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圓之夜的祭祖儀式之后,朱文他們部落又在此地停留了兩天。
直到欲求不滿的男男女女們徹底的放空了自己之后,他們才踏上了返回山洞的路程。
臨走之前朱文用那只最后的陶罐,換了一個特別的商品。
一個奴隸。
如果說原始人們還說的上是身材消瘦的話,那么眼前的這個奴隸簡直就是一個行走的骷髏。
皮包骨頭,眼凹深陷,皮膚黝黑,拖著一條斷腿蹣跚的走著,明顯是被打斷了腿后沒有接骨,然后骨頭生長錯位了。
看著眼前的奴隸,朱文陷入了深思。
在原始社會,奴隸并不是落后的制度,相反,奴隸制代表了先進的生產(chǎn)力。
歷史書上描繪的人類歷史,仿佛是靠著勤勞與智慧從漁獵文明走進了農耕文明。
全是扯淡,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進步都伴隨著鮮血和罪孽,伴隨著無辜的生命和哀嚎的冤魂。
早期的種植和養(yǎng)殖業(yè)十分的簡陋,根本無法養(yǎng)活部落的居民,但是偏偏這兩種技術的發(fā)展還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推動,想象著一邊打獵一邊種東西是不可能的。
于是矛盾就產(chǎn)生了,沒有種植和養(yǎng)殖業(yè),人口就不可能增多,文明就不可能向前發(fā)展。但是愿意發(fā)展這兩種技術的部落根本等不到看到成果的那一天就餓死了。
于是陷入了死循環(huán)。
奴隸這種新事物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產(chǎn)生的。
隨著人口密度的增大,部落間不可避免的發(fā)生戰(zhàn)爭,落敗的一方如果沒死就會變成奴隸。
奴隸是世界上最好的生產(chǎn)工具,隨便吃兩口飯就能活命,每天能夠承受極其繁重的體力勞動,不管是開墾田地,建造房屋,給牲口打草谷,都可以交給他們去干。
當然這種虐待性質的管理肯定會造成奴隸壽命的縮短,大部分奴隸只有三四年的使用壽命,有的甚至熬不過當年。
不過在短暫的使用壽命里,奴隸能發(fā)揮出極大的經(jīng)濟價值。
于是一些強大的部落就會開始轉型,本來的職業(yè)獵人開始變成脫產(chǎn)戰(zhàn)士。他們四處開戰(zhàn),掠奪其他部落的人口成為奴隸。
由于脫產(chǎn)和專精,那些還需要打獵為生的原始部落根本就不是他們的對手。
在這種掠奪之中,部落的實力會滾雪球一般的飛速的擴大。
血腥的原始積累幫助他們扛過技術轉型的虛弱期,并且進一步的增加他們的攻擊性。
強大的部落會逐漸的消滅掉那些弱小的部落,并吞噬他們的血肉來成長,最終實現(xiàn)文明的共同進步。
朱文產(chǎn)生了深深的危機感,隨著第一個奴隸的產(chǎn)生,嘗到這種甜頭的部落會不可逆的產(chǎn)生轉型。
于是朱文連忙詢問這個奴隸是從哪里來了。
和他交易的人告訴他,北面有個強大的血親部落,這次沒有趕過來,是因為他們和更北邊的一個部落在開戰(zhàn)。這個瘸子原本就是更北邊的一個奴隸,后來打了勝仗被搶過來的。
“汝部族”還沒有發(fā)展到需要使用奴隸的地步,所以覺得這個人沒有啥用,還多了一張嘴吃飯。于是最終三到兩到的落到了朱文的手里。
價值一個陶罐。
對奴隸來說誰是奴隸主是個無所謂的事情,他也并不會說“汝部族”的話,朱文給他脖子上套了根繩子,一牽他就跟著走。
又花了三天的時間,一路跋涉回到了山洞。
朱文開始盤點起這次行程的收獲。
獲得了4只雞,其中兩公兩母。
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的麻線原料,并且學會了紡織。
一個食鹽貿易途徑。
一個奴隸。
大豐收啊。
朱文一邊盤算著一邊樂開了花,他的嘴角就差點咧到耳后跟去了。
休息了一夜之后朱文又開始了緊張的制陶工程,先要把這次交換出去的三只陶罐補上,還要準備好過幾天去交換食鹽的陶器。
5天后,朱文帶了八個男性原始人啟程去進行陶器—食鹽貿易。
他們中午的時候出發(fā),走了一天半,然后到了約定好的那片草地的時候也已經(jīng)快到晚上了。
也是差不多夏天了,晚上的氣溫也不低,不然晚上睡在外面還要感冒。
第二天從一大早等到了中午,“高毛”部落的人才到。他們只來了兩個人,畢竟更多的男人還需要打獵維持部落的生存。
“高毛“部落的人如約的帶來了一筐子石頭,朱文安排大毛每個石頭都舔了一遍。
確認貨沒有問題之后,雙方都滿意這次的交易,于是朱文和他們約定下個月的月圓之夜他們還在這里交易,那是20天后的事情。
把這筐子鹽塊背回山洞之后,朱文就開始了加工食鹽的工作。
反正他是拒絕通過舔石頭的方式來補充鹽分的。
他先用一個陶罐把水燒開,接著把石頭和鹽的混合物雜碎,之后就是丟盡了陶罐里面煮。
煮了一會之后把火滅掉,然后把一根木炭一點一點的磨成粉末,添加到了陶罐里面。
趁著水還沒冷卻,拿著陶勺充分的攪拌,盡量讓木炭能吸附住一些臟東西。
靜置了一會之后,水里面的臟東西和石頭渣子都沉到了底下。
然后拿著一個陶碗小心翼翼的把上面的清水舀到另一個陶罐里去。
之后就是大力的燒開水了,把水慢慢的都蒸發(fā)出去,食鹽不蒸發(fā),于是就留在了陶罐里,在底部形成了薄薄的一層。
小心翼翼地把這些食鹽一點一點的掛下來,盛在一個小陶碗里。
朱文煮出來的鹽和后世買的鹽并不一樣,這種鹽額顆粒特別的粗,而且不是雪白的,反而帶了一點點的褐色,嘗在嘴里還有一種淡淡的苦澀。
這主要是因為鹽水里面的雜志還沒有過濾干凈,等到過幾天女人們把麻布紡出來之后,還能用麻布裹著竹炭再過濾一邊。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接下來的事情就很簡單了,無非是不停的重復這一個步驟罷了。
當天晚上吃飯的時候,朱文往煮肉的鍋里面放了鹽。
頓時,原始人們都驚呆了,一點點含鹽量的改變,讓食物一下子鮮美了起來。
今天的晚飯,眾多原始人們吃的格外的多,不僅連湯都喝完了,而且一個個都都抱著陶碗在那里不停的舔。
感謝初中化學,讓我能有鹽吃。
朱文熱淚盈眶。
PS:這種辦法制取的只是粗鹽,如果要達到食用鹽的等級還去要進一步的提純,原始人是沒有辦法,21世紀的小伙伴們千萬不要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