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下有百武門之說,百武門有兩個意思,其中一個就是說保證家族武學(xué)不失的家族全天下就幾百個。也許就一百多個。”舅舅繼續(xù)解說道。
“百武門另外一個意思是真正的有名有姓一百家武林最頂尖家族的總稱。對此,江湖人有諺,‘四王八公十六侯,伯與子,各四九’。”
“四王八公十六侯都是開國時的功勛之后,本身也是各地名門大族。他們的爵位是世襲罔替的,與皇室休戚與共。”
“而伯爵與子爵,各有三十六家,這是要天下人去爭的。”
說到這里,李易想道,這種措施誰想出來的,太高明了,這應(yīng)該是防止天下階層板結(jié),可有效減少天下人向上的力量直接沖擊皇室和勛貴的一種措施。
“至于天下武門如何去爭,這也是有明確的規(guī)矩的。每二十年,由皇室舉辦一次的武爭大會。每個家族挑選一名不超過20歲的武缽,進行擂臺賽。這個擂臺賽的成績直接決定家族排位。”
“有幸成為伯爵和子爵的家族,新進的會得到封地,守位的保留住封地,成為為期二十年的一方諸侯。二十年之后能不能保住地位不失,就看后人爭不爭氣了。”
“不過這二百多年辦了十多界,從既往規(guī)律來看,強者愈強,百分之九十的情況都是排名靠前的家族能守住自己的位置。”
舅舅的解說告一段落,李易心不在焉地聽著,在這個過程中一直想著未來規(guī)劃,舅舅是個武師,可否為我所用呢。
答案是否定的,舅舅是有人身依附契約的,讓舅舅來幫自己是不可能的。
這個世界就是這點不好,沒有人身自由,很多有用之人是豪門家丁,有的就算不是豪門家丁,也背負(fù)著家族命運,不可能外出陪你闖。
那自己以后路怎么走呢,馬上滿十六,按規(guī)矩成丁后要上官府補身契。可是自己絕對不會愿意的。二十一世紀(jì)驕傲的靈魂絕對不能成為別人的奴仆。
但是如果爺爺或者父親他們不經(jīng)過自己同意就找管事去把事辦了呢,這很可能,都是大人作主,孩子們不需要出面的。
想到這里,李易對舅舅說:“舅舅,象我這樣的家生子,一定要和府上簽身契的嗎?”
“你這樣問是何意思,不簽身契你欲何為?”
“我就問問,像我這樣的家生子,不能自己謀生嗎?”
“在那些伯爵啊子爵家,承平日久,是會出現(xiàn)食邑人戶超封的情況。有很多家仆上不了身契。但是我們是在王府,人戶數(shù)是沒有限制的,所以也沒有人不去上身契的,只有犯錯被趕出去的。自己謀生,哪有在府上做事有前途啊。”
“舅父大人你看啊,我現(xiàn)在的處境,父母不想要我,不會管我將來的差事。加上名聲不好,將來我只能當(dāng)一名最底層的耕種仆人,這是我不愿的。如果我自謀生路,王府會不會追究我呢?”
“那得讓你父親去和管事說一聲,然后給你上個農(nóng)戶的戶籍才行。一旦上的不是奴籍,可是要按人頭納賦稅的,有了田地就要納地稅。我們都是奴籍,不用納賦稅,這樣多好,你為什么就想不開呢。”
“給人當(dāng)奴仆有什么好的,我不喜歡。”
“你這個臭小子,還反了你,不想當(dāng)奴才,看不起奴才是嗎?你家我家祖祖輩輩都是奴籍,你想亡宗賣祖嗎?再說我們在主子面前是奴才,但走出去哪個不是體面人,日子過得不比外面的賤農(nóng)強過一百倍。你年紀(jì)輕,沒看過外面人賣兒賣女,不知道外人想進王府為奴為仆都不得。多少人羨慕我們呢,可是這是羨慕得來的嗎,這是天生的。”舅舅教育李易道。
李易看一時說不過舅舅,就不想在這個問題上多糾纏了。然后問道:“舅舅可否在這里多留幾日,傳授一下我武功。”
李易繼承原來身體的技能和記憶,其實對練武功的記憶很深刻,但是現(xiàn)在他畢竟不一樣了,靈魂換了,身體里又融合了神機棒,是不是練起功來會不一樣呢,李易很是期待。
“傳武功?這倒是沒問題,不過這也非一日之功,我也不能長留在你身邊。”
“三五天就行,我想重新體驗一下練功的感覺。”
“有什么好體驗的,有何意義。將來你要是一意孤行,脫離王府,到哪里去找人給你傳功。”
“將來的事將來再說吧,我長大了,也不是傻子,我會找到對自己最有利的路子的。”李易被教訓(xùn)得很無奈。
“別裝大人了,我從你這個年紀(jì)過來,還不知道你們的想法。總是自以為長大了,聽不進老人言,吃虧了才知道厲害。”
接下來李易隨著舅舅來到小鎮(zhèn)唯一的一家客棧。這家客棧生意并不好,原因可能是青田鎮(zhèn)離臨海關(guān)太近的緣故。
掌柜的對李易很是熱情,直呼李公子,他是黃家茶鋪中午茶的常客,最近成為李易的粉絲。
掌柜的安排李易的舅舅住進了最好的房間,然后送了一碟干果,就去忙了。
在房間里,李易開始了來此界的第一次練功。
練功的具體是這樣操作的,作為武師的舅舅將兩只手掌抵在要修煉的那條經(jīng)脈首尾兩個穴位上面,然后將真氣注入其中,試圖從兩邊打通經(jīng)脈。
經(jīng)脈中的每個穴位,類似河道中的轉(zhuǎn)彎處,狹窄且初期是淤塞的。在武師的幫助下,武徒要要不斷地沖擊穴位,洗刷經(jīng)脈。
然后武師會留小股真氣在武徒的經(jīng)脈中,武徒可以用這部分真氣溫養(yǎng)經(jīng)脈。大部分的真氣在武師離開前還是要化解掉,不然沒有武師的操縱,這些真氣可能會因為承受不住,破壞武徒的經(jīng)脈,經(jīng)脈中的真氣還會慢慢散失在身體里,而武徒的身體沒有打熬成熟,無法存儲真氣,大量的真氣渲瀉不出體外,會破壞身體中的氣血。
武徒的經(jīng)脈為何存留不住真氣?就像是新開的水田,一定會漏水,不管多少水都會漏光。只有不斷耕種,幾年以后,泥土越來越細(xì),中間夾雜些有機物,生土變成熟泥,才可以保持住水。經(jīng)脈也一樣,需要溫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