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顏良大發神威以一當百的同時,文丑自然也沒閑著,當先隨董卓殺出的數人已經停住奔馬圍上了文丑,卻未能阻停文丑分毫。
文丑招式凌厲直接,又兼膂力過人,最善速戰,此時對上這只善軍陣,不善單挑的親衛就如虎入狼群一般。
當先一人,連文丑一招都未接下,便被一矛刺于馬下。而文丑這邊,絲毫不理圍攻上來的親衛,直奔董卓而去。
董卓年輕時也是以勇力威震西涼,能配雙箭囊,左右開弓,殺敵無算。如今雖然老了,一膀子力氣有些衰弱,可經驗猶在。如今見文丑勇猛,又只是追殺自己,便不再奔逃,而是尋了個街角便于圍攻之處,反身提刀殺了過來。
要說單打獨斗,董卓可能與文丑過不了三招就會被斬于馬下。可如今有了相處數載的親衛配合,雖然戰不下文丑,一時卻不虞有殺身之禍。
雙方就這么僵持了數十招,董卓年邁力衰的問題便凸現了出來。
在連續的三招猛攻之下,董卓一口氣提不上來,手上就是一軟。文丑久戰宿將,那是何等的敏銳,自然一下便捕捉到了董卓的虛弱!
矛尖一挑、一帶,董卓手中大刀立時脫手飛出,砸向身旁親衛。
“老賊受死!”文丑一聲大喝,面上顯露狂喜之色!
借著這一時空當,手中矛直刺董卓前胸,為國除賊便在今日!
可就在志得意滿之時,一聲弓弦鳴響倏然震入腦中,驚的文丑心中一顫,手上連忙加力,手中長矛去勢更猛,直欲在箭矢及體之前擊殺董卓,拼出一個同歸于盡!
……
顏良與文丑行刺董卓的同時,另一邊的尚書臺別院之中。
張郃、袁真一行人馬已經殺入其中,在內應的協助之下找到了當朝顯貴之一,太傅袁隗。
袁真見到面前已經不復當年矍鑠,形容枯槁的袁隗,眼眶瞬間就紅了。快走幾步,“撲通”一聲跪在袁隗膝前。
“叔祖,孩兒來遲,害您老人家受苦了!還請叔祖遣人點清人手,隨我等出城去吧!”
袁真說的情真意切,袁隗卻聽的搖頭而笑,揮手將袁真以外的眾人全部屏退,小小的房間之中只留祖孫二人敘話。
“當初你父北上冀州,我便言明,此一去不管老夫境況如何,都不要再回返。劉氏宗族也好,袁氏宗族也罷,都不會只因一人而興,也不會只因一人而亡,自古以來莫外如是。”
袁真一聽此言,頓覺不妙,連忙繼續勸說。
“叔祖,家父行事,做子女的只能遵從。可如今既然來了,還請叔祖為袁家考慮,跟孩兒……”
袁真話沒說完,袁隗卻端起一旁茶盞喝了一口,而正在勸說老人的袁真,一見老人舉杯飲茶,立即停口不言,跪坐等待。
見袁真如此情勢下仍謹守禮數,袁隗老臉上浮現笑意。望著袁真通紅的雙眼,整個人神游物外般陷入了對往事的追憶。
這也是為什么老夫子一般的袁隗,會對這個侄孫女疼愛有加的原因之一。活潑、果敢又知禮守節,當年袁隗的發妻馬倫,與眼前的小丫頭性子幾乎別無二致,都是一樣的特立獨行,一樣的不落俗套。
馬倫身為扶風馬氏長女,一身文教熏陶極深,卻因生于北地而又性子極為果敢。兩人初相識是因為袁氏與馬氏的政治聯姻,雙方雖不能說欣然應承,卻也并未有所怨言。婚后袁隗與馬倫曾一度很是別扭。直到結合數年后,袁隗逐漸被這個治家有方,手段獨到的發妻越吸引,兩人關系也逐漸升溫。兩個少年夫妻從別扭沖突到相敬如賓、最后攜手數十年,恩愛無比,著實羨煞旁人。
而袁隗的三公之位,說有馬氏夫人小半功勞也毫不為過。
“真兒啊,苦了你這孩子,年紀小小就四處奔波,爺爺心領了。”
袁隗贊許的看著袁真,心中嘆道:“可惜是個女娃娃,否則我袁氏兩代大興可期!唉……現在就不知道會落在哪個小王八蛋手中了……”
袁隗想著,突然面現潮紅之色,語氣逐漸激昂間卻摻雜了一絲痛苦。
“袁氏傳至今日,只有你父與公路成其氣候。老夫雖對公路有所偏袒,也是為了刺激你父立心……可現在不一樣了,天下亂象已現,老頭子這等文臣對我袁氏已無用處!相反的,若老夫一死,則天下再無人可阻我袁氏崛起之路!”
說罷,袁隗眼神微散望向遠方,放聲大笑間,口中卻有道道血沫涌出!
“你知這幾日老夫擔驚受怕的是什么!就是你父今日出現在老夫面前!那時這杯茶就合該你父與老夫共飲!”
“現在你父沒在此處,那就是去迎接皇帝了吧。好!本初啊,做的好啊!不愧老夫為你取的表字!我袁氏必然因你而興!”
袁隗此時口中的皇帝,自然不是正在那個位置上坐著的劉協,而是袁紹正去迎接的前任皇帝,現在的廢帝、弘農王、劉辯!
再度撫掌大笑,袁隗口中鮮血接連涌出,看的一旁袁真一時間心膽俱裂,淚水奪眶而出,卻又慌了手腳,不知道該做些什么。
“咳!咳!這毒藥性子還真烈,不過配著茶湯服下味道卻是不錯!老夫本來想要留在天子與群臣面前,當著那董卓之面服下的……咳……咳,不過現在用了也好,也好啊!”
“將老夫的原話帶給你父親,有他在,咳……咳……我袁氏就亡不了!”
“其他人誰都不要管!現在就去接應你父!”
袁隗最后一句交待聲嘶力竭,卻似乎不再被口中鮮血所擾,說的格外清晰。
話罷,當朝太尉,袁氏宗主袁隗,氣絕身亡!死時雙眼緊閉,面帶微笑,似是心愿已了……
袁真看著面前的老人那禁閉的雙眼,眼前猛地一黑。隨即猛一咬牙強自鎮定,吞下口中鮮血,俯身大哭三聲,然后頭也不回轉身離府而去。
這一步邁出,包括袁紹袁術兄長袁基在內的袁氏男女老少二十余口,已經遵照袁隗遺命,從此生死各安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