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群玉收到陸沅芷的信不由的笑了,他心里暗暗佩服鄭元昭的老辣,處理起女人的問題來竟是如此得心應手。有了陸沅芷的承諾,他更加安心的不再去杏花巷。好在崔若曦適時的到了沅湘,方群玉因陪著他去見陸沅芷,才再次來到杏花巷。
崔若曦快到沅湘時,嚴樹農身著便服,帶著杜宇飛等人親自到城外郊迎。崔若曦輕車簡從,風塵仆仆來到沅湘,與眾人相見后,杜宇飛和方群玉一一為眾人做了介紹,大家寒暄后,崔若曦在眾人的簇擁下進入城中。
朱萬寶悄悄打量了一番崔若曦,只見他頭戴幞頭,身穿青灰色衫袍,腰里懸掛著一把寶劍,微黃的面皮,八字須,神情清朗儒雅,眉宇間透著一絲豪爽之氣。一行人說說笑笑在嚴樹農的帶領下直奔城里最好的酒樓“醉仙樓”,小二把眾人引入樓上臨水的大露臺,露臺上視野開闊,可看到浩淼的大河及半個沅湘的秀美景色,眾人站在臺上,欣賞了一會如畫的美景,然后走到桌前分座次坐好,小二倒上香茶,不一會十幾個歌舞妓走進來,她們或在琴臺旁彈琴唱歌、或在露臺上揮袖而舞。小二端來酒菜,眾人邊推杯換盞互相敬酒,邊高談闊論,崔若曦給眾人講了他在長樂郡重審的幾個案子,眾人都嘖嘖稱贊,嚴樹農說:“崔使君不辭勞苦,敢于為民請命,替受冤屈的百姓翻案,著實可敬,若為一方父母官,定是一方百姓之福。”余人紛紛附和,方群玉說:“嚴郡守為我郡郡守,也是我郡之幸。”然后他向崔若曦說了嚴樹農如何抵抗叛軍,又如何在沅湘郡發展生產和教育。崔若曦聽了稱贊不已。嚴樹農自謙了一番,又說了一些郡里存在的一些問題,崔若曦一一記下,說回到朝廷抽機會向皇上反應。然后他又贊揚嚴樹農一心為民,由此說到長樂郡郡守王緯文如何欺上瞞下,欺壓百姓,長樂郡人民在他統治下如何民不聊生,紛紛造反。眾人聽了都是一陣感慨和唏噓。對比之下,更加對嚴樹農敬服。崔若曦又講了王緯文的處置,幾人都直呼大快人心,處置的好。
方群玉卻嘆息了一聲。崔若曦見方群玉嘆息,就問他為什么嘆息,方群玉說:“崔兄如此快意江湖,痛快淋漓書寫人生,而我一堂堂七尺男兒,滿懷報國之志,卻散居鄉野,不能如崔兄一般為國盡忠,聽崔兄事跡,心里感嘆,不由嘆息了一聲。”杜宇飛和嚴樹農聽方群玉如此說,也都嘆息著附和,崔若曦說:“崔某回朝,遇合適機會,定向皇上推舉方賢弟。”方群玉聽了心中歡喜,忙向崔若曦敬酒表示謝意。嚴樹農帶領著其他人也一一給崔若曦敬了酒,幾圈下來,崔若曦已有些醉意。杜宇飛說:“枯座喝酒無趣,須要行令才好。”眾人紛紛贊同,可對行哪個酒令起了分歧,有說這個令好,有說那個令好,嚴樹農說:“拿筆墨把各令都寫了,拈成鬮,咱們抓出哪個就是哪個。”一行人中朱萬寶年齡最小,名望和地位也最低,干活自然是義不容辭。他聽嚴樹農如此說,趕忙站起身來說:“我來寫。”眾人想了一會共說了十幾個酒令,朱萬寶都一一寫上,搓成鬮,擲在一個空茶盤中,嚴樹農讓方群玉揀,方群玉順手拈了一個,打開看時,卻是“對句”,嚴樹農命人取來令骰令盆,從崔若曦擲起,挨下擲去,對點的兩人對句。崔若曦擲了個三,眾人擲過去,只有朱萬寶亦擲了個三。崔若曦看著滿桌的酒菜說:“酒熱不須湯盞湯”,朱萬寶看看滿桌的酒菜,找不到可對的東西,又眼睛掃了一圈,看著寬闊的露臺對道:“臺涼無用扇風扇”。下一個是杜宇飛和嚴樹農對了點子。嚴樹農接著朱萬寶的扇字說了句:“紙扇呼風難喚雨”,杜宇飛看著臺外的流水說:“浪花吐蕊不含香”,再下面是方群玉與妓女紅袖對了點子,紅袖接著香字說:“花間獨賞初香影”,方群玉對:“耳畔時聞雛鳳音”……如此對了幾圈,無一人被罰,眾人都嫌太過簡單無趣,要玩一些熱鬧些的。于是就改行擊鼓傳花令。由一個蒙了眼睛的妓女擊鼓,眾人持球挨次傳遞,球在幾人手中飛快的傳來傳去,第一次鼓停時,花傳到方群玉手里,方群玉被罰一杯,接著繼續傳,如此幾圈下來,眾人都喝的有些微醺。熱熱鬧鬧的酒宴至晚才散,崔若曦在回客客棧的路上向方群玉問起陸沅芷的情況,方群玉簡單說了一下,兩人約好次日一起去看望陸沅芷。
陸沅芷已從朱萬寶處得知方群玉和崔若曦要來看她的消息,當晚她就選出一套次日要穿的衣服,讓小紅早早用熏香熏了起來,次日天剛一放亮,窗外喳喳的喜鵲鳴叫聲就把她吵醒,她讓小紅侍候著香湯沐了浴,穿上熏得香香的衣服,把頭發篦著梳理了幾遍,然后挽上倭墮髻,插上方群玉買給她的簪子玉梳,然后在臉上一層層涂上鉛粉、胭脂、花鈿等、畫了黛眉,涂了唇脂。收拾打扮整齊后,她就到竹疏渡口去等方群玉和崔若曦,直等到將近中午,才看到方群玉、朱萬寶、杜宇飛陪著崔若曦從對岸的水驛渡口上了船。隨著船漿欸乃的劃水聲,陸沅芷高高的舉起她的右手,手中的紅色綢帕隨風而舞。幾人遠遠的已看到她立在渡口,就都走到船頭,向她揮手致意。
崔若曦登上岸,見陸沅芷嚴妝艷服站在渡口,忙上前施禮說:“陸小娘子,許久不見,別來無恙否?”陸沅芷慌忙還禮說:“托崔郎的福,奴一切安好。”邊說眾人邊往杏花巷而來,進入杏花巷,就見香蕙正從家里往幽蘭樂學堂方向走,看到陸沅芷,香蕙遠遠的對她笑了一下,然后轉身進入幽蘭。崔若曦看著明眸皓齒,巧笑嫣然的香蕙,問陸沅芷那是誰家娘子,陸沅芷說是隔壁李家綢緞鋪老板的女兒,在朱萬寶的樂學堂里學習撫琴。崔若曦聽后若有所思的哦了一聲。
眾人進入蘭心齋,崔若曦仔細看了一下小院里的環境,對著大門是條通向院內的碎石徑,右側靠墻有一棵枝葉茂密的粗壯的杏樹,小徑兩側都是些時令的花卉,中間零星的種有桔子、桃、櫻桃、石榴、枇杷等果樹,院中間有一個過廳,中間有待客的桌椅板凳,過廳兩側分別放著琴桌和一個柜子。琴桌上放一張裝在錦袋里的琴,琴桌旁的墻上掛著一把琵琶,柜子里面擺著各類典籍和擺件。過廳的后面是一個小花園,花園中間是一個小魚池,池旁一座流著水的小假山,擋住后面幾間做為主人臥室的后房。
小院收拾的干干凈凈,幾人在過廳中落座,桌上的香篆散發著裊裊的香氣,陸沅芷讓小紅給眾人沏上香茶,氤氳的茶香從杯中彌漫到眾人的鼻中……崔若曦不停的贊嘆小院的清雅精致,方群玉卻說:“沅湘處處都是如此清雅秀麗的地方,可惜風景雖好,卻不是施展抱負的地方。”
崔若曦說:“‘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方賢弟有如此美眷雙宿雙飛,豈不是自在逍遙,何苦總急著往朝堂的楱莽坑塹中跳?”
方群玉說:“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焉能沉醉于兒女情長的溫柔鄉中。”
崔若曦哈哈笑著說:“方賢弟志向高遠,非兄所能及,愚兄若得有美人相伴,情愿隱居于江湖之間,過逍遙自得的日子。而不愿周旋于傾險之人情,立足于坎坷之世道中。”
方群玉說:“崔兄過謙了,崔兄高風亮節,俠肝義膽,不畏強暴為民請命,正是弟之楷模。”
陸沅芷說:“崔使君自夫人出家后,一直還未婚娶嗎?”
崔若曦說:“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曾擁有過一段美好的感情卻不知珍惜,失去后就再也找不回當初的感覺。”
陸沅芷嘆了口氣,坐到琴前,錚鏦的彈起琴來。崔若曦聽到陸沅的琴聲,就停止說話靜靜的聽。她彈的委婉細膩,似用琴聲追憶著過去的美好時光,如怨如慕的琴聲既像是彈給崔若曦,也像是彈給方群玉和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