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斗將,占著下風的一方想要再扳回來,難度就非常的大了。何況華雄手上功夫穩(wěn)贏程普,力量也不虛,只要穩(wěn)穩(wěn)的攻其必救,程普就只有左遮右擋,毫無還手之力。
又戰(zhàn)了數(shù)合,程普見華雄手上不緊不慢,只是穩(wěn)穩(wěn)的壓著自己。心里越發(fā)焦躁之下,就想拼著行險一招扳回局勢,又想到上陣前孫堅的囑咐,雖然不甘也只能作罷。
找了個空檔,格開華雄大刀,程普撥轉馬頭就走。
華雄也不是善茬,心道:“早讓你回去偏不聽,現(xiàn)在想走,哪那么容易?”忙也催動座下馬,就向著程普追去。
華雄座下西涼馬快,眼看距離拉近,觀戰(zhàn)諸人都是心中焦急。一旁孫堅見狀,抽出馬背上背負的大弓,彎弓搭箭射向華雄身側。箭勢輕輕飄飄,卻只是警告而已。
華雄見狀,將射來的箭支撥打開,不再追擊,單手平端大刀,刀尖直指孫堅。
“都說孫文臺刀馬嫻熟,人稱江東猛虎。如今怎么也玩兒起弓箭來了?莫不是怕了某家,不敢應戰(zhàn)不成?”
孫堅見程普已經安全回返陣中,心下稍定,又見華雄叫板,心中不忿,抽刀策馬殺向華雄。
兩人這一戰(zhàn)就真的是棋逢對手了。孫堅迅猛,華雄凌厲,兩人斗得半斤八兩。華雄畢竟在之前已經與程普戰(zhàn)過一場,百余招過后氣力不濟,拖刀就走。
孫堅見狀,心知占不到便宜,撥馬回營。自此雙方首次接戰(zhàn)各有勝負,紛紛收兵去了。
……
一場大戰(zhàn)過后,孫策看的很過癮,同時也在好奇,這個兩邊打來打去,又不一擁而上的慣例是怎么形成的。
好奇心起就去問了孫堅,不了卻遭了白眼。
“軍爭篇如何說?”
孫策一愣,腦中《孫子兵法》全文閃現(xiàn),靈機一動道:“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
“沒錯,軍爭,士氣也。兩軍戰(zhàn)力相近,用堂堂之陣對攻,當然士氣高者勝。斗將就是士氣之爭,結果直接關乎成敗。你這小子,學了十幾年的兵法還是問出如此愚蠢的問題,回去將《孫子兵法》默寫十遍。”
說罷,不理目瞪口呆的孫策,直接回帳去了。
……
好奇心害死貓,好在孫堅大營有書寫用的絹帛和紙張,雖然紙質粗劣,但也好過刻竹子。
宣紙寫字不受力,自然不能再用碳條,孫策老老實實的抄寫,六萬多字卻也寫了幾個晚上。
這幾天,大軍仍舊每天白天叫陣,傍晚收兵。孫堅又與華雄斗了幾場,仍舊不分勝負。除此之外關城中的守軍卻不見出戰(zhàn),就像縮在殼里的烏龜,閉門不出。
孫堅自然不會用手下兒郎的姓名去填這天下有數(shù)的雄關,雙方就這樣一度僵持了起來。
……
與筆墨打交道的幾天時間里,孫策抄寫孫子兵法的同時,將腦中前世一些有用的資料都簡單的整理了出來。
期間祖茂幾次幸災樂禍的前來查看進度,雖然不認字,但見到孫策在紙上畫圖,還在孫堅面前告了一狀。
聞聲而來的孫堅,手拿著孫策用簡體字參雜阿拉伯數(shù)字、英文和現(xiàn)代符號的一頁紙,看的一頭霧水。只道這小子不愛讀書的勁頭有上來了,訓斥了孫策幾句,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知道這超強的記憶力靠不靠譜,萬一哪天突然失靈了,這些就是今后行事的本錢了。”
看著分成四大類,共十幾頁的“穿越手冊”,孫策對未來有了一個清晰的規(guī)劃。
“地理”分類中包含各地地形、重要小路和主要事件發(fā)生地。其中還主要標注了江東地區(qū)的地圖,勢力劃分,宜耕田地等。并且著重標注出丹徒山的所在,警告自己離這兒遠點。
“人力”包括各地賢才,所屬勢力,掛掉的大致時間和方式。其中老爹和自己占據(jù)了第一、第二號,現(xiàn)在的孫策之怕死可見一斑。
“資源”則主要是有名煤鐵礦,亂世中金銀是沒用的,煤鐵礦才是未來發(fā)展的關鍵。孫策甚至還標注出了幾個油田,只是以現(xiàn)在的鉆井工藝只能束手無策。
“器械”方面,軍械、農具、冶煉等工具都憑著記憶畫了草圖。這部分也是最需要保密的內容,因為是圖示,雖然看不懂注釋,但在有識之士眼中也能看出端倪。
有了這些信息,相信只要憑借長江天險經營江東十年就可以民生富足,而只要再一個十年積累,橫掃天下也非難事。
大方向已經確定,后續(xù)細節(jié)還要與周瑜商量后再行定奪。
“周瑜是帥才,搞這些文不對題,就是不知道張昭現(xiàn)在去了哪?只知道目前因為戰(zhàn)亂避居南方,這南方的范圍可是太大了。”
正想著,一個孫堅身邊的親衛(wèi)小校前來告知,說是孫堅升帳商討軍務,命孫策列席旁聽。
……
“如今汜水關守軍固守不出,諸將可有何計策應對?”
大帳之中,孫堅居中而坐,詢問下首眾將。這幾天雙方僵持,對于主動請戰(zhàn)的孫堅來說并不是一個好消息,因此想與眾將商量出一個對策,扭轉當前形勢。
“將軍,給老祖500人,老祖立時帶人攻上那鳥關上頭……”不出預料,第一個出生發(fā)言的就是祖茂,這家伙忠心,敢拼命,也有小聰明,可就是毛毛躁躁的性子,讓人頭疼。
孫堅見狀,輕輕搖頭,按住了祖茂的念頭,又看向眾人。
程普新敗不久,自然更多考慮,韓當、黃蓋勇猛,善統(tǒng)軍,但不善計謀。
一邊的都尉朱治見狀,起身道:“我方攻城軍械不足,敵軍隱而不出,強攻實乃下策,不如先行命軍士打造攻城器械,準備妥當再說不遲。”
如此行事最為穩(wěn)妥,孫堅點頭應是,命朱治統(tǒng)領打造軍器一事。
一旁的孫策看在座眾將都點頭贊同,心道:“你們還真穩(wěn)的一13,要不是小爺告訴你們多帶軍糧,搞不好又一直拖到糧盡,讓人占了便宜。”
想到這,忙出列道:“凡戰(zhàn)者,以正合,以奇勝。末將有一計,如今我軍明面上只有不足七日糧草,不如再遷延幾日,然后裝作糧盡退兵,引關中敵軍襲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