籠放了好幾個,聽說這里收東西,越是景致的東西越貴,獨一無二最好,能批量生產的都比較便宜;家里的奶奶拿出了自己年輕的時候繡的繡品,如果價格高村子里的女孩就都準備去學。
到處都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只要自己做的東西賣的不賠錢就都開始做了起來,村子里家家的灶臺就沒有斷過火,野菜面條,野菜糊糊,湯面條,撈面條,炸咸食,炸素丸子,炸肉丸子,蒸米飯,調野菜,只要有的都做好了送到張天旺的雜貨鋪去。
有人也好奇,這些東西去哪里了?老人就教育他們‘難得糊涂,這是人家的本事,咱們抓緊時間多賣一些,打聽清楚又能怎么樣?’
不長的時間張靈靈的儲物袋就裝滿了,王靜靜見到儲物袋里的東西就驚呆了,看來有好多村民把家里這幾年積攢的能賣的東西都賣了,王靜靜又交給張靈靈一個儲物袋,想到過年之后還會有源源不斷的東西送來就感覺很恐怖,你看看儲物袋里的東西,這些也不知道要在里面待多久?
張靈靈接到劉麗的通知有些擔心,決定回去直接詢問王靜靜,如果王靜靜不允許以這種方法大批量的購入商品就立刻告訴村民,讓村里停止這種行為。
十點鐘在雜貨鋪集合,王靜靜表示對于張家村的做法沒有任何意見,只不過看張靈靈,顧賢昆這一段時間過得挺舒服,離他們原先的目標越來越近,王靜靜決定在此之前要盡力的壓榨他們的價值。
大年三十晚上,在一個熱鬧的華人街上,身在外鄉的華國人們正在歡度春節,等待十二點的到來,沒有人注意到什么時候街邊出現了一家飯館,飯館的門大開著,美食的香氣從里面飄散出來。
“老婆子,你聞聞從那里傳來的味道,好熟悉。”一個正在街上慶祝春節的老人聞到了記憶中熟悉的香氣,可惜時間太長想不起來是什么東西了。
“好像是從哪里傳來的,店門開著,不知道賣的什么?”老婆子看著敞開的店門,但是卻看不清里面的東西。
“奶奶,我認識哪兩個子,念‘食肆’,爺爺他是不是寫錯了,‘拾肆’不是這樣寫的?”旁邊的小朋友看來是學過華語的。
“食肆?沒有寫錯,走,爺爺帶你們去吃好東西。”老人領著老婆和兩個孫子走進了店里。
店里空間還是很大的,進門左右兩邊都靠墻排放著各種食物和餐盤,食物邊上寫有價格,胡辣湯一元一碗,包子一元一個,粥一元一碗,各種面條五元一碗,還有面點,小吃,零食,都是老人記憶中的東西,雖然華人街里面也有賣的,但是這里的看起來更有家鄉的味道。
“爺爺,這個面包好奇怪,沒有見過。”孩子看著油條好想嘗一嘗。
“這是有條,來咱們先拿一根,這里有好多好吃的,一樣拿一份嘗嘗,好吃再拿。”老人夾起一根油條放到托盤里,上面已經放了兩碗胡辣湯,一碗雜菜面,一盤餃子,幾個包子。
“爺爺,哪里有好多豬頭。”剛才進來的時候四個人是從走邊開始選食物的,中間正好是收銀臺,孩子看到右邊竟然放著好多豬頭。
“那個豬頭太大了,先嘗嘗這些,一會兒爺爺給你買冰糖葫蘆。”老人看到放豬頭的那邊還有冰糖葫蘆和糖人,一會兒走的時候可以給孫子買一些嘗嘗。
食肆的位置很好,華人街上人也很多,但是現在才十點多了,還沒有到吃中午飯的時候,進入食肆的人并不多,但是近來的人都可以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食物。
老人領著孫子買了兩串冰糖葫蘆,結賬的時候感嘆好久沒有吃過這么正宗的華國食物了,說是明天還要來,要帶兒女一大家子來。王靜靜告訴老人,食肆只營業到這里的晚上十點,明天就不會在營業了。老人得知以后很失望,本以為找到一家好店卻不會經常營業。老人把自己所認識的人的電話都打了一遍,請他們所有人來到食肆吃午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