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哪個士兵愿意在冬天打仗,因為寒風如刀,刀刀致命。不用打仗,光是行軍途中出的汗就能要走十分之一的人命。
但決定戰爭的從來都不是士兵,而是上層那些利益獲得者們。
所以在大周國內亂剛起的時候,小周國就全國動員了起來,動作比六皇子還要快上一步,共集結了五十萬大軍,頂著寒風直撲玉門關而來。
大周邊防軍,一日三急報,要兵要餉要支援。
消息傳至朝歌,胡丞相受命出城與大皇子談判,可他轉眼就把老攝政王給賣了,還代表全體文官支持大皇子上位。
重兵在手,又得到文官群體的支持,大皇子意氣風發的寫了個告示傳告天下“吾受命于天,即壽永昌……”
擺明了要老攝政王趕緊退下來,把位置讓給他來做。
可朝歌依舊大門緊閉,老攝政王只說讓大皇子趕緊帶兵去往邊關,如能擊退來犯之敵,或可饒他犯上之過。
邊防軍被外敵纏住,城里的大臣又被丞相帶了節奏,真不知道他哪來的勇氣說這樣的話。
弄的像是小孩子在過家家一樣。
大皇子收到回復之后,罵了句老糊涂,然后一邊往城內撒傳單,一邊全力發動了對朝歌的猛攻。
所有人都以為大皇子勝卷在握的時候,六皇子終于發聲。
一篇討逆檄文把大皇子罵的是狗血淋頭,在揮兵北上的同時,還征納了一千萬兩白銀送往邊關,忠君愛國之心顯露無疑。
六皇子逆大勢而行,徹底站到了他大哥的敵對面,卻只帶五千馬家軍就敢誓師北伐。
臨江府位處東南,常年屯兵三十多萬以防南部野蠻人叛亂。
六皇子明顯聲望不夠,連十分之一的兵力都調動不了。
就這樣還想與大皇子一爭高低,真是找死。
臨江府被迫投向六皇子的那些人,小臉兒一個比一個白,在家里關著門蒙著被子大罵六皇子,你自己想死不要緊,還連累了這么多人,真是個傻*,跟他那老糊涂的爹一樣天真,把奪謫這種大事當成了兒戲。
罵完之后,紛紛派出心腹家丁快馬加鞭趕往大皇子那里尋求原諒。
朱家受命押運餉銀,打著為國盡忠的旗號招攬了十八路綠林匪幫,一路浩浩蕩蕩的趕往邊關,一時間綠林中的有志之士皆隨行奔赴北方邊關戰場,不為權錢利害,只求驅逐外敵保得國泰民安。
朱家言語中對奪謫之爭的雙方各不相幫,但這種明擺著美化六皇子形象的事情,誰還能不知道他們家是站六皇子這邊的?
一些人佩服朱家忠義,一些人罵他們家昏頭,但是這個時候中立主義最要不得,總得買一邊下注。
六皇子帶兵出城之后,城內一應事務都交與李衛負責,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
但是他隨即就把那些偷偷派往大皇子那邊的人都抓了回來,府衙門口再多了一倍的人頭之后,城里人才算是知道這是個狠角色,惹不起。
這些沉不住氣,想要倒戈的家族,正好補做六皇子的軍費。
臨江府這次成為戰后補給基地卻沒有加收稅銀,真是多虧了這些墻頭草。
底層百姓歡聲雷動,上層人士卻人心惶惶。
這時候趙家在自己院兒里辦了一場盛大的聚會,把臨江府的大戶都請了過來,一起看了李爾王的首映式。
經過改編之后的大致內容就是:
年事已高的國王被上位后的長子囚與皇宮,小兒子率軍救父卻被殺死,最終長子還是因為不得人心被趕下王座,老國王重新坐回王位。
看完這出罵了大皇子,咒了六皇子的大戲之后,臨江府的大戶一臉懵波。
朱家站以六皇子那邊已經夠傻了,趙家這兩邊全得罪是個什么情況?
什么叫二選一?就是根本沒有第三個選項的意思。
難道趙家到現在這個時候,還站在老攝政王那邊?
早在朝歌被中央軍圍困的時候,老攝政王就已經不在選項中了好吧!
看完戲之后,趙家還不知死活的宣布接手天香樓,并且即刻開業主打的就是這出戲。
這次聚會之后,趙家就成了瘟疫的代名詞,再沒一家愿意跟他家打交道。
但是手毒心狠的李衛,不知道是顧忌趙家的免死金牌,還是因為什么,并沒有動他家的人,也沒有查封天香樓。
李爾王是馬老板主持編寫,臨江府年輕才俊共同努力半年才編出來的大戲,不說內容合不合時宜,可觀賞性還是極強的。
軍管之后的臨江府,因為趙家的硬氣,總算是有了一絲松動的跡象。這讓城里的人稍稍松了一口氣,天香樓的生意也馬上恢復到火爆的狀態。
李爾王這出戲也成了戰爭前夕,大周國內唯一的一抹亮色,六皇子為救父做出的掙扎,不知道引爆了多少人的淚水,在不知不覺中,也為他贏得了無數的支持。
不管各個家族內部是怎么考慮的,以戲曲委員會為中心的年輕人全都以這出戲的爆紅而自豪——因為他們都為此而出過力,每個人都是創作者之一。
在天香樓重新開業之后,李衛開始著手恢復臨江府的正常生活,各種管制漸漸松綁,大街上的行人店鋪也慢慢的活躍起來。
佛門雖然沒能把丘道長從廣場上趕走,卻也占了半邊廣場和道門打起了無聲的擂臺賽。
丘道長他們為老攝政王祈福為邊關將士祈福,他們就打著為國為民的幌子為大皇子搖旗,宣傳什么攘外必先安內,要大家支持大皇子上位,只有安定國內之后才能集中力量驅逐外患。
而且就在李衛松綁了對通天江碼頭的管制之后,十二條掛著佛門標志的十萬斤級運糧船就迫不及待的駛向了大海。
入海之后北上,一個月就能到達朝歌附近。
佛門做為臨江府最大的地主公然站到六皇子的對立面,就是殺人不眨眼的李衛,也只能眼睜睜看著這十二艘大船駛出他的視線之外。
高門大戶擋不住李衛的刀子,但佛旗之下有數千萬信徒,對此他也無可奈何。
臨江府內的暗潮再次涌動,眼看就要壓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