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彪胡文張小白三人坐在椅子上,畢恭畢敬。
王少義看了他們三人一眼,心說,這還用選嗎?肯定就是胡彪和胡文兩兄弟啊。
他的目光投遞到張小白身上時,微微一怔,咦,這小子也參賽了,他聽說張小白上次寫了一篇作文《春》和四首古詩詞,技驚四座,倒是有點詫異。
為了保持公平,校長辦公室里面有一張幻燈片投影儀,可以把紙上的內容放大到投影儀上,看起來更方便一點。可以同時審閱,無需每人輪流看,節省了不少時間。
三張白紙上最上面有三個人的姓名,李校長把表頭往后折疊起來,隱去姓名。
第一張白紙投射在了白板上,題目叫做《寫給父親的一封信》。
“親愛的爸爸,你好!以前我覺得,你很少給我關愛,不理解我,不愛我,但有一件小事,讓我覺得你的形象如同高山般巍峨挺拔。”
“那天下著大雨,雨水像篩豆子一樣潑下來,雨中的行人飛快地行走著,我以為你不會來接我了。”
“這時,我陡然看到雨水中有一個人,撐著一把小黑傘,來到我跟前時,一半身體被雨水淋濕了。我當時是多么感動,爸爸,你背起我,把傘都讓給我,回到家時,您全部都淋濕了,而我身上都是干的。”
“……”
“我心中既內疚有感動,眼淚流了下來,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淚水。爸爸,我愛你。”
字跡非常工整,不出三分鐘,就瀏覽完了。這篇作文,寫的是爸爸雨中送傘的事情,敢情真摯,以情動人。
“大家開始打分。”李校長說。
衛文兵寫了一個分數,8分,王少義寫下9分,李校長寫下了8.5分,滿分10分。
李校長說:“胡老師,你也打分吧!”
胡科擺擺手,說:“校長,我就不打分了,我知道這篇作文是誰的。”
李校長滿臉笑意,對胡科的態度很是滿意。
公共得分25.5分,平均8.5分。
這個分數相當高了,一般打分的話,也就在6、7分。
衛文兵和王少義平時在批改作文的時候,有一套嚴格的標準,并不完全是主觀臆斷,他們打出的分數還是很有權威性的。
這個分數是很高的,二十人之中,都不一定能找出一個比這個分數更高的人。
胡文看到自己的分數,自信滿滿。心說,寫這種文章還不是順手拈來,添油加醋,有誰見過我爸爸,還不是我怎么寫就怎么寫?
“這篇作文寫得非常生動,父親的形象躍然紙上,每一個神態和動作描寫都入木三分。”衛文兵點評道。
“是啊,閱讀的過程中,我差點哭了。”王少義眼角濕潤,輕拭眼淚。
“這篇作文是誰寫的?”李校長問。
已經打了分數,知道是誰寫的,就沒有什么問題了。
胡文從座位上一躍而起:“老師,是我寫的。”
“很好。”衛文兵贊許道,“你的這篇作文,是我今年見過的,寫得最好的關于父親的作文。”
“謝謝老師!”胡文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你坐下吧,讓我們再看看另外兩位同學的作文。”李老師說。
又一篇作文放到了幻燈片上,娟秀的字跡,工整的局部,題目:《父愛如山》。
“淡淡的月光傾斜而下,照進了房間,父親的寫字臺上,點著一盞橘紅色的小臺燈。已經晚上十點了,他還獨自坐在那里,批改作業。”
“望著父親寬大的背影,想到父親的教誨和孜孜不倦,我懂了。”
“我的父親就是一艘帆船,一盞指路的明燈,指引著我前進的方向。”
“……”
胡彪一看是自己的作文,臉上不由得露出一陣得意的微笑。沒想到,自己的作文被放大之后,看上去更加完美。
胡彪仔細瞅著李校長和另外兩位語文老師,他們都全神貫注地凝視著,眼珠子輕輕滾動著,仔細的打量著上面的每個字。每看一行,都非常滿意,不聽的點著頭,臉上露出贊許的微笑。
胡彪已經預感到了這個分數一定不低。
中間有一段話,寫的是他的父親在臺燈下批改作業。大家都知道,這篇作文,無疑寫的就是胡科老師。
胡科也感受到了,他就是想來一個公平的比試,不想參雜任何感情成分。
“兩位老師,請根據你們的專業素養來評分,不要受我的影響。”胡科說。
李校長和兩位語文老師一眼就看出來了,這是胡彪的作文。李校長說:“胡老師,你不用擔心,我們只針對作文本身評價,不針對別的東西。”
“李校長,這樣我就放心了。為了避嫌,我出去一下。”
不等大家挽留,胡科就走了出去。
這篇作文,他們三人仔仔細細地看了三遍,足足五分鐘。
若是正常審閱,一篇作文閱讀的時間不會超過三分鐘。
衛文兵心生感慨,胡彪同學的觀察細致入微。他寫的是一個老師的形象,夜已深,還在燈下批改作業,這種精神,值得鼓舞。
自己同樣身為一名老師,晚上回去加班是經常的事。有時候,孩子不理解,只有等孩子們睡著后,偷偷爬起來,去批改作業。
敬業精神被胡彪這樣的同學發覺了,這份感動,不可謂不深。
王少義淚點低,此時已經熱淚盈眶了。這哪里寫的是胡科老師?寫的也是他自己啊!孩子能夠理解自己,真是太令人感動了。
李校長看的也是鼻子發酸,差點流下眼淚來。
“9分!”
“9分!”
“9分!”
總分27,平均9分。
李校長對著窗口外面說:“胡老師,你可以進來了,我們的分數已經打完了。”
胡科進來,一臉激動,看著白紙上的分數,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個分數太高了。一百個人中間,也不一定能挑出來。
李校長笑道:“胡老師,不要有太大壓力,這是胡彪應得的,與你是他的父親沒有任何關系。”
衛文兵點評道:“這篇文章更是以情動人,從一個細微的角度,刻畫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兢兢業業的場景。比喻形象貼切,結尾更是點睛之筆。”
王少義說:“我同意衛老師的說法,胡彪同學絕對是百里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