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允府中拜訪而歸,呂布在親衛的陪同下先去了一趟司馬府,結果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說司馬懿一早去了校事府去了,本來呂布今一早打算去完王允府邸就去見司馬懿,結果撲了個空。
不過好在司馬懿給呂布留了信,在司馬府沒有見到司馬懿后呂布折返又去了一趟校事府。
“司馬懿,司馬懿!”呂布跨入校事府的大門,一干校事忙里忙外并未留意到呂布所來,聽到有人高聲喧嘩紛紛側目。
“咳咳……”呂布看眾人盯著自己干咳了兩聲,眾校事認出來人是呂布后立馬低頭各自做各自的事情,就如同剛剛那一幕沒有發生一樣。
“大將軍!”司馬懿在府內辦公,聽聞呂布前來,連忙跑出來迎。
“好了好了,已經丟過一次人了,里面說話。”呂布拉著司馬懿就往里走,選了一個舒服點的地方半靠半坐道:“急急忙忙要見我,有什么事?”
“大將軍,不是我急,是有人比我還要急!”司馬懿挑了一個蒲團和他相對而坐,打量了呂布好一會,見他沒回話才是忽然反應過來連忙問道:“大將軍此次去南陽,無礙吧?”
“無礙、無礙!”呂布笑著搖了搖了,“我說司馬懿,你是不是做起事情來都那么投入,我大老遠從南陽郡回來,你不上門問候一聲也就罷了,這心里火燎的就把我往校事府召,我這屁股都還沒坐熱呢。”
“嘿嘿,知道大將軍辛苦。”司馬懿坐到了呂布身旁,“不然我給您捏捏?”
“去去去,你那點力道還是留著回家對付你家的母老虎吧。”呂布推開伸手過來的司馬懿,稍微收攏了下情緒,“說吧,是不是那幫老漢臣又吃飽了沒事干,打算沒事找事?”
“大將軍英明!”司馬懿俯身過來,“校事來報,在大將軍外出之后,這幫漢臣十分活躍,隱約有抬頭謀反之勢。”
“他們有那么大的膽?”呂布右手輕輕捋過案桌表面,“我看這背后應該是劉協的意思吧。”
“是的。”司馬懿又把聲音壓低了一分,“這幫漢臣以車騎將軍董承、長水校尉種輯以及昭信將軍吳子藍、偏將軍王子服等人為核心,密謀造反。”
“果然是他。”呂布嘆了口氣,“去年我收復洛陽,董承率部歸降,雖然牛輔謀反一事沒有抓住他的把柄,但是此人老謀深算也該也是所謀人之一。”
“自從他女兒嫁給了天子,他的野心就不斷的膨脹,乘著我不在洛陽之際,他定然聯系了諸多漢臣,此番謀反必定是想了萬全之策。”
“大將軍未仆先知啊。”司馬懿露出欽佩之色,“董承此人非常狡猾,目前我們也只是知道他們有此計劃,但是至于具體是什么計劃,他們又打算怎么干還不清楚。”
“不清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呂布緩緩從蒲團上站了起來,走到了墻邊,隨口問道:“可有筆?”
“有。”司馬懿把一支毛筆遞到了呂布的手中,“大將軍要筆做什么?”
“教你點東西。”呂布拿過毛筆在墻面上畫了起來,其中位于正中央的地方分別畫了兩個正方形的框框,里面寫了劉協和董承的名字。
“這是?”司馬懿越看越疑惑,只見呂布下筆如飛,每一條橫線的勾勒都代表了一段關系又或者某一件事情,等他忙忙碌碌的在墻上畫滿了細線之后,一副有些詭異的圖像出現在了司馬懿的眼前。
“這是什么東西?”司馬看了又看,似乎有些明白,但是仔細一想又有些不太明白。
“這叫做思維導圖。”呂布把筆丟還給了司馬懿,“核心人物是劉協和董承,圍繞他們幾個人展開的事件、人物、目的,我都已經大致的羅列到了墻上,你只需要順著這種邏輯方式把你知道的人、事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都加上去,他們打算做什么?他們打算怎么做?他們又能怎么做就會躍然紙上。”
“明白了!”司馬懿恍然大悟過來,用毛筆澆了墨汁開始在上面添加,隨著種輯、吳子藍、王子服等人相互之間的關系以及行動軌跡被羅列上去,一副勾勒與謀反相關的線索立馬呈現在了司馬懿的眼前。
“他們如果打算謀反。”司馬懿捋了捋幾人之間的關系和最近的一些行為,“那么只有暗殺大將軍,這一條路。”
“哈哈,仲達果然聰穎。”呂布滿意的點了點頭,轉身坐了下去。
“這群亂臣賊子!”司馬懿眼角不自覺的抽了抽,隨即也跪坐在了蒲團上。
“在他們眼里。”呂布無奈的笑了笑,“恐怕我才是這亂臣賊子吧。”
“大將軍……”司馬懿沉默下去不知道該說什么好,如果以立場來看劉協是軍,呂布是臣,即便他位列三公之上依然是臣,自古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雖然呂布軍政大權在握,但是要以劉協為天子來說的話,那么真正的亂臣賊子,好像確實是他。
“仲達!”呂布看著沉默的司馬懿,“你是這天底下絕頂聰明之人,如若換做你是我,你會怎么做?”
“我……”司馬懿猶豫再三,其實他心里很明白呂布打算做什么,有些事不說則矣,一旦說出來可就沒有絲毫的退路了。
“罷了!”呂布見司馬懿猶豫不敢開口,心中微微一沉,正打算起身離開。
“大將軍!”司馬懿站起對著呂布躬身一拜,“懿知大將軍雄心,還請大將軍還天下人太平。”
“好!”呂布轉身扶起了司馬懿,“仲達所思所慮乃為天下蒼生,不拘一格不受書生之氣,雄才也!”
“大將軍謬贊了!”司馬懿微微一笑,“這天下的人心向背大漢早已失去,如今群雄并起,殺伐不斷,如若大將軍能給橫掃八方,令中原一統,那就是萬事之功業,百姓之福音。”
“仲達知我。”呂布笑著拍了拍他的肩頭,“殺伐決斷我有文遠、高順,治國安民我有仲達,何愁天下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