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UR的工作節奏沒有一絲慢下來的跡象。因為臨近客戶的財政年度結算日,工作節奏反而越來越快。雖然大沙污水廠的中試啟動推到了年后,但余周舟手里負責好幾項市墟污水廠的中期報告,一樣可以忙得人仰馬翻。余周舟忙起來,凱文的日子自然也不好過,師徒二人同時加班到凌晨是常有的事。
雖然凱文富二代的身份得到證實,但他在公司的地位沒有絲毫改變。事實上,除了余周舟,也沒人知道或者沒人關心一個實習工程師是什么來頭。而余周舟就算知道了又能怎樣,她手下只有這一個能使喚的小工,就算是特首兒子她也沒時間供著,必須拉來拼命干活。
這通昏天暗地的忙碌一直持續到除夕。香港的春節氣氛并沒有內地那么濃,主要是香港沒有內地的春節長假。除夕照常上班,放假時間只有初一到初三,連起來還不如圣誕和新年放得痛快。所以,每年的請假高峰期都集中在圣誕,而春節期間請假的,基本都是要回內地老家的港漂。
這一年余周舟和柳易各自的老家都有各自的事情,不需要也不方便讓他們回去,兩位“空巢青年”也就沒請假,按照香港節奏按部就班地上完除夕夜的最后一班,和所有回家過年的本地人一起,擠著大年夜格外擁擠的地鐵返回他們的小巢。
年夜飯讓柳易有些發愁,只有兩個人,好像也沒有做一大桌子菜的理由,但又不想擺一兩個小菜看起來那么凄凄慘慘。余周舟不喜歡吃香港的餐廳,出去吃這個建議也被否決了。兩個人在白天上班的時候就一直互發消息糾結,終于在晚上回家的路上達成了共識:涮火鍋。
一下班,二人就直接沖向家附近的超市。一開始余周舟還想吃北方火鍋涮羊肉,但菜市場已經提前關閉,那是家附近唯一能買到羊肉的地方。最后二人只好妥協,在超市里找港式火鍋的材料。最后提著一些雪花肥牛、各種魚丸子和什錦蔬菜返回了家。家里有余周舟長期備貨的各個品牌的重慶火鍋底料,隨便打開一包丟在鍋里,水一燒開,麻辣味道的蒸汽彌漫在房間里,過年的感覺似乎真的來了。
“好像還差點兒什么。”柳易說。
“差什么?辣椒油?芝麻醬?蔥花香菜蒜泥?好像都有啊!還差什么現在還能趕出去買,再晚了超市都關門了。”余周舟對春節可能出現的斷糧極為緊張。
小時候過春節的時候,家里總是一口氣提前買好多雞鴨魚肉屯著,因為菜市場可能一關就是半個多月。受這樣童年經歷的影響,余周舟在除夕夜首先想到的就是家里的屯糧夠不夠熬過春節假期。
顯然余周舟忘記了香港的春節假期沒有那么長,香港的商業活動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停擺,屯糧這種事情,在香港來做實在太老土了。
“超市今天關門明天還會開,緊張什么!”柳易對余周舟的神經質不以為然,“我是說,少了點兒精神食糧。”
“什么精神食糧?放交響樂嗎?咱倆好像都不是這條道兒的吧……”
“咱們當然沒有那么高尚的審美,所以,我們需要一份深受廣大農民朋友歡迎的重磅精神食糧:春晚!”
余周舟愣了,她差點忘了,過去這么多年的春節,家里的背景音樂一直都是春晚啊!
雖然已經不記得有多少年沒正眼看過春晚了,但年夜飯就著演春晚的電視機,仿佛才是一個正常的、傳統的春節過法。
“被你這么一說,還挺想看看今年春晚又怎么煽情了,咱家電視能看到春晚嗎?”余周舟問。
“這個……還真不知道,找找看吧!”柳易說著,打開了電視。
香港本地的頻道沒有轉播中央電視臺的覺悟,該放美劇還是美劇,該放港聞的也還是港聞。幾個頻道看下來,幾乎感受不到春節應有的熱鬧。
“本地電視臺是不是忘記今天是除夕夜啊?”余周舟垂頭喪氣地問,“就算本地人不看中央臺的春晚,他們自己都不想搞臺節目慶祝一下嗎?”
“本地人很傳統,年夜飯就是年夜飯,吃都是認認真真吃,不會開著電視來烘托虛假繁榮。”柳易一邊繼續嘗試找臺一邊說。
“也是,別看他們不放假,傳統的家族聚餐還是挺像那么回事的。不像我們家,年夜飯都是趕著點兒吃完,吃完了好趕上春晚開始。好像不看個春晚,這一晚上一大家子人就沒事干了。”余周舟回想自己老家過年的情形感慨。
“香港人對文化和家族的重視其實比很多地方的中國人都強,你看很多內地已經不怎么重視的節日,什么重陽、中秋、端午,香港都能搞出一大堆活動,還每個節日都放假,在這么國際化的地方,真的很難得了。我公司那些同事,一到傳統節日肯定回家和長輩喝茶,比咱們這些年輕人懂事多了。”柳易說著。
“對哦,連凱文這個蹭飯大王都毫不猶豫地回家里過年了,就剩下咱們兩個沒良心的留在這里不回家,真是大逆不道啊!”余周舟說著,開始往鍋里放肉放丸子。
“找到了!”柳易大喊。
那熟悉的、鄉土氣息濃郁的、充滿了團結力量的集體大合唱的旋律響起,電視屏幕上布滿了密集的、艷麗無比的舞者竭盡全力用最喜慶的表情最大幅度的動作舞動著。
“啊!就是這個味兒!”余周舟撈起一片肉,沾著自己的特調小料,就著屏幕上的夸張表情大口大口嚼著。
“這才是過年呢!”柳易放下遙控器,舉起酒杯,“老婆,大吉大利!”
“大吉大利!”余周舟也舉杯。
柳易把電視音量放大一些,讓女高音女中音的聲音穿透這個城市的寂寞,讓小品和相聲里觀眾的假笑和充沛的煽情燃起二人吐槽的熱情,讓來自各個國家大使館的祝福電報如機關槍一般掃射著這間沒有貼一副對聯沒有掛一個福字的普通小窩,讓偶然出現的一組驚艷節目震撼一下心靈,讓他們明白,這一年終將過去,身后能留下的,是用最大的誠意才能泛起的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