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冥頑不靈
【新書求收藏推薦!】
“圣上,宮外兵諫的幾名將領,聯(lián)名送來一份奏折,請圣上過目。”
很快,王承恩就從宮外進來,捧著一份奏折,遞給朱勇。
朱勇打開一看,上面是參與這次兵諫的一眾明軍將領的聯(lián)合上書,先是向崇禎謝罪,然后便是訴苦。
講述重建錦衣衛(wèi)將會對江山社稷帶來的巨大危害,說他們是逼不得已,為了大明的將來,才發(fā)起這次兵諫的。
最后,希望崇禎能夠收回成命,永遠廢除錦衣衛(wèi)和東廠,并且處死駱養(yǎng)性和曹化淳兩人。
只要崇禎愿意收回成命,他們便會結束這次兵諫,并且愿意接受崇禎的任何懲處。
“哼!”
朱勇看完奏折之后,冷哼一聲,直接將奏折扔到了地上。
“一群亂臣賊子,竟然想用這種方式,逼朕向他們妥協(xié),朕豈能讓他們得逞。
大伴,你親自出宮,去找到李英漢,告訴他,立即率三大營的將士,將擅自入城的所有叛軍,全部鎮(zhèn)壓。
誰要是敢反抗,一律按叛逆論處。
你告訴李英漢,只要他將入城的叛軍全部鎮(zhèn)壓,便可戴罪立功,彌補他之前守城不利的罪過。
否則,朕便要治他的罪。”
“圣上三思啊,萬一將這些將軍們逼急了,他們狗急跳墻,這次兵諫恐怕會變成真的叛亂啊!
不如圣上先假裝答應他們的要求,等他們……”
“絕不可能。”
本來王承恩為了崇禎的安全著想,想要勸說朱勇先答應這些兵諫將領們的要求,等他們放下武器,再收拾他們。
但朱勇還沒有王承恩將這番話說完,便明白他的意思,直接拒絕了。
“大伴,你糊涂啊!
朕是何人,大明天子,君無戲言,你什么時候見過皇帝出爾反爾的。
朕要是真的這么做了,會損害朕的權威,日后誰還會服從朕的命令。
而且,朕要是真的屈服于這些亂臣賊子,日后誰要是不服朕的命令,是不是都會效仿他們進行兵諫,然后逼朕向他們妥協(xié)?
朕要是這樣,朕這大明皇帝就要變成漢獻帝了。”
朱勇嘆息一聲,對王承恩說道。
“啊,圣上,是微臣糊涂,可是萬一真的逼急了他們……”
王承恩聽到朱勇這么一說,也是大驚,急忙跪下認錯,但依然擔憂著。
“哼,什么兵諫,兵諫在朕看來就是叛亂,從這些人帶兵入城的那一刻起,他們就等于造反了。
造反者,殺無赦。
朕豈能怕了這區(qū)區(qū)幾千叛軍,朕宮內的侍衛(wèi)難道是白養(yǎng)的嗎?京城內的三大營將士,難道是擺設嗎?
你立即親自出宮,將朕的旨意帶給李英漢,朕就不信連他也敢造反。”
“是,圣上,微臣這就出宮。”
王承恩看到崇禎心意已決,便沒敢再勸,立即帶人出宮,去找此時的京城正留守都督指揮使李英漢去了。
朱勇也是看出了這次參與兵諫的兵馬,并不多,還不足以威脅到崇禎的性命。
再說,就算威脅到崇禎的性命,對朱勇來說,也不算什么,只要他主身不出事,他就不怕。
朱勇絕對不可能拿崇禎這個皇帝的權威,作為妥協(xié)的籌碼的。
對于朱勇來說,崇禎這道分身最大的作用,就算作為皇帝身份所帶來的權威。
這一次,崇禎真的要是向這些兵諫之人妥協(xié),那日后崇禎將更難治理,已經混亂不堪的大明。
所以這一次,朱勇選擇了硬剛,絕不和這些兵諫的大明將領妥協(xié)。
而且,朱勇早就了解的,此時在京城內掌握三大營精銳兵馬的都督指揮使李英漢,不屬于東林黨或是齊楚浙黨任何一派。
甚至于,李家世代忠于大明,李家祖上不少先祖都是宮內侍衛(wèi)長,所以朱勇判斷,李英漢背叛崇禎的可能性很小。
只要李英漢腦子不進水,他就應該不會違抗朱勇的命令,背上叛逆的罪名。
至于,之前為什么這些叛軍,能夠輕易進入內城,多半是籌劃這次兵諫的有朝中高官,特別有兵部的高官。
那樣一來,他們完全就有機會,調換城門守衛(wèi),讓叛軍順利入城。
“但愿我沒猜錯,不然事情就更麻煩了。”朱勇在心里念道。
另外一邊,幾支進入內城的叛軍,正朝著皇宮包圍,但卻遭到神機營將士的阻擊,雙方已經爆發(fā)戰(zhàn)斗。
“常參將,你們最好不要執(zhí)迷不悟,現(xiàn)在收手還來得及。”
神機營這邊,一名明軍將領對著叛軍這邊為首的一名參將,喊道。
在他們身后,則是雙方麾下的數(shù)千將士,彼此持槍執(zhí)銳,殺氣騰騰,隨時可能爆發(fā)廝殺。
不過,因為這幾名兵諫將領,已經將他們聯(lián)名的奏折,送進了皇宮,此時他們在等崇禎的回復。
所以,暫時他們沒有再朝著皇宮方向發(fā)動進攻,與這支擋住他們的神機營將士,暫時對峙起來。
“趙副將,圣上被曹化淳那閹狗,還有奸佞駱養(yǎng)性蒙蔽,竟然要重建錦衣衛(wèi)和東廠,我等也是為了喚醒圣上,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才出此下策的。
我相信,日后圣上遲早會能理解我們的。”
兵諫將領這邊,那名為首的京營參將,此時狡辯道。
“哼,詭辯,圣上豈會被曹化淳和駱養(yǎng)性蒙蔽。
你們這名為兵諫,其實就是造反,圣上絕對不會饒了你們的。
趁現(xiàn)在還有機會,趕緊收手吧,不然就真來不及了。”
神機營這邊的這名副將,也是苦口婆心的勸說著,但其實心里無比擔憂。
因為,在他身后的神機營將士,其實只有一千來人,而他們對面的叛軍數(shù)量,足有六千余人。
即便,他們這邊一千來人的神機營將士,都裝備有火銃,而且訓練有素,恐怕也難以擋住對面六千多人馬。
而作為三大營的統(tǒng)帥,此時卻不見蹤影,這才使得這些兵諫的京營人馬,能這樣順利殺到這里。
沒了主帥的三大營將士,群龍無首,反應遲鈍,到現(xiàn)在除了幾支人馬發(fā)應過來,趕來抵擋叛軍外。
其余更多營的將士,都被其他小股叛軍纏住在京城其他地方,一時無法趕過來。
估計朱勇也猜不到,負責京城防務的正留守司都督指揮使李英漢的失蹤,才是叛軍能如此順利,殺入京城內城的主要原因。
至于李英漢此時在哪,暫時還沒人知道。
“常參將,不對勁啊,咱們的奏折已經送進皇宮這么久了,怎么還沒有動靜?不會是圣上在故意拖延時間吧。”
隨著時間過去了兩炷香的時間,外面這些叛軍卻遲遲沒有收到崇禎的回復,便著急起來。
“是啊,董大人那邊可給我們爭取不了多長時間,我們不能再等了。”
“殺過去吧,等包圍了皇宮,或許圣上就該向我們妥協(xié)了。”
“真的要這樣做嗎,真要是包圍了皇宮,我們可就沒有退路可走了。”
“切,在我們帶兵入城的那一刻,我們就已經沒有退路了,干吧!”
幾名叛軍將領等不及了,他們發(fā)現(xiàn)事情和他們之前想象的不太一樣。
原本他們認為,只要他們帶兵殺進京城內城,再向崇禎送上奏折,崇禎多半會妥協(xié)。
可現(xiàn)在,宮里根本就沒消息傳出,這擺明就是崇禎沒打算妥協(xié)啊!
但事情到了這一步,他們已經沒有別的選擇了,他們在交流一番后,絕對再進一步,帶兵殺過去包圍皇宮。
到那時候,崇禎想不妥協(xié)都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