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學校負責后勤的老師帶我來到我未來的宿舍,我住在213房間。由于我來報到的比較晚,其他的同學都已經入住了。條件還不錯,東西都挺齊全的。用房地產的廣告語叫可以拎包入住。
我進宿舍的時候另外幾個室友都在,我看了一圈之后,我的小心臟呀,巴涼巴涼地。這幾位從穿著上來講叫中規中矩,一看就是老實本份的孩子。最恐怖的是我上鋪的兄弟,我去的時候他老人家正在裝簾子,這東西我見過,以前在長春去女寢見過。還真沒見過大男人弄這個的。而且,他們好象正在討論著什么話題。很文學的話題。
我和老魏對視了一眼,估計是受不了這么深奧的談話內容,他拍了拍我的肩膀。不顧我的反對堅決要求去附近的超市去給我買生活用品去了。
因為讀自考的人當中很多都是學習成績不怎么好沒考上大學的人居多,所以我以前住過的宿舍都是江湖氣氛很濃的房間。像我這樣的絕對是宿舍當中的主流,可現如今這個房間,我成了非主流。
由于是第一次見面,我很客氣的和大家都打了聲招呼。從口袋里拿出了白盒萬寶路發了一圈。當年由于東北的經濟比較落后,在很多地方是買不到這種白盒萬寶路的。而我又特別喜歡這種煙的口感。昨天下午一個人瞎逛的時候在商店的柜臺看到了這種煙著實讓我開心了一會兒,當時就想這以后就是我的口糧煙了。
一個房間8個人,我發到第5個人的時候才終于有人接過了一支。讓我很是不爽。還好,后面的2個人都接過了我遞過去的香煙。但我能看出來,最后接我香煙的仁兄應該是不會吸煙的。也許是看到我臉上不爽的表情才勉強接過我發的煙卷,但不管怎么說這家伙有點眼力見。雖然穿著屬實土的到家了,但我還是對他有了一點好的印象。
宿舍里8個人,吉林省3人、HLJ1人、山東2人、山西1人、天津1人。當時我印象最深的是天津的小子。一口的天津普通話,好像說相聲一樣。后來好多次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拜托他講笑話,很普通的笑話他講出來都是自帶喜感。特別療傷。
簡單的聊了幾句之后,我覺的自己很難融入他們的聊天話題當中。正好老魏拿著買好的生活用品回來了。我們簡單的收拾收拾了一下床鋪。就離開了宿舍,離開了這些我眼中的奇葩室友。
從宿舍出來上車之后,老魏一臉壞笑的問我剛剛感覺如何,都聊了哪些深奧的科學內容,我一下也不知道從什么地方說好。
突然想到了剛才的山東眼鏡兄說的一句話,就是最后接我香煙的那位仁兄。“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哉”我脫口說了出來。老魏笑著說太深奧。
我本來是想讓他開車帶我先在大連好好轉轉,可是他說有正事得去辦公室。于是,我們開著車直奔他的“雀巢”而去。
在去他辦公室的路上,他大概的和我說了他的生意。幾年前因為在高中的時候和別人打架把別人打傷后跑路到了大連。家里人為這個事賠了人家很多錢,他也不得已只能退了學。
那個時候我還在讀初三,他當時就屬于我們那片學生當中比較能混的,用行話叫半個社會人。
我在初中的時候也因為比較貪玩,經常混在臺球室和游戲室里,和社會上的小流氓地痞接觸的比較多。所以學校里面經常會有學生和別人產生糾紛的時候來找我幫忙擺事。他在他們學校也和我干同樣的活。
我們那個時候就經常在飯館里吃吃喝喝,覺得自己混的是很牛逼的。其實不管初中生還是高中生都是小孩,腦袋一沖動就打起來了,事后都后悔,也都怕對方報復。所以就會找人出面找對方平事,無非就是打人的培給被打的點錢什么的。
我們經常是吃完原告吃被告。很多社會上的小流氓到是非常羨慕我們有這樣的資源,甚至經常會問我,學校里怎么都沒有打架的了,哥幾個都好幾天沒地喝酒了。
當時懂的不是很多,只覺得能經常和一幫人吃吃喝喝的是因為自己混的牛逼。現在想想也挺有意思的,其實我們當時干的活就和現在的中介公司是一個道理啊!那個時候只是吃頓飯混兩盒煙就滿足了,要是明碼標價沒準早就撈到人生第一桶金了呢。
他后來幫人平事的時候碰到了一頭犟驢,一直不肯答應對方的講和條件。最后心不甘情不愿的同意出500塊錢請對方吃一頓飯。沒想到飯桌上兩杯酒下肚又動了手,一起吃飯的有幾個小流氓看不慣就動手打了他。
混亂中也不知道是哪個給他一酒瓶子,人直接倒地送進了醫院。打人的小流氓他是不認識,但老魏他認識啊。老魏也因為這事,提前告別了學生生涯。
我第1次來大連的時候其實也是因為老魏在大連,正好家人說暑假帶我出門轉轉,我就選擇了大連。我記得當時我把自己從小到大的摯愛——幾本集郵冊里的郵票都給賣了,攢了4千塊錢到了大連偷偷都給了老魏。
我也因為他的前車之鑒,放棄了中介的工作。著實踏踏實實的好好學了3年,雖然還是沒考上正經的大學,但也順順利利的獲得了高中畢業證書。
老魏剛來大連的時候,雖然日子過的不富裕,但也沒去干什么飯館服務員碼頭抗大包的工作。也許是對校園生活的留戀或者其他的企圖,他剛來大連就是在我們學校附近租了個小房子,沒事就在校園里瞎溜達。
老話說的好——老天餓不死瞎家雀。那個時候他因為富裕的時間太多,又沒有錢到外面瀟灑,就經常在我們學校的一家書屋里租武俠小說到圖書館看。
現在的大學里應該已經沒有這樣的小店了,但是在我們的學生時代,這種書屋是很有人氣的。
原來書屋的小老板因為畢業要到其他城市工作,沒辦法只好轉讓那個小書屋。那個時代大學生的腦袋不像現在,自己創業的理念沒有現在這樣普遍。那位即將畢業的學長幾次降低轉讓金也沒人愿意接手
最后這個不大不小的錢包被老魏看上了,幾次討價還價之后那位學長同意3千塊錢轉讓小書屋。
本來老魏還在為轉讓費發愁的時候,我老人家帶著4千塊錢從天而降,正好解決了他的轉讓費問題,成就了他第一次當老板的初級理想。
剛接手小書屋的時候生意比較一般,但好在來借書的都是些剛到大學報到的小女生,雖然錢賺的不多,但他干的也是有滋有味。后來一個我們小時候的鄰居大哥從日本回國的時候帶了一些日本的周刊志,就是那種有帶色的圖文的日本雜志。日本的便利店到處都有賣的,可在中國可是稀有物件。
那上面的****可都是貨真價實的天使面孔、魔鬼身材。為了讓這些雜志發揮最大的價值,他特意在本來就不是很大的書屋的一個角落里,隔出了一個小單間,想看那些日本雜志就只能在那個小單間里看。
據說一直到他認識劉緣為止,這個小書屋主要就是靠這些雜志在維持,如果光靠出租武俠和言情小說可能早就關門大吉了。
后來他認識了劉緣,劉緣來他書屋的時候發現了那個小單間的秘密。劉緣給他出主意在小單間的位置放了一臺2手的復印機。
那個時候電腦還沒有普及,學生的很多學習文件都需要復印。以前只有教師辦公室才有復印機,學生想要復印要走很遠到校外的圖文店里才有復印。
老魏的這臺復印機正好填補了空白,也讓老魏的書屋回到了正軌告別了周刊志。老魏靠這個小書屋在大連站住了腳。
后來通過父母朋友的介紹進了一家糧油進出口公司當業務員。本來小書屋是想轉手的,正好劉緣給他介紹了一個同學,是位殘疾同學。家庭還挺困難。他就雇傭了這個同學給他看店。
他自己也正式的離開了我們學校,開始了糧油進出口公司的工作。
一直到我來大連的前3個月他一直都在這家進出口公司打工。
公司的老板是兩個韓國人,其中一個會中文,另一個會日語。他們很早就來中國從事糧油進出口了。當時很多東北的大豆和玉米都是通過大連出口到日本和韓國。大部分都是公家的買賣,各地都有自己的糧油公司,可是真正有能力直接和日本韓國接觸的公司并不多,他們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老魏剛到公司什么都不懂,但是他臉皮厚。兩個韓國人怎么批評他訓他都行。出門就是司機,不管大事小事他都辦的挺明白。連兩個韓國人在中國的相好的他都伺候的明明白白的。
兩個韓國老頭越來越離不開他,慢慢的關于糧油進出口的詳細內容也一點點的教給他。韓國人是越來越舒服,跑腿出力的活都是他在辦理。
由于有小書屋的收入支撐,老魏對于工資的要求也不高。兩個韓國人對他非常滿意,他接觸到的核心內容越來越多。
后來,年紀大的會日語的老頭在大連暈倒過一次,送醫院急救過來了。
兩個老頭一商量干脆把老魏當做徒弟來帶,他們負責牽頭,具體事情老魏操做,兩個老頭按比例提取傭金。
這樣雖然兩個韓國人收入減少了,但也不需要長期住在中國了,不是每次送醫院都能急救回來的,他們對咱們大天朝的醫療水平還是不太認可的。
于是乎,經過幾年的蟄伏。老魏同志一下從小癟三變成魏總了。這在當時的糧油出口圈當中也成為了一個小熱點。有人說他命好,撿到一個大錢包。但更多的人認為,兩個韓國老頭挖了一個坑。
他搞不好錢掙不到,還要幫兩個老頭填坑。反正不管怎么說,在風言風雨中。“大連三和糧油進出口有限公司”頂著壓力開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