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因子,這是學術論文里面的叫法。當然,有一些人寫普通文章時,也喜歡用這個稱呼,似乎如此才顯得文章有深度。
在民間,它被尊稱為“修復精靈”,人類歷來的習慣是,不在某個東西的后面加上“精靈”二字,就不足以表現出其玄妙和神奇。
修復精靈是銀河系這么多世紀以來,集生命科學技術、納米技術、機器人技術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結晶,一種藍色的大分子靈性物質。
體內含有修復精靈的人,人體各器官會得到持續不斷的修復,從根上阻斷人體的衰老,實現某種程度上的永生。
一直有觀點認為,人類的足跡之所以能踏遍銀河系40%區域,依靠的就是這三大法寶。
一是,人類掌握了空間穿梭技術。
二是,人類摸索到了高效學習的竅門。
三是,修復精靈的出現。
這三大技術缺一不可,空間穿梭技術是人類得以離開太陽系的關鍵,若沒有這項技術,即使其他科技再發達,人類也只能蝸居在太陽系。
根據太陽風粒子的作用范圍,太陽系有一個狹義上的邊界,這就是“日球層頂”,此乃太陽風粒子從超聲速變成亞聲速后,遭遇到星際介質而停滯的邊界,距離核心的太陽大約180億公里。
而如果根據太陽引力的作用范圍,太陽系還有一個廣義上的邊界,這就是奧爾特云,它是圍繞太陽,主要由冰塊和微行星組成的球體云團。奧爾特云的邊緣距離核心的太陽大約兩光年,也就是太陽和比鄰星距離的一半。
兩萬年前,人類發射了一個名叫“旅行者一號”的探測器,此刻,它還在奧爾特云里面蹦跶。據說,那家伙想要穿越太陽系廣義上的邊界,還要再飛一萬年。
曾有傳說,某個大名鼎鼎的星際海盜艦隊想要在奧爾特云里面捕獲“旅行者一號”,并當做最最值錢的古董大賣,但他們搜尋多年,據說是沒找到。
總之,早期人類發出悲嘆,說太陽系是人類的墳墓,這一點不假。沒有掌握空間穿梭技術,那真的就是墳墓。
而高效學習系統實際上一種夢中學習技術,于2097年首次出現。人們第二天醒來總能記得那些栩栩如生的夢,有些夢幾年都不會忘,甚至一生都忘不了,原因是某些夢實在是太刺激了。
但這些夢沒多大意義,或者說實用價值幾乎為零。
但如果將每天晚上做的那些夢,變成是一場印象深刻的夢中學習過程,則記住這樣的夢就是意義非凡。原因是,甭管怎樣,人每天都要睡覺,聚沙成塔,最終能達到的高度就極為驚人了。
別人的學習是懸梁刺股,是鑿壁偷光,是板凳一坐十年冷。而你的學習卻是天天睡大覺。這就沒法在一個層次上進行競爭了。
起初,夢中學習系統的性能就像個玩具,還賣得賊貴,這導致被很多人鄙視。
性能像玩具,這也正常,新事物剛剛出現時大都這樣。關鍵是,那時的夢中學習器雖然能讓人進入某個特定的夢中,但那時的夢卻經常出岔子,不可控因素實在太多,使用它的人,經常會進入噩夢中。
很多人,常常是睡前滿心向往使用夢中學習器,最后卻因為噩夢,大汗淋漓驚醒過來。
由于口碑惡劣,銷量爛透,導致最先發明夢中學習器的那家公司難以為繼,資金鏈斷掉被迫賣身。而收購者就是現在的長夢司,取自“長夢不愿醒”。
對于探索者,或者說先行者,老天有時總是那么的不公。這類似于古代兩軍對壘,沖在最前線的人,死亡的概率總是最大。
在技術上有時也如此,先行者先死,后來者總能撿大便宜,長夢司就是這樣的得便宜者。現在的他們,在銀河系可以橫著走,凌駕于萬國之上。
然而,話說回來,這一切也是他們應得的,當無數人對夢中學習器嗤之以鼻時,當無數專家對這項技術提出各種不著調的批評時,只有他們認識到了這項技術可能帶來的,巨大的人類變革,他們的認識之深,可謂是入靈魂三分。
當長夢司將那套蹩腳的夢中學習系統默默完善了十五年,再次推出時,夢中學習器就變成了普通人口中的傳說,沒有人再買得起。他們的銷售對象歷來都是地球上的那些頂級富豪,以及某些幸運兒。
其價格之貴,就算是普通人奮斗十輩子也不一定買得起。
除了價錢的因素,還有一些特殊的限制。也就是說,并不是有錢就能買。至于這些限制是什么,只有長夢司最清楚。
人們最初不理解,為什么長夢司不實施低價走量的模式,但后來,人們逐漸明白了。因為后來歷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90%都是小時候使用夢中學習器的人。
各種新技術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而這些新技術的一大共同點是,提出者和發明者絕大部分都是使用夢中學習器的人。包括后來的修復精靈技術和空間穿梭技術,其提出者和發明者也是。
長夢司之所以嚴格控制銷量,并施加各種限制,其核心目的在于控制人類社會中各種大家的數量,以及大家出現的地域和人種。
修復精靈讓人的壽命延長到三百年以上,這必然又會導致很多很多的大家出現。修復精靈的唯一生產商,永生島,他們在各行星向世人打廣告時,最常用的一個例子是,那個發現相對論的科學家,想象一下,如果他那時能活三百年,那么其對宇宙空間的理解將達到一個怎樣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除了那些異鬼所在的行星禁止使用修復精靈外,修復精靈的使用可以說遍布銀河系各大行星,畢竟,是個人,誰不希望自己活得越久越好呢。
天賦很重要,但如果沒有足夠的壽齡,也是難以達到一個讓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自從修復精靈出現后,那些九十歲左右就離開人間的天才,也被歸類到英才早逝的范疇。
……
……
銀河系之大,常常超出每一個人的想象。
盡管很多人自認為想象力豐富,但每次當他們真真切切,深入地了解后,總是會發現,之前的想象還是太匱乏。
銀河系實在是太大太大了,結果就是,各處區域的發展極為不平衡,尤其是在科技水平上。
公認的觀點是,太陽系為星際文明之母,作為發源地,其在科學和文化上最為發達。
在科學上,邊陲星系與太陽系連比肩的資格都沒有。
然而,就好像是提前商量好了一樣,不知是出于何種目的,也不知是出于何種勢力之手,無論是邊三行星,邊四行星,還是邊五行星,各行星都在數十年如一日,不斷地告訴人們這樣一個事實:
“在位置上,邊陲星系雖然是銀河系最為偏僻的角落,但其文明程度,一點也不落后于其他星系。甚至說,在科學、文化和財富上,邊陲星系在銀河系中排前十名。”
只有極少數人,比如東上相的爺爺,他們知道,這根本就是瞎扯蛋。
原因是,邊陲星系雖然存在高科技,比如夢中學習器,修復精靈等等,但這些奇物全都沒有在這里生產過,一次也沒有,全是從未知的星系運過來的。
用著高科技,并不等于就擁有高科技。
有一種不被主流認可,且只有少部分人知道的觀點是這樣的,即:
邊陲星系,它是其他高等級星系使用各種高科技牢牢控制下的人類圈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