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鹽的嘗試可以說是大功告成了。這次嘗試對李易來說這很有意義,這標志著李易在二十一世紀所學是有用的。
杜家人嘗了食鹽后也激動得熱淚盈眶,對李易感激到磕頭下跪,這解決了他們世代困難,怎么感激都不為過。
那口窯也會成為他們的傳家寶了,燒磚燒陶燒石灰,太實用了。
李易決定要離開了,這里不適合傳教。這里人的數量少,文明程度低。他有時晚上時間想給大家講些道家理念上的東西,就是沒有一個人聽得進去。
為了報答杜家,畢竟是他李易初登此界的救命恩人,他決定把燒窯和制鹽的經驗盡量傳授給他們。盡管很多地方他也不熟練,但是他懂原理,當杜家人的老師是足夠了。
當天下午,為了慶祝制鹽成功,杜家去通知了蘇、連兩家。約定第二天三家一起祭祖。
李易聽了直搖頭,慶祝就慶祝,搞個篝火晚會,大家嗨皮一下多好。非要搞什么祭祖,全程沒有一點嗨皮的意思。
可是這種事情是不好阻攔的,人家想給祖先打報告,你要是敢搞事,那是要結仇的。
不光是這里,這個世界的人對祖先都是很崇拜的,狂熱程度可參照后世的追星族最狂熱的那批腦殘粉,容不得你說半句對他們偶像不敬的話。
李易可不會反對,只是覺得無趣。可以想象一下,一張破桌子,上面擺上三五個陶碗,里面裝幾個紅薯做供品。然后一屋子人跪在那里磕頭,領頭的說些祖宗保佑的話。確實無趣之極。
第二天,蘇、連兩家陸續來人了,祭祀活動應該是傾巢出動的。
杜老爹和先來的蘇老爹打招呼:“來了,我姐呢?”
蘇老爹的老伴是杜老爹的親姐姐。
“唉,上個月她自己上后山了。”杜老爹嘆了口氣。
大山里的女人死后是不葬墳的,都是天葬。只有留后的男人會葬墳。夭折和無后的也都是天葬。
“上半年看到她身體還硬朗啊,我以為她比我倆要壽大呢?得什么病了”杜老爹有些驚訝。
“沒得病,是摔斷腿了。”蘇老爹平淡的解釋道。
“命啊!”杜老爹有點感慨。
“命啊!”蘇老爹有點傷感。
“我們馬上要進土的人了,遲天早天沒區別,只要后人能活下去就行了。”杜老爹這應該是勸慰吧。
“是啊。”蘇老爹馬上轉移話題:“聽說鹽是你找來的度種人煉出來的。”
“是的,完全想象不到,堿土中可以煉鹽啊。還有還有,他還給我們家建了一口窯,可以燒陶,你快進屋看一看。”一說到鹽還有陶器,杜老爹就興奮起來,急不可耐地要向昔日的小伙伴獻寶。
進屋看到那么多陶器,蘇老爹情緒也立馬興奮起來。“真是好陶啊,怎么樣也要換一口缸給我,還有罐子。”
“哈哈,都有都有,我們有窯了,以后想燒多少燒多少。”杜老爹很自豪。
“太好了。鹽呢,也給我看看。”蘇老爹想起這次主要目的。
“這幾罐子就是。你去嘗嘗,多好的鹽啊。”蘇老爹指著幾個蓋著木板的罐子說道。
“果然是好鹽,真是堿土中煉出來的?”蘇老爹嘗了鹽后睜大了眼睛,有點不敢相信。
“當然是真的,就知道你們不信,要不是我親眼見李公子煉出來的,我也不信。不過現在好了,我們自己也可以煉了。”杜老爹高興地說道。
“這個法術難嗎?你們這就學會了。”蘇老爹疑問不少。
“還沒學會,不過我瞅著不難。李公子說了,這不是法術,是手藝。就如釀酒一樣,是一門手藝。”杜老爹回答道。
“手藝和法術不一樣嗎?都是家傳的。李公子怎么就教給你了,你求他的,還是威脅他的。”蘇老爹小聲地問道。
“沒求也沒威脅,他就是自己主動要教我們的。”
杜老爹的回答顯然不能讓蘇老爹滿意:“那不是傻子嗎?”
“你怎么這么說李公子。”杜老爹有些不高興的道:“李公子可能是天生人好,也可能是這些手藝對他不算什么,也可能是上天可憐我們,派他來幫我們。”
“那是那是。”蘇老爹瞄了一眼坐在屋沿下的李易,兩眼放光地說道:“這李公子真是好模樣,我們家女人都來了,你告訴他看上了誰都可以度種。”
“唉,人家可能看不上我們這里的女人,現在還沒答應度種呢。”
“那他怎么上山來了。”蘇老爹不解道。
“李公子被人打暈了,我們趁機揀回來的。”
“那這么多天,你們沒用強嗎?”
“沒呢,也不敢啊,李公子可是練武之人,我們家能動手的也就兩三個人,看個頭,多半打不過他。再說了,李公子是個好人,從能下炕開始就幫我們制鹽,累死累活的,我們也不好意思對他不敬。”
“這就沒辦法了嗎?你把女人送到他炕上去,難道他一個少年還耐得住。”
“李公子不是常人,我們家沒有他看得上的女人啊。”
“那也是。”蘇老爹眼睛掃了一圈,“這次我們三家年紀合適的都要試一下。我不信送到他炕上,摸他下面,他受得住。”
“杜老爹,你們在密謀什么呢?”突然一個聲音傳過來,把兩個老頭嚇一跳。原來是李易無聊,看到兩個老頭如特務接頭似的,就開了個玩笑,沒想到嚇人一跳。
“沒,沒密謀。”杜老爹趕緊澄清道:”我們在商量祭祖的事。”
“哦,那我先到處轉轉吧,你們忙你們的祭祖,不用管我,我晚點自己回來。”李易不想參與他們祭祀,就準備到處去看看。
李易其實也沒想走太遠,大山里的風景或許是不錯,不過沒有心情,再好的風景也是白搭。李易現在急于了結大山里的這個過場,早點回到人間,不耽誤以后的路。
所以李易就只是去看了看土窯,看燒了兩次后有什么變化,有什么地方要修補,趁這個機會修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