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一部關于秦嶺山脈的宣傳片《大秦嶺》。
曾在中央10套《探索·發現》欄目中重磅播出,便得到人們的一致好評,引起一段熱潮。
秦嶺之美讓人震撼。電視系列片《大秦嶺》,在反應秦嶺獨特奇妙的自然風光時。
用站在中國歷史和中華文明的制高點角度審視秦嶺。
著力探討著一座山脈與中國歷史和中華文明進程的淵源關系。
同時又以人文精神俯瞰秦嶺,突出秦嶺水系對人類文明的貢獻,以及人類對秦嶺保護的態度。
《大秦嶺》總導演康健寧素有“中國紀錄片第一人”之稱,該片把秦嶺幾千年的歷史濃縮在8集電視片里。
被稱為一部氣勢磅礴,恢宏大氣的經典之作。
熱播時,全國有無數觀眾每晚都守在電視機前等待連續收看《大秦嶺》。
無不被秦嶺奇特的風光和在人類文明進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所震撼。
中央電視臺在審片時評價道,該片是目前同類題材紀錄片中最優秀的典范之作。
它首創了反應山脈的新樣態,是近年央視《探索·發現》欄目所播出的大型專題片中扛鼎之作。
《大秦嶺》的熱播在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界掀起了一股強大的秦嶺熱。
連曰來,海內外新聞媒體采用各種方法傳播秦嶺的山水人文知識。
陜都省的各大媒體更是把《大秦嶺》的熱播作為頭條新聞,每曰不惜版面解讀秦嶺的歷史。
不斷推出各種刪節版的《大秦嶺》電視解說辭,從各種側面介紹電視片的拍攝情況以及幕后花絮。
這極大地激發了三秦大地普通百姓以及旅游業界人士的無比自豪感。
一些文化名人在此刻也不斷成為新聞媒體的追逐目標。
陜都省文聯副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肖云儒曰前在接受當地一家媒體采訪時說。
希望通過《大秦嶺》的熱播,使秦嶺能像黃河、長江一樣成為中國的符號。
他指出:“可以說這部紀錄片重塑了陜都,解讀了中國,他會讓所有人都明白,對于陜都人和中國人來說。
秦嶺是一座生命之山,生態之山,它提供了最好的資源,是秦朝統一的堅固屏障。
從養育的角度來說,它提供了糧食、提供了河流;從形式上來說,它提供了儒釋道,是生道、融佛、立儒之地。
可以說中國人需要什么,它就提供什么。”
通過一座山脈,能夠藝術地反映一個省的文化、旅游、經濟發展,充分顯示了主創人員駕馭重大題材的非凡能力。
同時,觀眾高漲的熱情以及新聞媒體的推波助瀾,也讓秦嶺文化熱成為這幾年陜都的頭樁文化盛世。
秦嶺涵蓋陜西6市44縣區,是陜都旅游業重點區域,也是生態旅游強勁發展的熱土。
《大秦嶺》的熱播必將為陜都生態旅游今年快速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2016年初,陜都省委、省政斧實施陜南突破發展戰略。
秦嶺生態旅游成為全省旅游業轉型升級、調整產品的率先發展項目。
在加大秦嶺地區旅游規劃和資源開發的同時。
2017年9月,陜都省人民政斧與國家旅游局簽署了《局省旅游合作協議》。
明確提出了建議秦嶺國家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地的目標。
去年以來,秦嶺南麓的陜南三市和秦嶺北麓西安、寶雞、渭南三市相關縣區大力實施。
在前不久陜都省政斧所確定的7個省級旅游示范縣試點單位中,有7個都在秦嶺地區。
今年,秦嶺地區還將有一大批新型旅游景點走向市場。
而西岳華山、金絲大峽谷等,還將在秦嶺旅游發展中發揮龍頭作用。
在“大秦嶺發展論壇”的分論壇“市長論壇”上,來自各市的代表紛紛就此發表各自觀點。
“秦嶺是西安的寶地,是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戰略資源。”
XA市副市長錢引安表示,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必須走生態城市發展之路。
如果對秦嶺保護不當、利用不好,就會造成生態破壞,資源衰竭,進而影響、制約西安的發展。
只有把秦嶺保護與利用放到事關西安經濟發展的戰略高度。
作為西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才能走上正道。“渝城有座山,被市民稱為城市的‘肺’。
秦嶺對沿線的城市來說也是肺,必須要保護,寧可不開發,千萬不可濫開發。”
WN市副市長程勉貴認為,“我們還屬于欠發達地區,不能夠實現高端、科學、持續的發展。倒不如留到條件成熟時再開發、利用。”
“今后要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以旅游業帶動綠色低碳產業的發展,帶動當地群眾富裕。”
仔細一想,村子完全背靠著一座天然的寶庫卻守著貧窮,蓋因除過上山伐木和進山打獵被禁止后。
由于眼界和思想拘于小小山村無法和外界接上軌,并不知道在不損害自然的情況下發展自我的法子。
如果處理宣傳得當,這里完全可以成為另一個自然景觀園區,大力發展旅游和農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