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首’就是跪拜,其實這種說法是沒有錯的,但是這個說法用在道教身上就錯了。
道士口中的‘稽首’并不是單指跪拜,大多都是‘拱手禮’。
比如道士見到俗客或者同輩修行,都會‘貧道稽首了’,其實就是道教的拱手禮,不是跪拜。
漢文化最博大的地方就是,她所衍生出來的事物都具有多樣性。
比如就‘稽首’說,放在普通人、官員身上,那就是叩拜的意思。
道教只有在拜見師長、有修行的大德、以及拜神敬祖時,才會行叩拜的‘稽首禮’。
其實在修仙小說中,用‘稽首’并沒有問題,因為修仙小說大部分主角都是道教文化的修仙。‘稽首’在小說中的以打招呼使用的方式并不是網文作者發(fā)明的,最出名的一個是出自《封神演義》。
下面我截取一段《封神演義》第五回‘云中子進劍除妖’的原文:
道人左手攜定花籃,右手執(zhí)著拂塵,近到滴水檐前,執(zhí)拂塵打個稽首,口稱:“陛下,貧道稽首了。”
紂王看這道人如此行禮,心中不悅,自思:“朕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你雖是方外,卻也在朕版圖之內,這等可惡!本當治以慢君之罪,諸臣只說朕不能容物,朕且問他端的,看他如何應我?”
紂王曰:“那道者從何處來?”
道人答曰:“貧道從云水而至。”
王曰:“何為云水?”
道人曰:“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東西。”
紂王乃聰明智慧天子,便問曰:“云散水枯,汝歸何處?”
道人曰:“云散皓月當空,水枯明珠出現。”
紂王聞言,轉怒為喜,曰:“方才道者見朕稽首而不拜,大有慢君之心;今所答之言,甚是有理,乃通智通慧之大賢也。”
命左右:“賜坐。”
云中子也不謙讓,旁側坐下。云中子欠身而言曰:“原來如此。天子只知天子貴,三教原來道德尊。”
大家注意,云中子見到紂王,第一句話就是“陛下,貧道稽首了。”
而紂王的反應則是云中子怠慢了自己,云中子為什么怠慢自己?因為云中子只對紂王‘稽首’。
為什么云中子‘稽首’,紂王會覺得他怠慢了呢?
因為后面紂王親口說了:方才道者見朕稽首而不拜,大有慢君之心。
‘稽首而不拜,大有慢君之心’這說明道教文化里面的稽首不是叩拜,有時候僅僅是一個常禮而已。
《封神演義》的作者是明朝人‘許仲琳’,我相信對于古人的禮儀,現代人不可能比古人更能感同身受吧?
其實大家也沒必要糾結那么多,看修仙小說,里面的‘稽首’就是一個尋常的拱手禮儀而已,只是道教拱手的手勢不同,這方面大家可以自行百度。
如果有小伙伴覺得我說的不對,那也沒必要浪費時間反駁,我的小說里‘稽首’就是道教的拱手禮,沒有別的含義。
不是跪,不要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