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西的第一次采訪并不順利。
鹿鳴塬地勢險要,鹿鳴村更是如此。導航導到一半,鹿魚一行便迷了路。偏偏還下起了雨,泥濘的地面堪比災(zāi)難現(xiàn)場。手忙腳亂之余,鹿魚暗自慶幸,幸好借了林立的車。
摸爬滾打幾番摸索,鹿魚帶著團隊來到了張大爺家。
張大爺和老伴兒在家中已等候多時。見鹿魚來了,老伴兒趕緊端出一籃子剛蒸出來的饅頭,又現(xiàn)場油潑了一碗辣子,招呼鹿魚他們用餐。
饑寒交加中,這頓飯吃得無比香。七十歲的張大爺坐在一旁笑瞇瞇地看著,一邊劈著編制燈籠需要的竹篾子,一邊不住地說:“姑娘啊,辛苦你們了。”
因為在路上耽誤了不少功夫,鹿魚吩咐團隊趕緊撐起遮光板,又架起攝像器材,見縫插針錄制一切有可能需要到的素材。
比起混跡于商場中,與各色人等打各色交道,鹿魚更喜歡此刻的自在。
張大爺很淳樸,他絮絮叨叨著講述著自己與燈籠的緣分。村里人大多都進城打了工,唯一的小兒子也不愿意學習編制燈籠。逢年過節(jié),滿大街掛出來的燈籠,都是流水線上的產(chǎn)品。雖然政府給自己申請了市級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可是,或許還是不能傳承下去吧。
張大爺說的傷感,落下渾濁的眼淚。
鹿魚也聽得傷感,心中不時地唏噓。
“張大爺,我?guī)湍懵?lián)系一個商業(yè)活動,你愿意參加嗎?”鹿魚問道,“既可以宣傳手工燈籠,也能獲取一些收益。”
“哎呀,小鹿,謝謝你啊,大爺謝謝你啊。”張大爺一聽,趕緊放下手中的活兒,又仔細擦了擦手,握住鹿魚說道。
鹿魚想起了藝天下的藝術(shù)展廳。她想把張大爺請到那里去,做一場活動。以傳統(tǒng)的手工藝來比對當代藝術(shù),從而引發(fā)市民的關(guān)注。做為回報,張大爺為參加活動的每個人送上一盞燈籠,燈籠費用則由林克集團提供,再給張大爺一筆出場費。
鹿魚越想越興奮。合家團圓的節(jié)日-中秋節(jié)就快要來了,這個時候做這場活動,可謂是天時地利了!鹿魚撥通林立的電話,向他說了自己的想法。
“沒問題,我讓營銷總監(jiān)找你接洽。”林立爽快地答應(yīng)了鹿魚。
告別了張大爺和老伴兒,鹿魚帶著同事摸黑回到了西城。當鹿魚風塵仆仆站在林立面前時,林立心疼地抱住了鹿魚。
眼前的鹿魚,頭發(fā)亂了,鞋上全是泥。“小金魚,辛苦嗎?”林立問。
“要開辟新的領(lǐng)域,哪里會不辛苦?”鹿魚將頭埋在林立懷中,“不過,我覺得很值。這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既能帶來商業(yè)效益,也能幫助一些堅守在自己領(lǐng)域的老人。”
鹿魚說這話時,兩眼發(fā)亮,神采飛揚。林立忍不住吻住了她的眉毛,又一路吻上鼻子、嘴巴。
鹿魚閉上眼睛,回應(yīng)著熱情的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