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倆人走進教室的時候,政治課韓老師還沒到。
坐在座位上喘息片刻,手機嗡嗡地震動,是正弦發來的短信。
“禮物雖然不錯,但就是有點貴了……”
咸魚看了,隨手回了一句:
“哎,錢掙了不就是花的嗎,再說不就才一萬塊錢么,哪里貴了?
這話妥妥的逼格高企,牛了個皮!
對于前世的咸魚來說,無論是2001年還是2019年,一萬塊錢都可算得上是一筆巨款了。
但是對于現在的咸魚來說,確實不算個啥。
這就是重生的好處,咸魚的心里充滿了裝比成功的滿足感。
短信發出去,正弦好久都沒回。
咸魚也沒在意,眼睛盯著講臺,認真地聽韓燕升韓老師講解答題技巧:
“認識評價類主觀題,是近三年高考改革后比重越來越大的新題型,考察的是同學們的價值判斷能力,可以說也正是我們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目的之一。
我把政治課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理解,第二個層次是分析,第三個層次是應用。
認識評價類主觀題剛好是前兩個層次的綜合。
通常先給出一個重大的社會現象,然后要求用所學的知識談談對這一現象的認識,常見設問有‘如何認識’‘如何看待’‘談談對某一現象的看法’‘分析(評析)某一現象’等等。
解答這類題的技巧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判斷表態——闡述道理——明確做法’的思路,一是‘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思路……
…………”
哎哎,老師您后邊講的這倆技巧貌似沒啥區別嘛,這倆不就是一個么?
咸魚聽到這里,不由得撇撇嘴角暗中吐槽。
初聽起來,韓老師是在講課,細細品味之下才發現——
人生在世,百事繁雜,往往疲于應付。
但其實許多事情不妨簡單地按照這樣的三段式方法去處理。
真的會輕松很多。
比如網吧管理軟件,比如白神壕的房地產生意、比如白姐姐的私立學校夢、比如正弦的到處撒稿等等。
明確目標—設計路徑—圓滿完成。
量力而行,一步一個腳印,按部就班便是最高深的智慧。
還有今天中午這次薰衣草之旅,雖說是一時興起,卻也是靠了前期與王攀的交情鋪墊。
目標圓滿達成!
哦……不……
……貌似還有點小問題……
正弦的短信震動一下傳了過來,顯然是打了很久的一段長長的話:
“咸魚,不知道你注意沒注意,咱們今天中午去的雙陵寺村自然條件其實還算不錯。
但跟毛四方、朱天印隨口聊天之中,能感覺到村里并不富裕,甚至有些孩子早早就輟學的。
以前很少出城,咱們感覺不到這些。
不知道你是啥感受,反正我是覺得挺難過的。
薰衣草是很好的,但還不夠。
我總想為他們再多做點什么……”
咸魚明白她的意思嗎?
當然明白!
而且并不是正弦這種置身事外蜻蜓點水般的感嘆。
在咸魚前世十幾年的底層生活中,他身邊越來越多的外來務工者,幾乎每一個人身上都有這種故事:年幼輟學——底層漂泊——寄希望于下一代——留守兒童無人教育——年幼輟學——底層漂泊……
幾乎就是一個死循環。
所以,正弦這條短信一發過來,咸魚便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仔細琢磨,這個想法與他上午選擇雙陵寺村時的一點小謀劃、與白姐姐的教育夢竟然有隱隱相通的地方。
不過這些事情現在都還不能做,怎么著也得等水木青城預售完畢了。
現在暫時對正弦先賣一個關子好了。
“恩,我也注意到了,回頭咱們再仔細想想能干點啥吧。”
正弦點點頭,知道很多事情不能一蹴而就,既然咸魚有這個心思,那便可以慢慢規劃進行。
……
下午放學,正弦的手機忽然響了起來。
“咦?申城的號碼?”
她拎著書包便往操場走去。
咸魚不放心,自然在后面屁顛屁顛地跟著。
“喂,你好……
哦,復生老師你好……”
正弦捂住電話,回頭對咸魚說:
“《萌芽》的主編復生,不知道啥事。”
咸魚心里一思量,嘴角露出一絲笑容來。
正弦見他的模樣,腦子轉的飛快,也猜到了是啥。
“對,我準備授權榕樹下出版我的文章專輯……
沒有沒有,我覺得咱們雜志的平臺很好,真的……
我也相信咱們雜志出書的話,都會很暢銷……
嗯,怎么說呢,一個還是我給自己的定位吧……
也有讀者客群的考慮…………
嗯,好的復生老師,那我讓榕樹下的編輯直接找您……
希望有機會再合作!”
掛掉電話,正弦的臉色一變再變,陰晴不定。
咸魚嘆了口氣,上來抓住她的手道:
“怎么,是這個什么復生為難你了?”
正弦道:“那倒沒有,復生老師從約稿到修改再到發稿,一直溝通得很愉快。
他那人性子平時尚算柔軟,也不會輕易難為誰的。只是……”
只是啥?
“只是正因為一直溝通都很好,才覺得不在他那里出書,是不是真的有些太任性了。”
嗬,你自己都說了,自己的定位跟萌芽不同,那就沒什么好說的了。
“恩恩,我知道,榕樹下一個是定位好,另一個就是畢竟寫了好幾年的文,也都是老關系了,所以還算放心。
《萌芽》這個,得怪我當時鬼迷心竅,到處亂撒稿,實在沒想著能跟復生有啥交集的。”
對啊,不娶何撩啊,咸魚鄙視地白了她一眼道:“那個,既然《萌芽》都松口了,估計那幾家也都沒問題了吧。”
正弦道:“那也得等著榕樹下跟咱聯系時再說。”
“說到榕樹下,出書啥風格,他們跟你討論過么?”咸魚忽然想起紅大米手機里某篇出版常識的文章內容
“既然是文集,肯定是挑最能代表性的,榕樹下初步定的是《晴雯之死》主打,走的是花旦風格……”
花旦風格……
這是個神馬風格,咸魚一臉懵比。
晴雯倒是勉強算是個花旦,但是晴雯之死這片名跟花旦不搭吧。
榕樹下怎么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