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何進因為最近發(fā)生的諸多事情,和何太后生出了間隙,故而這些日子,何進上書進言,許多事情都被何太后以漢室的名義給拒絕了,甚至還將何進在朝中任職的幾位心腹以各種名義明升暗降。
這明顯是何太后給大將軍何進的敲打,何進是看得明白,心里亦是憤怒但又無可奈何,畢竟何太后和他有兄妹之情,況且何進雖然是大將軍,位極人臣,但畢竟還是臣子,漢室乃是君主。
何進并無代漢的野心,所以即使在何太后那里受到委屈,何進也只能打破牙都得咽下。
但是說到底何進和何太后的矛盾都是因為張讓等宦官之流,這些日子從何太后那里受到的委屈,何進將賬都記載張讓等宦官的心上。
這些日子,何太后的刻意打壓著實讓大將軍心煩不已,急欲改變現(xiàn)狀,且大將軍欲除張讓等官宦卻苦無對策,故而今日大將軍又招袁紹等心腹到大將軍府商議對策。
而在大將軍府書內(nèi),何進與諸位心腹都到齊之后,商議便開始了,這時其中一心腹早已經(jīng)與袁紹商議好了,率先說道:“宦官閹人,素與天子親近,為諂媚天子,無所不用其極,天子受其魅惑,難免會對將軍生出介意,前朝竇武之事,恐將來亦發(fā)生在將軍身上。”
神情表現(xiàn)甚是擔憂。
“吾為漢臣,為漢室興,何惜一條性命!”何進義正言辭道,“宦官閹人,魅惑人主,作惠作威。兇家害國,近臣不敢諫,遠臣不得暢,以至天下大亂,百姓困惑.......”
“宦官閹人如人之毒瘡,令漢室腐朽,此為天下之首惡,不除則天下不安......”其中一心腹附聲說道。
何進點了點頭,又道:“然宦官閹人,巧言令色,魅惑漢室,得太后之庇容,若無太后應允,吾等何以為天下除此大惡。”
何進一臉的憂心,將目光看向屋內(nèi)諸君,想看看他們有什么好的計策。
然而如何說服何太后確實一個問題,何進和何太后兄妹關系都沒辦法說服,他們又能有什么好的辦法呢,故而即使聽到何進的問話,屋內(nèi)諸君都沉默不語。
而這時坐在一旁還未發(fā)言的袁紹頓時兩眼發(fā)光,便知曉時機已經(jīng)成熟。
...............
河內(nèi)郡和京師雒陽相鄰,河內(nèi)溫縣與雒陽也只有百余里的路程,一日便可到達。
溫縣司馬家族,其源可追溯到四百年前的秦末,溫縣司馬的先祖司馬卬在秦末戰(zhàn)亂之際曾是趙國大將,隨同項羽、劉邦、張耳、陳余等各路英豪一齊討伐暴秦。
秦亡之后,他被西楚霸王項羽封為殷國之王,擁有河內(nèi)、朝歌等方圓數(shù)百里屬地,并被授予這方“殷王之印”作為信物。
可惜,司馬卬的殷王沒當幾年,便卷入了楚漢紛爭之中。
后來,劉邦掃滅了項羽,降伏了司馬卬,廢除了各個異姓王,統(tǒng)一了天下。殷國被劉邦改為河內(nèi)郡,隸屬漢室中央直轄。而司馬卬和他的子孫也隨之從昔日顯赫一時的王室降為貴族,世世代代就居住在河內(nèi)郡溫縣。
據(jù)司馬玉得知,溫縣司馬氏還一直保留了項王分封諸王時賜予的殷王之印,作為傳家寶代代相傳。
但是漢朝并沒有異姓王,司馬家族也并無稱王的打算,數(shù)代以來皆為漢臣,為漢室竭力盡忠,保留這殷王之印也只是想讓后人記得祖上的榮光而已。
漢末的天災人禍,以致黃巾之亂的爆發(fā),如今黃巾之亂雖被初步平定,但其影響卻遠未消除,天下困惑,百業(yè)凋零,民不聊生,到處都是無家可歸的流民,時因饑荒出現(xiàn)人相食的慘劇。
但所幸溫縣離京師雒陽相近,受到黃巾之亂的波及甚小,若遇到災荒的時候,像司馬氏這樣當?shù)赜型氖兰掖笞逡鄷f(xié)助鄉(xiāng)里,資助鄉(xiāng)民,幫助渡過難關。
所以當司馬玉等一行人來到溫縣的時候,看到的鄉(xiāng)民雖然偶有菜色,但并不像那些難民那樣無助絕望,做起事情來,還算充滿干勁。
有些鄉(xiāng)民認出了這是司馬家的馬車,甚至會主動湊上去,說一些感激的話,還有些鄉(xiāng)民會特意跑回家里,急忙送上一些土特產(chǎn)讓司馬家收下。
鄉(xiāng)民純厚,倒是讓司馬玉有些久違的感動,隨行的司馬朗會下馬車和這些鄉(xiāng)民親切的交談,讓隨從收下了這些鄉(xiāng)民的心意,偷偷記了下來,回到家族后,找個特定的時機會回禮回去。
從這里可以看出,司馬家族在溫縣頗有威望。
司馬玉想想也是,司馬家族在溫縣扎根近四百年,早已經(jīng)根深蒂固,是當?shù)財?shù)一數(shù)二的大家族,再加上如今司馬家族當家做主的是司馬玉伯父司馬防。以司馬防正直的性格,肯定不會讓司馬家族做出一些危害鄉(xiāng)里的事情來。
而且東漢的時候,鄉(xiāng)黨之情甚為重要,身處異地他鄉(xiāng)若遇到同鄉(xiāng)的人亦倍感親切,入朝為官亦會選擇鄉(xiāng)人同黨,后來諸侯逐鹿中原的時候,其手下中許多人是因為鄉(xiāng)黨關系而投靠來的。
所以世家豪族扎根一地,在當?shù)囟紩蟹e善之舉,鮮有人會騎在鄉(xiāng)人頭上作威作福,橫行無忌,魚肉鄉(xiāng)里這樣自毀根基的事情基本是不會發(fā)生的。
可以說河內(nèi)溫縣便是司馬家族的根基,漢末亂世的到來之后,世家豪族若想自保,除了依附諸侯以外,一般還會糾合宗族鄉(xiāng)黨,屯聚堡塢,聯(lián)合其他世家豪族求得生存。
司馬玉弄明白了這點,只是想到后來的亂世,按照歷史的發(fā)展,董卓亂京之后,關東諸郡起兵攻伐,關東大軍是駐扎在滎陽及河內(nèi)郡,群雄各懷鬼胎,難以統(tǒng)一行動,對付董卓相互推諉,有甚至縱容其手下士兵便劫掠當?shù)匕傩眨灾劣诿癫涣纳6@樣必然是會波及溫縣。
后世雒陽以及三輔之地,便是由于戰(zhàn)亂而破敗下來,整個漢末都未恢復元氣。
許多人遷族避難,但是更多的人卻因為故土情深難以割舍離去,想到這里,看著這些純厚善良的鄉(xiāng)人,想著這中間許多人將來可能受到的災禍,司馬玉心情頓時便不太好了。
“亂世的到來,苦的終歸是這些平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