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凌鳯幾人沒有在燕山大營還沒住幾天,錦衣衛鎮武司的密令就到了。
四人暫代錦衣衛千戶,之后源源不斷的軍隊開進三大營分給袁凌鳯四人的營地。
難怪當時的營地那么大,原來是為今日準備的,來的軍隊五花八門,有錦衣衛鎮武司旗下的邊騎,也有西川王家的兩千私兵,就連白復也告訴袁凌鳯自己家的銳士也早已經在關中等著他們,前往哈密衛。
算了一下只有袁凌鳯的人手最少,不過好在王百川家里來的人多了,他領著一千車兵,另外一千輔兵順便就歸到袁凌鳯手下,這樣正好不用袁凌鳯去招兵了。不過好的一點是,燕山大營給袁凌鳯他們補足了軍械,嶺衛的甲具在關中老家放著,燕山大營的甲說實在的,做功用料沒說的,但是卻并不適合嶺衛。
其他三人見袁凌鳯沒有要求補充甲具,只是帶足了三百具剛弩。
歸到他手下輔兵的馬車上也堆滿了箭支。
“凌鳯,你為何要如此之多的箭支。”白復問道。
“西北戈壁野戰基本上都是騎兵作戰,很少有步戰,而且作戰近身的情況很少。所以多帶點箭支有備無患。而且這燕山大營給的箭支都是精鋼做的狼牙箭,要是去了哈密衛給我們補充的都是鐵箭,到時候無形中我們的戰力就少了一分,再者說了,這馬車上空著也是空著,對吧”袁凌鳯回答道。
“好吧,你說的有點道理。”白復無奈道,誰讓他是四人中年齡最小的,就當是胡鬧罷了,不過有一個人聽了進去。
車兵的主要作戰方式就有弓弩一項,以王百川商人血脈傳承下來的敏銳嗅覺,他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于是當袁凌鳯四人帶兵晚上出燕山大營的時候,燕山大營的軍械庫中放著箭支那一塊,肉眼可見的少了一塊。
袁凌鳯一行人在洛陽休整了一天,之后從孟津上船沿著黃河逆流而上到達潼關衛,之后從葫蘆灘轉入渭水,更好趕上一陣東風,提前一天到達長安。
在長安待了兩天只是派人將堂哥袁凌方的骨灰帶回家,同時讓剩余的嶺衛來軍前報到,袁凌鳯沒有回北崖堡,軍務在身,如果有上官,可能會準許他回家,但是袁凌鳯卻不能這么做。
暫做停留后,袁凌鳯等人在長安大營補充好馬匹,一路上快馬加鞭,不停的換乘馬匹,終于在六月二十三號趕到了哈密大煙墩這座小城。
兩天后,眾人到達哈密城,各家的軍隊也匯集在哈密城,哈密城不算大,突然到了這么多軍隊,城里根本住不下這么多人。
幸好西川王家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帶了一千多頂帳篷,同時來的時候從陜西行都司帶來了軍隊的甲具,兵器,糧草,王家除去車兵的兩百輛弩車,剩下的輔兵一人一車,硬是用近千輛馬車將四千人的所需帶了過來。
在到了哈密的時候,哈密衛的指揮使明確表示哈密衛不會給袁凌鳯一兵一卒,即使袁凌鳯他們代表的是錦衣衛。
袁凌鳯能理解這位趙姓指揮使的想法,現在哈密衛本部五千多人,周圍七個小城的七千城衛受哈密衛管轄,現在哈密城只有哈密衛中后右三所兵力,巴兒思闊山上的左千戶所,和直面伊吾的前千戶所。僅僅夠防守,沒有一點進攻能力。
袁凌鳯也不著急越過邊線進攻,現在人數不夠,況且袁凌鳯對這里的情況也不了解。貿然出擊是兵家大忌,袁凌鳯知道自己不適合具體指揮作戰,大方向訂好了,下面的人會完善好的。
白家銳士中的這些人,一半人年齡都在四十歲左右,正是軍中最強的年齡段,二三十歲經驗不足,四十歲身體正處于巔峰,加上戰陣中的經驗,兩者相加,可不僅僅是一加一的效果。
現在白家銳士,王家車兵,錦衣衛邊騎,都不用袁凌鳯擔心,都是打過仗的強軍,現在袁凌鳯考慮的是,讓手下這四千多人相互熟悉。
袁凌鳯來的時候問過哈密衛指揮使趙悅
哈密衛的戰力還是不俗的。現在哈密衛,戰兵一萬兩千人,軍戶五萬多人,整個哈密衛不到七萬人。
伊吾有不到萬人,實際上只有一千正規軍,巴兒思渴那邊有兩萬多牧民,兩千正規韃靼騎兵,這些牧民戰時最少可以出一萬騎兵。
至于吐魯番,離得太遠,情況不是太詳細,但是估計吐魯番一座大城,三座中城,七座小城,還有一座鐵門關,人口在三十萬到四十萬之間。
哈密衛在這里主要防范的是吐魯番,除非瓦刺大軍入侵,否則這些韃靼人不足為懼。
亦力把里這個元朝后裔,分為三部,一個是亦力把里本部,一個是朵豁刺惕部,這兩部對大明沒有什么惡意,當然也沒有好感,不過這吐魯番部就很難說了,近年來不斷加重商隊的過路費,去年更是不讓商隊通行。
所以袁凌鳯估計這次的對手就是吐魯番了。現在多做準備,等一等今年有沒有戍邊的貴族,看一看有沒有機會合作。
袁凌鳯知道面前有一塊帶肉的骨頭,可是怎么吃才能不崩了牙,袁凌鳯要好好想想了。
當天回到自己帳篷的袁凌鳯,想了很多,現在留給他們的選擇只有這一個了,對付伊吾的韃靼人,只會惹來韃靼的報復。
現在大明在西域的所有衛所明顯是求穩不求戰,西域對于大明來說很重要。
每年這么多的商隊,不僅僅給大明帶了各種各樣大明沒有的物產,同時大明的絲綢也買賣到西方,每年給大明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現在女真做大,韃靼瓦刺已經恢復實力,西域野心勃勃,這一次大明有很多的勛貴戍邊,不過都是秘旨調動的。
袁凌鳯晚上睡不著,就點燃油燈,一路上袁凌鳯每到一地都會找兵書,但是卻沒有找到。于是就去找白復問東問西。最后無奈的白復丟給了袁凌鳯一本無名兵書,這才擺脫了袁凌鳯。
到了哈密的時候,袁凌鳯已經把這本書看完了,白復這才告訴袁凌鳯,這是他十歲時隨手寫的,讓袁凌鳯羞愧難當。
但是袁凌鳯卻看的很認真,他需要的不是兵法,而是講述軍隊運轉的內容,上一世將星璀璨,《三十六計》,《六韜》,之類的書籍早都爛大街了,就是在網絡上,也能就古今中外的各種各樣的戰例一一分析,袁凌鳯當年也是有名的論壇鍵盤俠。
袁凌鳯想看這個時代的兵書,其實就是想補上自己最缺少的軍伍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