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市墟項目是否應該放棄傳統的活性污泥處理方法而采用更緊湊的生物膜技術,UR公司和客戶之間一直沒有取得真正的共識。事實上,即使在UR公司內部,也存在著兩種力量的博弈。以安吉拉為首的專家派積極進取,對新興技術興致勃勃。而以另外一位技術總監羅伯特為代表的市場派則謹慎小心,對任何一個香港不曾嘗試過的技術都持懷疑態度。
哈維教授的移動膜技術在上次科大舉辦的學術會議上宣講之后引發了安吉拉的興趣,但也觸動了羅伯特的神經。安吉拉極力希望把移動膜技術引入到市墟項目中,羅伯特不同意。
在羅伯特眼中,哈維教授不過是推銷自己產品的供應商,他的宣講必然避重就輕、過分夸大。
羅伯特不是污水處理方面的專家,他對污水工藝流程的了解并不專業,但他是一位優秀的市場開拓者。
羅伯特此時站在安吉拉的對立面,完全是從市場的角度在考慮。因為整個UR公司并不只有市墟污水廠這樣一個項目,香港幾大污水廠都在UR公司做設計,其中香港最大的那間大沙污水廠就在羅伯特的手里。
只要在香港,所有污水廠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缺地。沒有足夠的土地供應,人們住房都成問題,誰還愿意多劃出來一塊建污水廠。然而即使缺地,羅伯特的風格也依然保守,他寧愿從建筑設計方面下手來節約土地,也不愿意借助污水處理工藝本身的技術發展來減少占地。
在羅伯特眼中,傳統的活性污泥法已經足夠好、足夠可靠。即使這種方法需要占用最大的土地面積,也絕對不要輕易放棄。
而在安吉拉眼中,羅伯特對活性污泥法的推崇不過是源于他的短淺和無知。羅伯特不懂工藝流程,所以他不愿意重新接納一個他無法掌控的新技術。
市墟項目就成為了UR內部爭議的焦點。市墟項目最終是否采用新技術,將影響到其他幾間大型污水廠的技術走向。牽一發而動全身,羅伯特比誰都清楚。
安吉拉再次邀請哈維教授訪港。她安排了哈維教授直接與客戶對話,也安排了哈維教授在UR內部的研討會。安吉拉深諳香港人的心理,一個新技術好不好,黃色臉孔說不通的,換一個鬼佬十有八九就能說通。
你可以說這是崇洋媚外,但好在這是個頂尖科學家級的老外。
做為接待和技術代表,余周舟和哈維教授整整廝混了一個星期。她把有關移動膜技術的所有疑問都趁機解決了,哈維教授搬出十幾份壓箱底的經典講義,從起源到發展給余周舟講了個透。
“現在你已經是移動膜技術專家了,以后我可能還會有問題請教你呢!”哈維教授如是說。
“謝謝夸獎,全靠您教得好!”余周舟禮貌之余也順便討好一下這位有些偏執的倔老頭。
哈維在香港的這段時間,UR的人和香港政府的人輪番轟炸,天天沒完沒了的上課開會上課開會,七十多歲的老科學家哈維被大家利用到盡天天喊好累,科學家的隨身徒弟也被香港公司這種不顧時差明刀明槍的強悍做法震住了,猛灌黑咖啡提神醒腦。
余周舟這些天沒少和哈維老教授爭論,盡管倔老頭哈維在學術問題方面態度強硬,但和同樣硬氣的余周舟較起真來,也不過是針尖對麥芒。
最終,余周舟獲得一份特別禮物:老教授哈維的限量版U盤一個,上面寫著余周舟的名字,里面存著珍貴教材。
“移動膜技術在香港發展的如何就全靠你了!”哈維勉勵余周舟。
“您應該把希望寄托在安吉拉和羅伯特身上?!庇嘀苤奂m正哈維教授。
“不,他們只是商人,你才是真正做技術的專家!”
UR熱情款待了好些天,哈維教授終于完成任務逃走了。然而余周舟還沒來得及松口氣,老板安吉拉就給定好了下周一早上去臺灣賣苦力的機票。
安吉拉的后花園在臺灣。這是她剛剛接手的新任務:兼任UR臺灣分公司的水務部門主管。
移動膜技術在香港發展的良好愿景觸發了安吉拉的靈感,她想把這項技術帶到臺灣去。恰逢此時臺南有一間污水廠正在進行升級改造招標,安吉拉覺得這是一個絕好的試水機會。
招標文件的準備時間只有一周,余周舟在臺灣負責最后幾天的技術審核工作。
余周舟周一一大早趕去機場搭華航,中午抵達高雄,一進公司就開始馬不停蹄工作,靠著丁點兒飛機餐硬挺到晚上。晚上十二點終于放工回酒店。這是一間有漂亮浴缸的浪漫酒店,可是余周舟第二天早上五點多就要起床去臺北開會,眼前的一切奢華都與她沒有關系。余周舟在窗臺上小坐片刻,和高雄的夜留個影。這個安靜美麗的小城,四個小時后就要和余周舟說再見。
第二天,確切地說四個小時以后,幾乎沒睡的余周舟起床,和安吉拉一起搭高鐵去臺北。UR在臺北的辦公室就在101高塔旁邊,余周舟和臺灣的高層們坐在會議室里就著101的底盤,沒完沒了地討論啊改啊打電話啊再改啊,最后臺灣公司的高層都被安吉拉指揮得累趴了。
安吉拉還算人性,中午請余周舟吃一家很小清新的眷村風味餐廳,有很贊很正宗的臘肉飯配辣雞湯和南瓜,吃貨余周舟終于在臺灣吃了第一頓飽飯。
整個白天,余周舟抵抗住瞌睡硬改完手里的東西,和臺灣同事淑君撐到晚上九點下班。把行李拖回酒店后,余周舟和前臺打聽吃飯地點。
前臺小妹說:走路十分鐘就是永康,不過都快關門了趕緊去吧,蔥餅可能還有賣,走的慢也就十分鐘,應該可以買蔥餅,進去往右拐,看到有人排隊就是蔥餅……
幾句話的功夫句句都有蔥餅,這妹紙是多愛蔥餅??!
夜深的永康已經安靜下來,余周舟和淑君憑感覺進了一家準備收工的牛肉面館,點了紅燒牛肉刀削面,大塊肉配粗面條,淳樸美味,更重要的是沒有臺灣牛肉面常有的中藥味,味道很贊。吃完其實已經很飽,但余周舟又很想嘗嘗酒店前臺妹紙硬銷的那個蔥餅。正好排隊人少,余周舟試了九層塔加蛋,大勺的蛋液往鐵板上一潑再丟些九層塔和一個餅上去,雞蛋凝固了刷上醬汁,熱辣辣就可以開吃了。千層餅摔打的酥脆,九層塔新鮮又味道突出,配上煎蛋的香味,余周舟明明剛剛吃完牛肉面依然可以大口消滅一套餅,蔥餅果然好吃得不同凡響。
回到酒店,前臺妹紙看到余周舟啃著餅進來,欣慰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