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午開始,《我的少女時代》好評就刷爆了各大自媒體。
絡腮胡子記者俞敏的差評被直接淹沒了,但李信打人這件事情還是引起了關注。
為什么電影口碑大爆,無數人點頭稱贊,可是導演當晚卻暴怒打人?現場到底發生了什么?
“暫時不用理會,我們的水軍會帶節奏。”
昨晚已經考慮到這一點,所以相關軟文已經提前準備好。
飛機在東京成田落地后,李信他們就馬不停蹄趕往酒店,準備晚上的首映。
李信讓其他人休息,他去拜訪是枝裕和。
國內很多影評人在是枝裕和身上鬧了大笑話,好幾個著名影評人連是枝裕和的名字是是枝裕和還是枝裕和都不清楚,就動輒在那邊大談枝裕和,大談RB電影,大談特談RB電影跟華夏電影。
人家叫做是枝裕和,不叫枝裕和。
這個笑話延續了好幾年,那些影評人或許都是與世隔絕的閉關委員會成員。
所以國內的影評人基本沒什么地位,沒什么觀眾愿意鳥他們。
只有一小撥影評人會拿到一些電影公司的封口費,用以糊口。
“敘事方式很清新自然,鏡頭也溫和細膩,我看了很有共鳴。雖然這部電影偏商業化,但鏡頭語言很文藝。”
剛一見面,是枝裕和就對李信不吝贊賞。
是枝裕和當年拍過紀錄片《當電影映照時代:侯孝賢和楊德昌》,是兩位臺彎前輩的迷弟,所以《我的少女時代》在東京能夠院線上映,他出力不少。
李信來訪,他也是第一時間抽出時間來會面。
他籌備的《步履不停》初步計劃在明年下半年開始拍攝,這段時間一直在積蓄情緒,感悟電影。
當知道李信準備在小樽取景,拍攝一部冰天雪地之中的文藝片,他表示很感興趣。
李信講述了《情書》這個故事,并且表示會用安靜細膩的鏡頭來推進劇情,所有情感不濃不淡,在最后那一幕才會有瞬間的爆發。
這個手法,很多導演不敢用,因為太平淡的話,觀眾會看不下去。
但李信如果前面能夠處理好,這樣的電影很容易成為經典。
是枝裕和一下子就看出了這一點,所以跟李信討論前面的設計。
越聊他就越興奮,他發現李信的風格跟他很像,也推崇鏡頭語言的安靜細膩,情感的靜默,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電影在小樽取景的話,沒有考慮過用我們國家的演員嗎?”是枝裕和很希望這個故事能夠在日本發生。
李信直言不諱:“恕我不敬,如果用日本演員,國內觀眾會有抵觸,我不敢冒這個險。”
是枝裕和撓了撓蓬松的頭發,笑了起來,“您倒是個很坦誠直率的人呢!不過,用我們的演員,對你的電影在我國上映也是有好處的。”
他倒是因為李信的坦率而生出好感,是個正派人,不是那種面上一套背地里一套的人。
李信想了想,認真說道:“我考慮一下,如果是順理成章的用貴國演員,那肯定沒問題。如果讓貴國演員生硬的來演一個中國人,這我做不到。”
是枝裕和不斷點頭,李信這話很中肯。
“或許可以女主角設計成我國人,她們的少年時代是在中國度過……”
是枝裕和開始認真出主意,他是很希望李信這樣的后起之秀可以在日本廣為人知,成為中日兩國電影文化的橋梁。
李信苦笑道:“其實我之前已經考慮過這么處理了,但是在貴國拍攝的話,成本太高……”
“這樣啊!”是枝裕和也很苦惱,拍了拍額頭,日本拍電影沒有退稅。
要申請電影專項補貼的話,難度很大,除非李信把主要演員全部換成日本人。
這個話題也就到此為止。
兩人頗有惺惺相惜之感,很多地方都能聊到一塊。
李信并不能告訴對方,他很喜歡《步履不停》,以及《海街日記》,從中學到很多,至少學會符合東方人情感需求的敘事方式。
聽到是枝裕和親口答應參加首映后,李信告辭離開。
國內的話題已經發酵開來,雖然事情基本澄清,但是陳佳上跟羅家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初李信在劇組很不好相處,打人也不稀奇。據說李信的電影口碑很爛,記者質疑了幾句,就大打出手,這樣的人也能當導演,簡直就是娛樂圈的恥辱。
還是有一部分人相信了陳佳上他們的話,相關媒體也幫著推波助瀾,畢竟《3分鐘先生》馬上就要上映,正好來一波宣發。
羅家棟胖子對著媒體記者叫道:“一部爛片也敢跑到東京去首映,真是貽笑大方,丟人丟到國外去了。”
糖人影視的蔡藝濃也出來秀存在感,“我們公司旗下的演員不會跟這種沒有職業道德的暴力狂導演合作,建議圈內聯合封殺這種人,以正風氣。”
就連華藝王忠磊也打了電話過來,要求李信盡快澄清,向記者道歉,不然的話,華藝將不會考慮李信下一部電影的投資。
李信對此嗤之以鼻,直接掛斷電話,誰稀罕你華藝的投資。
晚上首映的時候,也有國內記者來到了東京,采訪李信:“李導,關于國內報道您打記者的事件,您有什么話要說嗎?”
李信聳了聳肩,“我表示很無奈,一些人都不知道真相,就在那里大放厥詞,還說要封殺我,我坐等被封殺。”
李信強硬的態度讓記者側目,還想多問幾句,李信直接離開,這記者沒安著什么好心。
是枝裕和出現了,帶著幾個圈內朋友,過來介紹給李信認識。
這引起場面一陣轟動,是枝裕和這樣的大導演也來給李信捧場。
有記者采訪是枝裕和,是枝裕和表示,《我的少女時代》是一部很有意思的影片,很溫暖,很適合年輕人觀看。
“如果我早十年看到這部電影,我想我一定會哭。說的是少女時代,可是一點都不幼稚,還很有教育意義。”
是枝裕和這樣稱贊李信的電影,讓在場很多媒體都感到意外。
當然也沒有很多意外,國內就兩三家媒體,其中兩家還是李信請過來的。
主要是劉德樺會過來站臺,他在東京舉辦演唱會。
電影放映結束后,東京觀眾們集體起立,用掌聲表示感謝。
這些觀眾基本都是年輕人,很大一部分都是劉德樺的歌迷,也有林佳欣的影迷。
看這些觀眾的反應就能知道,這部電影同樣擊中了他們。
回到酒店,麥姐給李信看了一條很有意思的新聞。
陳晨主持的娛樂節目播放了那一晚絡腮胡記者敲詐勒索的錄像,整個過程基本都被記錄下來,絡腮胡記者丑陋的嘴臉一覽無遺。
這種情況之下,換做誰都無法忍受。
而李信義正辭嚴的那番話也通過這一檔節目震撼了無數觀眾的心。
“別說20萬,就是2萬我都不會掏,我這個人光明磊落,眼睛進不得沙子,我的電影堂堂正正賣票房,不需要歪門邪道。”
“其他人敢怒不敢言,我不一樣,我不會慣著你這種老鼠屎,至少從我這里你休想得逞。早晚國內電影行業的風氣會好起來,你這種小人會無所遁形!”
很好,罵的漂亮。
凡是看過東方衛視這檔節目的觀眾,都被李信征服了,成為了李信的粉絲。
李信,真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