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傍晚,關東聯(lián)軍汜水大營。
“祖叔父,這次能從我父那里討來人手,還要多謝你的幫助啊!”
孫策一邊等待大營那邊給自己分配駐地,一邊與一旁的祖茂閑聊。
“我可沒幫上什么忙,你小子就沒看出來,將軍是被你纏的煩了,這才讓你帶這么百來人出來。名義上是代表將軍打前哨,我敢打賭,咱們前腳剛走,將軍那邊就開始準備拔營出發(fā)了。”
……
祖茂這是旁觀者清。
昨日兩父子一番爭執(zhí),最后誰也說服不了誰。孫堅占著一個身份優(yōu)勢,孫策則拿著雞毛當令箭,咬死了“醫(yī)囑”不放。
最后的結果還是雙方各退一步,孫堅扔給孫策一百騎兵,好把孫策支走,省的自己耳根子不得清凈。
這一百人美其名曰開路先鋒,目的地就是關東聯(lián)軍的汜水大營,而且不僅如此,還要給孫策派一個“監(jiān)軍”負責統(tǒng)領這一百騎兵。至于孫策所說的要去洛陽城辦事兒,孫堅只當這是孫策為了爭取領兵,隨口而出的一句氣話。孫策雖然少年莽撞,但還有腦子,明顯送羊入虎口的事兒肯定是不會干的。
可惜現(xiàn)在這個孫策和之前的孫策可不太一樣了。
見孫堅松了口,孫策對著一旁裝作沒聽見父子二人爭執(zhí),孩子啊自顧自說話的四將猛打眼色。最后還是祖茂這“老實人”硬著頭皮擔下了這個差事,也算是對孫策之前的“連番示好”給予回報。
……
“叔父就在這里等候安排吧,我的刀和大黑勞煩叔父幫忙照看。一待汜水關破,叔父就隨著盟主一同前來,到時我們再會和。”
孫策隨意的交待了兩句,撥馬就轉身離開。
祖茂聞言大急,要將孫策一把抓住,卻被孫策身子一歪就閃開了。祖茂心急之下沖著孫策喊。
“小祖宗,你這次又是要去哪啊?”
“昨天不是說了嗎,洛陽!”
孫策頭也不回的喊道,座下小白跑的飛快,轉眼跑出營門,一個轉彎消失不見了。
……
孫策騎著小白前往洛陽,情形與第一次極為相似,可此時的心境卻有了很大的不同。
人脈、官職、軍隊……幾天的時間,孫策越發(fā)感覺到了這些在這個亂世中的重要性。
而這一次再入洛陽,孫策不會再向上次一般“空手而歸”了。
話說自從孫策上次從洛陽城得了寶刀、寶馬以來,寸步未曾離身。這次留在大營之中,一是怕被人認出來,通知失主打上門來,二則是因為這次不像上回那么匆忙,導致毫無準備,還要靠偷盜通關令牌進城。
這次孫策已經提前幾天就準備好了進入洛陽城的過所,手續(xù)齊全,孫策現(xiàn)在已經是有“身份”的人了,只要不攜帶兵刃,一人一馬通關沒有任何問題。
至于兵器,進了洛陽城隨手“拿”幾樣就是了。
……
小白很久沒跑長途,這次也很是興奮。一人一馬輕車熟路,第二天傍晚時分就到達了洛陽城外。
關東聯(lián)軍開具的過所雖然是假的,但從所用材料的材質到開具過所的資格,怎么看都根本不算偽造,只不過上面的信息是假的罷了。
孫策一身讀書人打扮,再加上身下不凡的駿馬,沒費什么手腳就進入了洛陽城。
重游故地,孫策感慨頗深。相隔不過半月,自己不僅見識到了“天下第一”呂奉先的武勇,還和“白臉兒”的曹操、“大耳賊”劉備有了短短的交集。
雖然劉備此時估計想到自己就恨的咬牙,而曹操更是根本沒鳥自己。
但見過就是見過了!
劉備這次被自己坑了一回,聲望沒有打出來,不過這樣的人物根本不用自己操心,有的是辦法創(chuàng)出名頭來。
至于曹操,問題就不大了,這次匆匆一面,自己這個小蝴蝶應該沒干出什么妨礙曹操的事兒。所以這“奸雄”應該還是會在聯(lián)軍星散以后與袁紹越走越遠,到時有這家伙幫自己和父親在北方頂雷,自己父子二人也好安心的經略南方。
孫策一邊策馬緩緩而行,一邊想著,完全忘了之前將曹操賣了個干凈這件事兒,他這個小蝴蝶對于曹操來說早就變成大老虎了。
……
孫策想著以曹操為盾,與老爹孫堅一塊兒經略江東。如果計劃順利,甚至可以將孫家的觸角探入南方瘴癘之地,不過這一個目標就頗有幾分“成事在天”的意思了。
自古以來,中華大地無數(shù)次的政權更迭,其中以南統(tǒng)北尤為不易。歷史上也只有朱元璋一人成功完成了這份壯舉,就這,也是在不算太過南方的安徽鳳陽興兵起家的。
從來只有北方政權南渡,卻從未聽說哪個政權北伐成功的。
一方面是由于“南人善舟,北人善馬。”這種說法在后世幾乎就是常識,這也就從側面證明了南方軍人在戰(zhàn)略防守上的先天優(yōu)勢與進攻能力上的不足。
歷史上的東吳政權就是如此。在勢力穩(wěn)固以后,孫氏政權就再也沒能將觸手越過長江,傾盡全力的嘗試被張遼輕易擊破,最后無奈將目光轉向了“荊州”這塊四戰(zhàn)之地。
江東才俊的戰(zhàn)略眼光自然不會有問題,卻還是做出這種“極為不智”的選擇,最終導致與蜀漢破盟,其中掩藏在歷史背后的東西也說明了不少的問題。
另一方面南方地理優(yōu)勢明顯,風調雨順的年景遠多過北地。人在安逸的情況下呆的久了,很容易失去進去之心,戰(zhàn)略上自然而然的從進攻轉向防守也就成了必然。
不過這些問題孫策都不太擔心,問題都是人解決的,何況自己有著遠超千年的見識和很多這個時代完全無法理解的先進技術,而且自己深知東晉一統(tǒng)后會給中華大地帶來什么!
這種迫切的心情,正是那些視野局限在這個年代的人們所不可能擁有的。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孫策有信心在二十年里一統(tǒng)六合,將戰(zhàn)亂從中華大地上抹去。
然后用自己的余生,讓未來的歷史書上那東漢末年的地圖,不再成為那么一塊兒殘缺不全的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