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籌備新書,準備雙開,但什么時候開不知道,慢慢準備,所以這本書我也就慢慢寫,不水。
無論是別人介紹來還是自己咨詢來,對于你們商家都是保持觀望,他們不會因為你們的三言兩語就選擇,通用的話術是對比對比。
按照人性來說,對比對比是對的,不對比怎么知道哪家好?合不合適?靠不靠譜?
但是對于商家來說,一旦放客戶離開,那么客戶回頭率只有30%左右,因為也許下一家的人多說了幾句話,價格稍微給的優惠點,客戶就選他們了。
所以說,拿下客戶的機會只有一次,弄不好就沒下次了。
那么從這里就可以將客戶分為兩種:理性、沖動。
對于理性的消費者,當你心平氣和的跟他談其實是錯誤的方法,因為當你理性,對方也理性,最終結果還是理性,就算你的創意再好、價格再優惠,客戶也不會不會現場做決定,他給你的回答基本上都是‘我要回去考慮考慮’。
而對于沖動的消費者,只要你說出你的優勢,以搞活動的名義進行優惠,基本上就能拿下了。
商家最喜歡的肯定是沖動型消費者無疑,但畢竟理性者偏多,那么這時候就出現了會議營銷。
將理性消費者和沖動消費者放在一起,讓那些沖動的的消費者好VIP帶動他們,讓他們超脫理性,引出沖動的心里。
這道理很簡單:自己覺得好的不一定好,別人覺得好的肯定是好的。
所以方汝仁總結,像這種會議營銷只講究兩個字:氛圍。
當然,這些,廖敏都是知道的,并且深知,只是就算會議營銷的氛圍再好,配合的再完美,結果還是不能預料,為什么?因為人心難測。
而這也就是方汝仁說的那1%不可控因素。
就算你的理論再完美,有理論實操判斷系統加持,那1%的不可控因素還是無法抹除,并且這1%的不可控因素極有可能導致那99%的可控因素一起覆滅。
不過,方汝仁為什么能這么自信呢?原因只有一個,他有聰明的腦袋和理論實操判斷系統,可以隨時隨地修改理論方案,即便有突發狀況也可以及時應對。
也就是說,這1%的不可控因素還是掌握在他的手里。
方汝仁所提供的《婚慶簽單會》理論方案流程和廖敏公司的順序其實是一樣的,‘先講后談’,只是側重點不一樣。
現在艾爾莎婚慶公司的會議營銷模式是‘簡單講’,‘重點談’。
而方汝仁的方案是‘重點講’,‘簡單談’。
廖密好奇,“這是教育機構的會議營銷模式,我們婚慶這行還沒人這么做過。”
方汝仁微笑,“我問你個問題,你今天去買東西,你是相信一個普通銷售人員講的,還是一個資深人士講的?”
廖敏不假思索,“當然是資深人士。”
方汝仁微笑,“再問你個問題,你聽說過言多必失嗎?”
“廢話。”廖敏表示別像個女人似的,說話不說清楚。
方汝仁也就不賣關子,說了出來,“當一個資深人士講的無比精彩,讓臺下的人都很認可、信服,加上沖動型消費者和VIP的帶動,你覺得客戶還需要還需要坐下來慢慢談嗎?說多了反而可能讓客戶遲疑甚至改變想法。”
廖敏思索,這點她倒真的沒想過,因為在她入行的的時候,就被告知婚慶行業必須得一對一的專業談,不能依靠會議營銷,事實證明確實如此,會議營銷的效果并不好,還是一對一的對談成功率高。
所以一開始她是否認方汝仁的方案的,覺得他的方案并不可行。
而聽到后面她真心佩服是因為方汝仁加入了一個因素,讓這個方案增加了無限成功的的可能性,或者說是一條‘新路’。
廖敏問方汝仁,“一個名師的影響力再大,也不可能所有人信服的吧?”
方汝仁依舊是微笑,“那如果是一個目前網上最火的名師呢?”
廖敏猜到了什么,試探性的問道:“難道你想做那個名師?”
方汝仁點頭,“如果把我包裝成你們艾爾莎婚慶公司的名師,主動曝光,借勢宣傳,那你覺得慕名而來的人會少?加上我這無敵的口才,你覺得成功率如何?或者說直白的說,你覺得有多少人不想蹭熱度?”
廖敏恍然大悟,這一招真的是高!
現在方汝仁是熱搜第一的紅人,自帶巨大流量,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找到他,如果將他進行一番精包裝,然后主動站出來,表示自己是艾爾莎婚慶公司的一名講師,那么來參加婚慶簽單會的人數將是一個恐怖的數字,且不說他的口才如何,就說那些想要蹭熱度的年輕人,主動簽單還不來,還會拒絕?
方汝仁這是要借用名人效應,宣傳自己的同時幫艾爾莎婚慶公司打廣告,可謂是一舉兩得。
廖敏豎起大拇指,稱贊道:“不愧是理論帝,腦袋瓜是真的強!”
方汝仁哈哈大笑,“我的理論雖然完美,但還得看你們公司是否有意合作,來個共贏啊。”
廖敏微笑,“這事兒我會去和老板談,盡量幫你多爭取些代言費。”
方汝仁沒有拒絕,因為無論是從人情還是道理來講,如果真的要執行方案,代言費是可以要的。
或者說這是他勞動應得的。
“我先帶你去酒店,你等我消息。”廖敏迅速將方汝仁送到如家酒店后離開,返回公司和老板商談‘大事’。
辦理好入住手續后,方汝仁找到自己的房間,痛快的洗了個澡。
等他吹干頭發,穿好衣服出來后,廖敏發消息過來:代言費100萬,友情價80萬。
方汝仁回復信息:成交。
疲累了一天,躺在床上,方汝仁看著吊頂,嘴角上揚。
“第一桶金,妥妥的。”
······
時間回到前面,汽車上,方汝仁想方案的那十五分鐘。
“請求開啟系統。”
“系統已經開啟,有什么可以為您服務。”
“幫我判斷一下我這個方案的理論成功率和實操失敗率。”
“好的,婚慶簽單會理論方案開始理論模擬計算,五秒倒計時,5,4,3,2,1,完畢,開始實操模擬演練,五秒倒計時,5,4,3,2,1,完畢,得出結果:理論成功率70%,實操失敗率30%,系統建議再做修改。”
仔細修改一番后,再次請求系統幫忙判斷。
“······得出結果:理論成功率80%,實操失敗率20%,系統建議再做修改。”
再做修改。
“······得出結果:理論成功率85%,實操失敗率15%,系統建議再做修改。”
當加上名人效應。
“······得出結果:理論成功率99%,實操失敗率1%,系統建議再做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