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把新房的衛生打掃干凈。針線好的男人們縫窗幔,縫迎枕抱枕。女人們把家什搬回屋,張春蓮在后院做木工活。
第二天來幫工的人把院子里的土灶和搭的棚子都撤了,騰出院子起三間東廂房。
李阿公看了隔壁老田家的東西廂房,覺得很實用,來人來客住著方便。光起糧倉浪費了,不如也起三間東廂房。靠院門的南屋不鋪炕也不搭灶臺,屋里空敞著當糧倉。靠近上房的北屋搭炕,通著的外屋搭土灶大鍋。這樣東廂的北屋能住人能燒飯。東廂的南屋能放糧食放雜物。
東廂和院墻之間重新建了一個干凈的大茅房,分男女兩則開門,里面鋪了石板,頂上搭了嚴實的防雨棚,墻上掛了兩個小竹籃放草紙。
院子西邊蓋起了雞窩豬圈。一整個雞窩隔開兩邊,以后可以一邊養雞,一邊養鴨。
豬圈蓋的也大,中間隔了一道矮墻,分為兩個豬欄,兩個豬欄里都安了豬食槽。兩邊的豬圈能養兩波豬,免得大小不同的豬在一起打架,搶食,這樣可以上半年出欄一窩,下半年出欄一窩,上半年和下半年都有進項。
豬圈到院墻之間的柴草棚子也拆了,坐西朝東蓋了一大一小兩個棚子,挨著院墻的小棚子放柴草,挨著豬圈的大棚子是建的牛棚,里面有大石槽,有大水槽,以后肯定是要買牛車的,這次順帶就一起蓋了。
牛棚前的空地豎起一根木樁,用來拴牛車,誰要是趕車來過夜,牛車騾車也可以趕進院子存放。
在西邊院子的雞窩豬圈外圍砌了及腰高的鏤空花墻,留出兩個口進出,以免臟了院子。
茅房四周也砌了鏤空的花墻,同樣留出兩個口進出,花墻的墻頭種些小野花、小綠草,可以清新空氣還能美化環境。
花墻外,從院門到屋門的過道鋪了大理石,橫向的房檐前從西墻到東墻的空地也鋪上了大理石,免得下雨天院子泥濘。
靠西墻的房檐前依舊放了兩個小缸,一個是大醬缸,一個是儲存過冬食物的小缸。
靠東墻的房檐前打了一個木頭晾衣架。
東屋窗前和東廂房的空地上打了一口水井,水井用石臺圍住,平時用圓形厚實的木頭井蓋蓋住。水井旁放了一塊平展光滑的大石塊,方便擇菜洗菜用。
后院的過道,河邊的林間小道,竹林的夾道,前院院門到竹林的甬道,全用鵝卵石鋪就相連,這樣雨后散步也不怕濕了繡鞋。
前院起了高高的院墻,院門也打寬了,能容一輛寬沿高棚的馬車通過。
新裝修的房子,糊上新窗紙,掛上新窗幔,屋里屋外前院后院都收拾干凈利索的,隔天一早她們就搬回來住了。
白墻灰瓦,紅漆的廊柱,油綠的窗欞,黑漆的木門,敞亮的門廊……新修好的房子哪哪都漂亮,看著都舒服。
秋雨欣喜的眼睛都笑彎了,“后院的門廊里設羅漢床,懸掛紗幔。前院的石階上可以晾糧食,曬蘑菇,方便很多。”李阿公更是欣慰的連連點頭。連鄒氏和小川都覺得好,在這吃的好住的好,都不想家去了!
這個時候張春蓮打好了廚房的碗柜和三層放糧食蔬菜的架子,東廂房的窗欞木門也打好了,只差碗柜還沒打好,隨后就搭葡萄架,最后再打正房東、西屋的家什和東廂北屋的家什,家什得慢慢細細的打,那些就不著急了。
搬回來后李阿公,鄒氏和小川依舊住東屋,夏瑾秋雨住西屋,張春蓮住在新蓋的東廂房。
秋雨把被褥拆了,田秀杰幫著去河邊清洗,大件的還是去河邊清洗方便。
夏瑾將壇壇罐罐大缸小缸都用白酒擦拭一遍,再用清水清洗干凈,等晾干了水分在收起來。
大家伙兒幫著把房子和竹林之間的空地開成地壟,種上了紅薯秧苗。后院的菜園子等張春蓮打好了葡萄架再種。
秦沖帶著手下人把石桌石凳也運了來,夏瑾結清了秦沖的八兩銀子帳目。
這次修房子夏瑾連工錢,伙食費,添置的布料之類的,一共花了十五兩銀子。夏瑾又把李阿公借給她們的十兩銀子還了回去。
買周邊閑置的土地時花了二十兩銀子。賣地的五十兩銀子還余下十五兩,夏瑾向李長青買了她們家前院正對著的兩畝地,那地是上等好地,是李長青自己家的,她只合了夏瑾六兩一畝,兩畝地十二兩。李長青正覺得家里地多,不差這點進項,想賣個十畝八畝的,夏瑾目前手頭沒有那么多銀子,先預定下了,讓李長青先別賣給別人,李長青自是應下不提。
修完房子夏瑾辦的第一件事就是跟李桂香去縣里辦了地契,在縣衙里存了檔,以后地契丟了也不怕,到縣里一查就能補辦。
夏瑾如今手里只剩下三兩銀子并九百文錢的余錢。多了兩張地契,三十五畝林地和兩畝上等土地。
至此夏瑾一家在新房子里過起小日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