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以為,從前那個非常英明的隋文帝又回來了!紛紛贊嘆道:
“陛下體恤萬民,乃是萬民之福!”
“陛下英明,堪比漢之文景帝也!”
“陛下此舉,必為萬世之典范……”
“……”
楊倓一聽,心想,自己這些節約措施,和漢代的文景帝,自然是不遜于他們。
不過這有什么辦法呢?江南老百姓生活十分艱難,前年、去年很多人可是吃草根樹皮度日的。自己也不好過于盤剝,否則何以安定天下?
接下來,他又宣布了早已計劃好的主要人事任命:“……諸位愛卿都有擁立之功,應予嘉獎!梁國公鉅擔任行臺尚書左仆射……”
眾人聽罷,自然皆大歡喜!最后,楊倓把虞世南留了下來,商量楊廣的謚號、繼位詔書、討逆檄文、官爵改革等四件大事!
……
楊廣之所以失敗,主要是因為改革過于冒進,觸犯了士族大家的利益,當然,他對百姓利益也有很大損傷。
目前,自己身邊雖然江南人士眾多,不過底子太薄,還必須取得更多江南士人的支持,特別是世家大族的支持,否則平定天下的難度會增加不少。
雖然南朝的大士族經過四五代改朝換代的鎮壓、“侯景之亂”的屠戮,早已經風光不再,不過仍然遺存有不小的力量,應該借重,以為羽翼。
只見他對虞世南說道:“虞公,令兄與我祖父同遭大難,至為遺憾!不過,現在國難當頭,虞公應該以國事為重,迎難而上,實現大隋中興,還天下太平!”
虞世南一聽,頓時眼淚流出來了,哭著說道:“陛下,家兄對微臣至為友愛,假如微臣在江都,微臣愿意代兄赴難……”
他真情流露,哭得非常傷心,令人垂淚!楊倓知道他們兄弟關系極好,自己前世的江都兵變當中,虞世南的確愿意代兄赴死,于是眼眶濕潤的嘆道:
“嗯!虞公兄弟之友愛,必為萬世之楷模!為酬謝令兄跟隨祖父治理天下之功,請虞公速擬制,贈令兄揚州大都督、吳國公,尋其后人入仕!”
他可不管虞世基是否奸臣,即便是奸臣,現在也只能算忠臣,這就是政治,是最高原則,一切都必須服從于政治!
“臣多謝陛下……”他說話依然有些哽咽。
又過了一會兒,楊倓看他的心情稍微平復一些,才又說道:“虞相公,江南人杰地靈,有識之士眾多,江東顧、陸、張、沈等大家更是人才輩出,還請虞公多推薦些人才為朕所用。”
“陛下放心,微臣一定盡力推薦賢能者為大隋效力!”
“很好!虞公,朕看,關于祖父的謚號,就取‘武’字或‘明’字,號武帝,或明帝,虞公以為如何?”
為尊者諱、為死者諱,楊倓是楊廣的孫子,他必須要給楊廣一個美謚。李淵為了自己政權的合法性,自然要給楊廣一個惡謚“煬”,這是對楊廣的極大侮辱!
“這……嗯!不錯,這二字倒也名副其實!”虞世南點點頭。
“還有,將大業年改為大中元年,大赦天下!對了,今后內史省,改叫中書省;另外,恢復九等爵位,恢復正四品以下官品的上、下階……”
二人商量半天,虞世南一一記錄,他對于楊倓恢復九等爵位,很以為然,非常高興!
實際上,楊廣有一項重大改革對世家大族和官員打擊非常大,這項制度就是------爵位改革!
本來,楊廣繼位之前,隋朝有九等爵位制度,即:國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侯、伯、子、男九等。
這對于籠絡上層貴族,包括從庶族晉升的貴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過,楊廣繼位之后,嫌這爵位太多,占用了國家太多田地,而且其子孫都可以用門蔭當官,也不盡合理,結果改為了三等爵位:王、公、侯。
這樣的結果是:眾多有爵位的人,他們的爵位給免掉了;還有部分高等爵位的人,被授予了低等爵位。
這就讓無數的上層官僚對楊廣非常痛恨!楊倓現在就是要暫時恢復以前的制度,以籠絡人心,李淵就是這么做的,效果非常好。
至于今后制度怎么調整,到時候根據情況再說。
……
到了晚間,江都的消息陸續傳來,來護兒除了兩名不滿十歲的幼子外,其余七子全部被殺;
王妃裴氏的祖父宰相裴蘊、二叔父裴愔也遇害,王妃的父親裴爽因在外地為官,逃過一劫;
宇文皛的兄長宇文協也被殺;蕭鉅一子被殺,另外一子在外得以保全。
其余官員由于并非楊廣的親信,加上很多官員品級很低,被叛軍給放過了!
凡是家中有人遭難的,自然對宇文化及和司馬德戡等人恨得咬牙切齒,紛紛想立刻殺進江都報仇!
楊倓一看,正好呢,我也想殺回江都!
不過說實話,驍果本來就想回關中,根本不可能長居江都,江都遲早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因為根據歷史記載,江都事變后十天,宇文化及就會北上。
對了,晚上再進一步研究相關歷史,看看能否盡快找到突破口,派人渡江襲擊宇文化及,以向天下人展示自己報仇平逆的決心,占據道義上的制高點,爭取最大的合法性!
……
丹陽郡守府是臨時行宮,其余官員自然搬出去租房辦公了。
古代辦公室非常簡單,沒有現在辦公室這些復雜設備,隨便哪里租個房子就可以辦公,并沒有絲毫影響。
楊倓雖然當了皇帝,不過由于是行營,這里的一切管理,并不比當初的燕王府規矩更多,很簡單。
晚間,他單獨把來護兒父子、陳棱、王通四人找了來,與他們長談,商量軍隊整編的事情,這四人今后可都是自己軍隊的頂梁柱。
雖然自己依舊號稱“大隋”,不過,每一個新皇登基之后,總有一些新的變革。
在如今天下大亂的時候,抓住軍隊最重要!這里有十二多萬民工,如果武裝起來,實力非常龐大,是自己今后本錢!
對于軍隊的管理,楊倓有自己的見解,他并不想搞府兵制,他依舊堅持后代募兵制。
府兵制在北方執行得很好,尤其是在兩京附近,因為那是大平原,行軍也非常方便。
南方則不同,南方水網縱橫,道路崎嶇,距離長安和洛陽非常遙遠,隋代在江南也沒有執行什么府兵制。
而且,府兵制有一個重大缺陷:他雖然照顧了士兵回家種地,不過,其戰斗力不能夠與募兵制相比,這就是民兵和職業兵的差距!
而且在冷兵器時期,這個差距可以被無限放大!幾千人打敗幾萬人,甚至更多的敵人,這樣的戰例在古代并不鮮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