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袍哥,是四川的一種幫會組織——哥老會的成員。袍哥會發源于清朝初期,盛行于民國時期,與青幫、洪門為當時的三大民間幫會組織。關于哥老會的誕生,有說是由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所創,也有說是少林五祖的馬超興,在這方面二寶沒有查到什么資料,只能就現有的資料和各位探討一下。
有人說,袍哥會的前身是啯嚕(guōlū),即清朝雍乾年間,四川地區最大的黑社會組織,是以結拜弟兄方式結成的武裝集團。啯嚕具有分散性,各群之間沒有聯系,并在陜南、湘鄂西、貴州、云南等地活動,他們的成員被稱為啯嚕子。
這種說法的依據就是啯嚕的讀音在四川話里面和“哥老”有些相似,不過專家學者對此還有些爭議,因為歷史演變,特別是明清以后,四川經過幾次大的戰爭基本上人煙稀少,又經過大的移民,所以口音里面難免會和原來有所差異,口音也會有所變化。
袍哥會的興起與四川(包括重慶)那種厚重的碼頭文化有關,天府四川在地域上一直都在西南邊陲之地,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因此民風較為彪悍,加之蜀道難,四川交通多依賴于航運,早就了大大小小的水手船工。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大家為了自保而集合起來,秘密結社,就形成了袍哥文化。
袍哥組織的內部排行分五個等級,分別稱為頭排、三排、五排、六排、十排。
頭排
頭排大哥即舵頭,也稱舵把子、社長。另有閑位大哥,亦如一般社會組織的名譽理事,多為有聲望的人,也有紳、商依靠袍哥關系便于在社會上活動的,他們掛個名,贊助若干錢取得“大爺”資格,俗稱紳夾皮。
三排
又稱三哥、錢糧。掌管一社經濟及經營的商業(如茶館、賭場、棧房)。
五排
又稱五哥、管事、紅旗大管事行交際、執法等職,在袍哥中最有社會力量,不少為職業袍哥,也有紳夾皮五哥、閑五。
六排
副六也可稱五哥,是一般成員。綠林則稱藍旗,是負責巡風探事的小頭領。
十排
統稱老么,有鳳尾老么、執法老么、跑腿老立之分。鳳尾老么是有家資的年輕后生,可“一步登天海大哥”。執法老么多為流氓兇神,袍哥傳堂把守轅門,制裁叛徒充當殺手就是此輩。跑腿老么如茶堂館、賭場雜務均是。一般老么則是新人組織者。
排行中無二、四、七、八、九。二是不敢僭越關羽(關羽民間稱為關二爺)。四是桃園結義如有趙子龍在當為四弟,故虛此席。七據說是叛徒,瓦崗寨的羅成,行七。八、九忌楊家將八姐九妹之稱。
說到四,七,還有一說:各地袍哥都不設“四排”和“七排”,據說其中有一段故事。康熙年間,鄭成功派部將陳近南在四川雅州開山立堂時,有四排方良賓背盟叛約,暗向建昌鎮告密,鎮臺馬賡庚率兵圍捕,陳近南改裝逃走。后來又有胡四、李七背棄盟約,密告官府,出賣弟兄,被本山頭派人暗中誅殺。他們這種叛變行為,一直為袍哥所不容,從此便沒有人操四排和七排了。
我從小聽說過很多關于袍哥的故事,不過大多記不清了,隨著時代的發展,老一輩的傳統也在漸漸流失,關于袍哥印象最深刻的只剩下《哈兒師長》這部電影,講的是抗日將領范紹增的故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