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魔都的時間是在后天,而現(xiàn)在魔還比較冷,林薇提議下午下班一起去逛街,買點衣服,方書倒是沒什么意見,他的衣服其實不少,不過大多時候都在醫(yī)院,穿白大褂的時間多一點。
方書的衣品很好,主要也是身材好,顏值高,穿什么都好看。
林薇也是一樣,穿什么都好看,不過方書覺得她穿白大褂的時候更有專業(yè)性一點,也更加好看。
今天方書一到醫(yī)院就開始進入了工作狀態(tài),到十一點的時候從手術室出來,然后馬上又被劉主任給叫住了。
“一個小時前送來一個手指離斷的患者,兩只手都傷了,斷了四根手指,現(xiàn)在就要進手術室了,情況緊急,時間也比較緊,患者不宜長時間進行手術,你上吧。”
“患者是個工人,工作時候不小心被機器夾住左手,然后右手又上去了,直接勒斷手指,還好他的工友把手指包好了,也很快送到我們醫(yī)院來,現(xiàn)在時間不等人,這工人在施工作業(yè)時雙手的作用不容小覷,但患者的斷指情況并不樂觀,必須抓住最佳手術時間,不然很難完成再植。”
方書沒有猶豫,直接跟著劉主任走了。
劉主任既然找到了他,那就是對他的信任,而且肯定也是得到了患者和家屬的同意的,他也覺得時不我待。
方書是做過手指方面的手術的,也得到了劉主任的認可,認為方書在這方面有天賦,要不然也不會帶方書去魔都的醫(yī)學研討會了。
方書快速趕往手術室,患者左右邊手都是撕脫離斷傷,都是大拇指和食指,創(chuàng)面不齊,顏色蒼白,指端無血運。
這十指連心的,方書看著都替患者疼。
知道時間不等人,快速的合流,直接開始手術,首先是清創(chuàng),然后才是斷肢再植。
這斷指再植必須考慮到患者的年齡、斷指指別、指體條件、斷指平面等綜合因素,但斷指再植能否成功的關鍵卻在于血管能否接通,只有血管接通,血液才能進入斷指,才能從新煥發(fā)生命力。
雖說斷指再植聽起來像是個小手術,但要將手指的血管、神經(jīng)準確無誤地縫合起來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畢竟手指的血管非常的細小,手術都需要在顯微鏡下進行,手術難度不小。
劉主任之前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縝密的術前準備,決定為患者實施“清創(chuàng)斷指再植術”,需要方書的配合。
這次的病人的傷屬于手外傷開放性損傷,這一類外傷主要包括切割傷、刺傷、擠壓傷、皮膚撕脫傷等。常見皮膚、肌腱、神經(jīng)等組織損傷,嚴重的會造成肢體大部或完全離斷。
這樣的傷害需要有一定的緊急救護知識,不能盲目的進行救治,如果肢體出現(xiàn)較嚴重的出血,可行局部加壓包扎,如果出現(xiàn)手指或肢體離斷,最好將斷指用塑料袋包好,再用干布包扎后置于低溫保溫桶中保存,與病人一起迅速送往醫(yī)院。
絕對不能冷凍保存殘指或將殘指直接置于冰水中,如果是這樣,直接就不用做什么斷肢再植了,直接做清創(chuàng)止血縫合就好了,醫(yī)生不用做大手術,患者也不用抱有希望。
手術當然不是方書一個人在做,而是分兩組進行,這樣能加快手術的進程,畢竟手指離斷有一個最佳的手術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八個小時,這樣能保證手指成活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這一場手術需要的醫(yī)生可不少,特別是這樣的手術,需要的醫(yī)生就更多了,兩個主刀醫(yī)生,然后是兩個助手,當然,還有可愛又迷人的巡回護士和器械護士,還有讓人神魂顛倒的麻醉醫(yī)生。
做手術的時候病人還是不要保持清醒的好,因為躺在床上睜開眼看見一群人圍著你在那里不知道做什么。
電視里特異功能的人被瘋狂實驗室的人切片研究大概是這樣的感覺吧。
和方書一樣是主刀醫(yī)生的人叫馬小龍,是個副主任醫(yī)師,在醫(yī)院的外號是小馬哥,年紀其實不算大,起碼在醫(yī)生行業(yè)里是這樣的,才三十五歲,但是和方書比起來,他的年齡就有些大了,因為方書才二十出頭。
方書見到馬小龍也是叫小馬哥的,病人在的時候還是要叫的正規(guī)一點,會叫馬醫(yī)生,畢竟他是個講究人。
在手術室里,有人喜歡說騷話打趣提神,有些喜歡默默的做手術,方書都可以接受,別人和他說話的時候,他就說,別人不說話的時候,他就老老實實的做手術。
“給他拿東西蓋一下,不時說身體不怎么好嗎?這還是挺涼的。”方書對巡回護士說道。
小護士馬上按照方書的豐富辦事。
手術室里有四個護士,也是分成兩組。
手術室里有巡回護士和器械護士,巡回護士主要任務是上臺前,整理上臺所需用物如手術敷料包,各種縫線縫針等,幫忙穿手術衣,上臺以后把器械護士不能碰的沒滅菌的東西遞上,手術時的記錄。
方書覺得這次巡回護士在幫忙穿手術衣的時候非常熱情,好像是拿著手術衣等他出現(xiàn)一樣,就好像是獵人在捕捉獵物,手法非常熟練,而且這次是第一次出現(xiàn)兩個巡回護士一起幫他穿手術衣的情況,感覺倒是有點像是古代里的大官人,享受倒是說不上,他也不敢,傳出去的話他可能小命不保,繩命是如此的精彩,他還想再活五百年。
手術室還有器械護士,主要的任務就是整理上臺所需用物,洗手上臺,傳遞器械。
手術過程是一個緊張的過程,這溫度適宜,空氣流通良好的手術室里依然會出現(xiàn)流汗的現(xiàn)象。
現(xiàn)在的方書,全神貫注的進行手術,處于高度集中的狀態(tài),縫合血管是個技術活,還沒人賞的那種,賺的都是辛苦費。
方書那一組的巡回護士站的遠遠的盯著方書的額頭,只要出現(xiàn)一滴汗她都快速的上手,溫柔的擦拭干凈,顯得非常的勤快又有眼力見。
不管是上臺的醫(yī)生還是護士,那都必須保持無菌狀態(tài)的。
相比于馬小龍,也就是我們的小馬哥的那個巡回護士就有些散漫了,并沒有一直盯著馬小龍,相反倒是更多的時間在看著方書,不過她的工作還是做的十分的到位,馬小龍臉上的一滴汗都沒有讓它掉下來。
方書的進度顯然比馬小龍的要快,他本就是用針的高手,而且他還是盡可能的縫合更多的血管,而不是只縫合主要的血管。
方書把第一根手指全部縫合完畢之后,馬上又開始了第二根手指的縫合,可能是因為熱了身,手術的速度更加快了。
在做同一件事情,總會忍不住要去對比的,馬小龍在做手術之余,也會觀察方書的手術進度,當他第一根手指才做到一半的時候,他發(fā)覺方書已經(jīng)開始做第二根手指了。
這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馬小龍心里雖然不愿意承認,但是他不得不對方書的手術技術進行肯定,心里也有些佩服和感慨,畢竟方書太年輕了,他才二十出頭啊,要知道醫(yī)生這個職業(yè),可不是越年輕約好,醫(yī)生講究的是資歷,資格老的醫(yī)生的治療方法越是優(yōu)秀。
“怎么那么快啊?你血管縫合要盡可能的多才好,不能馬虎啊。”馬小龍?zhí)嵝训馈?/p>
這是出于一個醫(yī)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
“不能再多了,主要血管都縫合好了,稍微小一點的也縫的差不多,再后面的縫不了,畢竟時間不等人。”方書道。
手術時間有限制,要合理的規(guī)劃手術需要做的事情。
馬小龍聽了也沒有別的說的,他自然也知道方書,平時接觸的雖然不多,但是方書的技術和醫(yī)德還是擺在那里的,總會傳到他的耳朵里。
方書繼續(xù)做手術,當他把第二根手指縫合完畢的時候,馬小龍還在做第一根手指的收尾工作。
“你來把這個也縫了吧。”馬小龍對方書道。
他剛才有注意方書的縫合方式,確實縫合了大部分的血管。
馬小龍可是副主任醫(yī)師,自然有資格這么吩咐。
方書也不推辭,馬小龍收尾完畢之后讓出了位置,他的助手自覺的往后退,而馬小龍沒有離開手術臺,而是給方書當助手。
這是什么樣的待遇?一般只有主任醫(yī)師才有的待遇吧。
方書馬上開始進入了工作狀態(tài),而馬小龍在給方書當助手的時候也順帶觀察方書的手法,他發(fā)覺方書不管是找血管還是做縫合的速度都非常快,每一根血管他都縫合的很快,而且他的手非常的穩(wěn),絲毫不抖,也不知道是怎么練出來的。
血管小,針更小,他操作的卻得心應手,馬小龍看了也是自覺不如啊。方書沒有說謊,他真的把能縫合的血管都給縫合了,
方書用針是高手,這點他不需要隱藏,而且這救人就是大事,更不需要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