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了幾句后,洱喜發覺時候不早了,便拜別了杜凌薇,江舟正在醫館外等她,二人準備一齊去趟徐家。
路上,洱喜按照時間大礙推算了一番,自己中河鎮被喬梓月襲擊那晚,按照杜凌薇說法,也是她被綁架那一晚,如此說來,喬梓月那晚離開了踏歌的住處。
那如此說來,喬梓月那一晚應該是和踏歌接觸過的,穿的男裝應該是踏歌的。
踏歌那晚去尋杜凌薇,一去不復返,而自己后來去璞城的路上,又碰到了喬梓月,此時喬梓月還是獨自一人,而且離開了中河鎮。
按照杜凌薇所說,踏歌傾慕喬梓月,那如今的情況,如果踏歌沒有被申洛那個變態殺人埋尸,踏歌還活著的話,很大可能性和喬梓月在一起,而他們之所以寧可隱瞞蹤跡也不回鴻運坊的原因,很大可能性和喬梓月有關。
想到這里,洱喜皺眉,似乎越來越復雜了,不過,和喬梓月身上的玉佩一起的,那個申洛院子里發現的玉環,似乎和徐家有著關系,也不知道此行能不能得到線索。
遠遠地,看到一戶人家,碧瓦飛檐,甚是氣派,只是門上纏了白布,一看便是在辦喪事。
“他們家主死了,這下徐家可怎么辦?”洱喜問江舟。
“徐家不是還有一大公子和大小姐呢么?”江舟看著洱喜,洱喜突然想起來米真真傾慕的徐家大公子,徐立軒,還活著。
“只是那大公子失蹤多年,哪能說找到就找到?”洱喜詫異,只覺得這下徐家可能要大亂了。
“徐睿慈掌權后,暗中派人追殺徐立軒,徐立軒身單勢微,自然不敵,只能四處躲藏,而如今徐睿慈之死已經傳遍了,這大公子審度時勢,不久便會現身了。”江舟緩緩答道。
“徐睿慈之死能這么快傳遍天下?”洱喜剛問出口,看見江舟嘴角輕輕向上,頓時明白了,江舟在徐睿慈出事后,便已經安排了,逼迫徐家大公子現身。
江舟看本來疑惑的洱喜,突然認真點了點頭,知曉洱喜已經明白了,便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徐家好歹也是百年大家,在南襄城鼎盛多年,深得民心,鬼君不能公然壓制。”
“所以,以鬼君名義,找回徐立軒,一來幫鬼君立威,二來這徐立軒剛回來徐家根基不穩,如今這是時機可以削弱徐家力量,穩住南襄城局勢。”洱喜接著答出了江舟想說的話,江舟點頭首肯。
洱喜也在想著,找個合適的機會,好好詢問一番關于玉環的事情,或許能找出關于喬梓月事情的些許端倪。
徐家是南襄城第一大家,單單這庭院占地方圓十里,位于城東佳隅,寓意紫氣東來,坐西南、朝東北,坐金鑾,納盤龍,鎮寶塔,聚寶盆,是“靠山高硬、前景開闊、位子顯赫、廣納財源、永保安康”的一塊樂土,從自然地理的角度來看,可算是一塊不可多得的寶地。
洱喜走到門口,這大門莊嚴氣派,紅檀香木所制,結實無比,不腐不銹,獸首銜環,鋪首龜蛇之形,玄武是也,鋪首上兩只銅鈴般的大眼睛,雕琢的炯炯有神,守護著徐家安定。
院墻厚重,院門粱首皆纏滿了白布條,洱喜二人駐足門外,等門童通報了主人家,得了應允才引二人前去。
一進門是一面迎門墻,這迎門墻,一來是為了防邪祟進門,人們相信,這墻上能映出邪祟的影子,邪祟就會被嚇走,另外一來,就是為了擋外人視線,即使有人路過,也看不到宅內。
墻面雕著一幅七瓣蓮紋圖,蓮瓣皆舒緩伸展,上邊雕琢的水珠,仿佛即將滴落下來,明明只有一朵蓮,卻在交錯蔓延之中,開的甚是搖曳自在,仿佛滿池盡數爭艷。
洱喜駐足仔細觀看,確定這圖和喬梓月玉佩上的紋路一模一樣,心中疑云漸增。
“姐姐怎么了?這是七瓣蓮是徐家獨有的。”江舟看這一臉肅穆蹙眉深思的洱喜問道。
洱喜回神,看見一臉關切望著自己的江舟答道:“徐家主剛去,我在尋找一種適合的表情面對他的家人。”
“恩...那你剛才的表情確實挺合適的。”江舟看著眉頭舒緩后,一臉笑意的女孩子,怎奈洱喜天生笑臉相,不故意做出來一幅悲痛的樣子,確實看起來有些不太合適。
小童在前面引路,二人緊隨其后,繞過迎面墻,真正進入了徐家宅院。
徐家庭院完美的融合了浪漫與莊嚴的氣質,挑高的門廳和氣派的大門,圓形的拱窗和轉角的石砌,盡顯雍容華貴。尖塔形斜頂,抹灰木架與柱式裝飾,自然建筑材料與攀附其上的藤蔓相映成趣。
正廳多莊嚴肅穆,而偏廳則是清新不落俗套,白色灰泥墻結合淺紅屋瓦,連續的拱門和回廊,挑高大面窗的客廳,讓人心神蕩漾。簡潔對稱突顯沉穩,各房間都為端正的四方形,文雅精巧不乏舒適,門廊、門廳向南北舒展,六角形觀景凸窗,含隱蓄秀,奧僻典雅。
洱喜贊嘆徐家庭院,看來當初設計之人也是為了不起的能人異士,這徐家庭院和錦央宮比起來,恢弘富麗雖有之不及,但是勝在這富麗堂皇之中,不乏雅致清新,二者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靈柩停在前廳,院子里人倒是不少,大多都是披麻戴孝,來來往往忙碌著,看見二人,只當是來祭拜的,有專人接待,并未過多停留。
二人繼續向前,還未進門廳,便有老婦人前來接應,此人看起已經五十多歲,一副精明能干的樣子,一張白玉的鵝蛋臉,雙眸黑溜溜,雖有星星點點的銀絲,但依舊柔軟的長發,如若不是臉上難掩的皺紋,年輕時也是傾城麗質。
“凌霄閣閣主大駕光臨,真是令寒舍蓬蓽生輝。”那老婦人對二人雙手作揖。
“徐老夫人親自迎接,我二人才是受寵若驚。”江州禮貌回敬,不卑不吭,一如往常。
洱喜表面雖然也在回禮,但是暗中卻在打量著這老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