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知道拗不過小麗,決定去找陳伯。過幾天是陳伯的六十歲壽辰,他二兒子肯定會從市里回來,到時找他兒子問問。陳叔的兒子在市里教育局工作,他應該認識知道哪個學校好一些,也好進一些。小麗想到時跟父親一塊去,必要的時候也需要自己出場。父親只得答應了。
在家這幾天,父親時不時去坡上做農活時會叫上小麗,只掰過玉米的小麗對這里復雜的農活很是陌生。父親說她栽的土豆不如二姐動作嫻熟,摘的菜葉沒有大姐干凈,小麗沉默無語,是啊,有什么好辯解的呢。自己本來就不會。不過父親說,小麗幫他和得水泥很好,因為這粗重活兒母親,大姐,二姐從沒干過,自然小麗是做得最好的。小麗除了幫父母做些家務沒事的時候就看父親找來的高中課本,從高一到高三的。高一的內容對小麗來說太熟悉了,她在學校念了一年,輟學在家自己又復習了將近一年。她現在重點是看高二的內容,她想直接從高二念起,不想讓自己在年齡上落后太多。終于捱到陳伯過壽這天,小麗一早就跟著父親出發去他家“走人戶”。一路上,父親囑咐了小麗當地風俗的一些禮節。在走了一個小時的崎嶇山路,小麗早已記不清來時的路時,在一座山腰的平整處出現一個大院壩。青石鋪地,土坯壘的房,陳伯家看起來條件不錯,房子像是新建不久,院子的青石都有新采的痕跡,屋頂是新搭青瓦,入戶門及門檻都是嶄新的木頭,堂屋里掛著兩排顏色紅亮的臘肉。
此時的院壩里擺起了八張桌子,來得早的親戚朋友有坐在桌旁嗑瓜子的,有幫著主家忙里忙外收拾的。客人都是以老人和小孩為主,青壯年大多都在外地打工,一年到頭了才回家。可是家里的親戚鄉親的關系不能不往來,這就多靠家里的老人來走動了。父親讓小麗做到了晚輩多的那一桌,這桌上大多都是孩子,桌上早就擺了瓜子花生等磨嘴的零吃,一桌的孩子唧唧喳喳的等著上來美味大餐。小麗不經意的細數一下這桌共是十個孩子。老家都是流水席,這桌客人吃完,馬上就會有新的客人補充上,十一點左右就開席,先是涼拌菜,緊著是炒菜,陸續的還有梅菜扣肉、咸燒白、龍眼肉、喜沙肉、醬肘子、粉蒸肉、坨子肉、老臘肉等12道菜,兩道湯。客人們酒足飯飽后,家遠的不愿再叨擾主人的道別回家了。男人們此刻沒事做都在院壩里擺龍門陣。父親小心地在一個很胖的中年男子旁邊坐下,說著客套話,過了會兒,父親向小麗擺手,小麗走了過去。她想,這可能就是陳伯的兒子吧。
父親說,快叫叔叔。果然如此,小麗脆脆地喊了聲叔叔。陳伯兒子點點頭,問小麗多大,小麗說,周歲十七。他說,你輟學的好久了,以前上到什么程度。小麗說,叔叔,我輟學有一年多了,我上到高一,我還是想上學。我可以從高二上起,高一的課程我心里記得爛熟。我不怕考試。陳叔叔笑了,嗯,想上學是好事,既然這樣的話我回去給你打問打問,估計民辦學校不好進了,現在市里不少私立學校,相對就要松一些。我問哈子看,找個好點的私立學校是一樣的。只是費用可能會高些。父親趕忙堆出笑臉,那個就麻煩你了嘛,幫這個女娃打聽哈,費用先不管,如果有合適的當然好,實在沒有也沒得辦法。父親千恩萬謝,還拿出一條某某牌香煙遞了過去。陳叔推說不要,可是抵擋不住父親的心誠。
這下小麗就踏實多了,她這兩天更加總共看書。實在看煩了,她跑到大姐屋看電視,糖娃子一看電視打開了,站到電視跟前就不動了。小麗回過身來剛要做沙發上,母親恰巧看到糖娃子在電視不到一米處站著,立時就急了,麗娃子,你啥子意思,糖娃子離那么近看電視,你都不曉得說一哈嗎,你是有意要害她嗎?想讓她和你一樣戴眼鏡嗎?小麗一時啞口無言,是啊,自己在做什么,怎么能讓糖娃子離那么近看電視呢。可是自己也是剛好走過來呀,哪里就是故意要這樣做了。母親說話有些傷人了。
小麗頓時就沒了看電視的心情。她又跑回大姐屋拿起高中課本加急復習,好等著陳叔通知自己可以去上學。
這次希望沒有落空,過了兩天陳叔便打來電話給父親說,給問好了一家私立學校愿意接收外籍學生,不過因為戶口在外地所以還是要以前學籍學校提供該學生的情況及轉學證明。這個私立高中還要繳納一萬元的贊助費。這些都齊了就可以去上學了。父親非常感謝陳二叔的鼎力相助。掛了電話后,他想著給陳姑姑說一下,讓她上小麗以前上的博林中學辦一張轉學證明。一萬元錢的話,家里現在能拿得出來的。就這樣,父親又托陳姑姑給小麗開了轉學證明寄了過來。兩人又聊了會兒天,陳姑姑近況不是很好,丈夫患癌癥去世了,她現在壓力也很大供著大女兒上大學。兒子非要上班去,陳姑姑托婆家親戚幫忙給找了份市里的工作,現在是學徒,一個月也拿不了多少錢。陳姑姑還說道,當初借小麗奶奶錢的何姑姑,她兒子找了個外地小姑娘。本來兩人都定親了,可是她兒子騎摩托時把腿摔斷了,女方又退婚了。這個在小麗聽了很是解氣,當初自己那么難找何姑姑借錢,她都不借,她欠奶奶的錢可是沒還呢。這叫“欠錢還錢,一筆勾銷”吧。
事情還算順利,證明三天后父親就收到了。收到轉學證明的當天,父親就給陳叔叔打電話約好第二天進城把上學的事辦妥。陳叔毫不猶豫的答應了。第二天,父女兩個一早坐上去市里的車,小麗懷著激動和忐忑的心情竟然沒顧上暈車。這一路也是倒了三次車,好歹每次的路程不算長。兩個多小時后,小麗和父親來到了陳叔叔小區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