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羅揚要出家,李安扔下縣里的朋友、新娶的小妾和戲曲編寫工作就跑了回來。
“你瘋了么?為了一個女人不至于吧!”
“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大不了我把柳舞還給你還不行么!”
他連羅衣的事都不知道,還以為羅揚出家是因為自己搶了柳舞……
不過這事兒跟柳舞沒關系,跟羅衣也沒關系。
好吧,有那么一點點關系。
方外之人,隔絕紅塵。
但是又不禁酒肉,不禁交友,不禁女色。
羅揚實在想不出出家以后和普通人有什么不一樣。
而且他是自建道觀,能搞定度牒的話,連拜師門都不用。
除了道門通用的戒貪欲,守清靜以外,觀內門規都可以自己定。
而且道觀建成之后,有了朝廷的度牒,羅揚以后的產業都不用納稅。
這完全就是一方土皇帝,比當個普通的布衣好多了。
“你不懂。”羅揚樂呵呵地沉浸在自己的幻想當中,對李安的急躁一點都不在意“不過我真不是因為柳舞姑娘,這一點你大可以放心。”
李安道“那你好端端的為什么非要出家呢?”
羅揚道“出家了就不受俗世管束,要不你也跟我出家算了,省得你這么大人了還要被你老爹打屁股。”
李安臉上一黑,沒好氣道“我這好心勸你,你跟我提這個干嘛。”
把話題岔開之后,羅揚問道“李爾王改編的怎么樣了?”
李安搖搖頭道“哪有這么容易,只有故事框架沒有唱詞,短短幾個月時間怎么可能編成。”
“聊齋呢?書印出來沒有?”羅揚又問道。
“你看。”李安從懷里掏出一本書來遞給羅揚,很不開心的說道“書是印出來了,可里面不知道哪個禍害往里摻了水。”
羅揚把書翻了翻,很是驚訝于這個速度。
大規模印刷得先雕版,這可是水磨的功夫。
真沒想到才短短兩三個月就有整書問世了。
看來六皇子那邊的手下,執行力很強嘛。
李安所說的摻水其實也不算嚴重。
就是加了幾篇六皇子勇斗惡虎,智斷奇案,大義除貪官,拯求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小短篇罷了。
摻在一百多篇小故事里,根本就不顯眼。
和那些投資方臨時要求換女主,女主臨時要求改劇本的情況相比,這根本就不算什么。
“怎么只有一個人的名字?”大略把書翻了一遍,羅揚指著署名處問道。
李安自豪道“來而不往非禮也,你花大價錢幫柳舞贖身,我怎么可能不還你一次。這本書現在賣的特別火,一問世就有好多地方的書店都賣斷了貨。我的好兄弟,你出名了!”
真想掐死他啊。
把胳膊上的青筋撫平,羅揚捏著晴明穴道“我謝謝你全家啊。”
“不客氣!”李安得意道“不但書賣的好,許多茶樓里的說書先生,也在以這本書里的故事為藍本賣弄口舌。所以不光是讀書人知道了羅兄你的大名,那些不識字的莽漢們也都被羅兄你的故事折服了。”
羅揚平復了一下心情,總結道“也就是說,現在天底下的人都知道這本書是我寫的了?”
李安點點頭,然后神秘的豎起一根手指往天上指了指,小聲對羅揚說道“聽說宮里那位也看了這本書,還準備召你去面圣呢。”
宮里那位是指攝政王。
皇帝就是他媳婦。
不過按羅揚自己的理解,女皇帝就是個吉祥物,不過是拿來應付祭天、祭祖、使臣晉見之類的禮儀上的瑣事用的。
“去京城?我可不想把生命浪費在趕路上。”羅揚有點緊張道“沒人知道異史氏就是我吧?這事兒你是從哪兒聽來的?”
李安道“江湖傳聞,江湖傳聞而已,你不用這么緊張。真要召你入京的話,使者肯定早就趕來了,因為換個名字糊弄普通人還行,糊弄皇家怕是沒這么容易。”
“再次謝謝你全家。”羅揚道。
跳出紅塵的動力好強啊,都迫不及待起來了呢。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羅揚可沒這種覺悟。
不管是三跪九叩還是五拜三叩,羅揚寶貴的膝蓋都受不了。
除了祖宗,羅揚不想給任何人下跪。
老天爺也不行。
……
縣里每月都有邸報,李安又給羅揚講了一些外面的事情,言談之間頗有種躍躍欲試的感覺“等我把這出戲編好了就去周游列國,看看哪里的花魁才能稱上得舉世無雙!”
羅揚恢復了一點精神道“那你回來可得把畫像給我帶回來,讓我也開開眼。”
李安嘖嘖一聲道“帶什么畫像啊,咱們一起去不就行了!就憑著這出戲,咱們不管到哪里都會被當成恩客對待。天底下這么多美女等著咱們去鑒賞,你說你沒事兒出什么家啊!”
羅揚道“饒了我吧,書的署名就夠我煩的了。這出戲說什么也不能再署我的名字了。”
“為什么啊?”李安十分不理解道“這可是注定要被天下人傳唱的大戲,份量比一本雜書重多了。”
打虎的那本書讓羅揚在諸多獵戶間揚名,聊齋讓羅揚在諸多閑漢間揚名,李爾王可以讓他在戲子歡場間揚名。
本來這三者間也沒什么差別,但是這出戲里隱匿的六皇子的野心太多,羅揚可不想成為犧牲品。
看看依然什么都不知道的李安,羅揚覺著李顯這老家伙做的有點過份了。
都什么時候了還把他保護的這么好,何必呢?
“我覺著這出戲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單單署我們倆的名字太不公平。”羅揚建議道“不如署重丘戲曲研討院,讓大家都沾點光更好一些。”
李安想了一下道“你寫的故事,馬老板做的改編,瞎子哼的曲調,其他人不過醉酒之后填填詞,沒這個必要吧?”
“有這個必要。”羅揚堅持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反正咱們倆都不是愛名利之人,沒必要冷了大家伙的心。”
“還能借這出戲的名義,把戲曲研討院的模式固定下來。有了固定的模式,外地的文人就會慕名前來觀摩,這樣以后咱們再想編什么新戲,就不愁找不到幫手了。”
李安琢磨了一下道“有道理。如果這個胡亂弄出來的戲曲研討院有了名氣,大家都會與有榮焉,以后再召集人手就會容易的多。”
有句話是怎么說來著?
法不責眾。
換個理解方式就是,死也要多拉一個墊背的。
想想面對的這個大坑,羅揚是不準備要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