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郡城外。慕容彪發動的最大攻勢遭遇慘敗,傷亡了2000多人,一時不敢再進攻了,只能采取包圍的策略。
雖然如此,慕容彪仍有6000名鮮卑舊部,以及3000名降兵,西平郡還是被圍得嚴嚴實實。
李松一時仍然無法跟外界聯系,不知道周圍的情況怎樣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發現駐守在南門外的都是降兵,于是找周處商議:“周大人,這南門外是不是可以做點文章?”
周處說:“安寧侯的意思是勸降?”
李松哈哈一笑:“周大人和我想到一起去了。”
周處也笑了:“這些降兵的事我都聽說了。嚴舒在涼州的時候,不僅克扣采石場苦役們的伙食費,連守城士兵的兵餉也想盡辦法克扣,士兵們也是怨氣沖天啊。”
李松說:“原來如此,看來他們也是有苦衷的啊。要不我去試試,看能否勸他們回歸大晉?”
周處連忙擺手:“這可使不得,還是我去吧。我好歹有些武藝,萬一這些降兵們翻臉不認人,我還可以抵擋一陣子,至少逃回城里是沒有問題的。”
李松一想也對:“那我就在城頭看著點,防止他們趁勢攻城。”
周處點點頭,隨即帶領500名士兵出了南門。
李松則帶著劉忠和下屬們,在南門城頭注意觀察。一旦降兵們來進攻,就用手雷阻止他們。
南門外,降兵們見到城內突然有一隊人馬出城,感覺很奇怪。圍城這么多天了,還從未見過城內派人馬出戰。
降兵的將領周寧連忙領軍上前,準備廝殺,卻聽到對面有人大叫:“我是西平郡太守周處,有話要說,請對面派個人來答話。”
周寧聽說對方是西平郡太守周處,于是也上前道:“我是周寧,你有什么事?”
周處說:“原來是周將軍,我們還是本家呢。”
周寧有些羞愧:“周大人是國之棟梁,我哪敢與大人攀本家。”
周處見他面有慚愧之色,心想:這個人還算知道廉恥,那就有救。
周處說:“周將軍既然被朝廷委以重任,鎮守涼州,為何要投降禿發務丸?”
周寧說:“此事我也是不得已。城內的鮮卑人做內應,突然打開城門,我們猝不及防,只好投降。”
周處道:“就算城門被內應打開,你們深受國恩,也不能這樣不做任何抵抗就投降了啊?”
周寧說:“起初我也是想帶領將士們抵抗的。可是嚴舒克扣兵餉已經2個月了,平時伙食也比以前差了很多。涼州被圍那幾天,我要求他補發兵餉,被他拒絕了。將士們十分不滿,都不愿意再戰,我也是沒有辦法。”
周處嘆道:“此事朝廷確實有愧對你們之處。”
周寧說:“等投降了才知道,在鮮卑人心目中,我們地位最低。禿發務丸不相信我們,把我們都改成了步兵,原本我們有很多人是騎兵的,現在也都沒有馬匹了。來西平郡這些天,每次都讓我們抬著云梯沖在最前面,為鮮卑兵架起云梯,弟兄們死傷慘重,已經減員1000多人了。”
周處說:“既然如此,你們何不考慮重回大晉?”
周寧說:“可是我們已經投降了鮮卑人,朝廷還能接受我們嗎?”
周處說:“如果你們信任本官,愿意重回大晉,我可以為你們上書朝廷,報告你們被嚴舒克扣兵餉之事,而且你們是因為內應打開城門,不得已才投降的。”
周寧還是有些不信:“真的?”
周處說:“安寧侯你們應該都知道吧?他現在就在后面的城頭上,本來他也想勸說你們的,是我沒讓他來。我們兩個都會向朝廷解釋的,你們還不相信么?”
安寧侯的名字對于周寧他們來說是如雷貫耳,如果連安寧侯都幫他們說話,那么朝廷應該會放他們一馬。
見周寧仍然有些疑惑,周處回首對站在南門城頭的李松大聲喊道:“安寧侯,你可愿意為這些涼州舊部作保?”
李松聽到了周處的話,大聲回應道:“我愿意作保。”
周處對周寧說:“聽到了吧?安寧侯和我都愿意為你們做擔保,你們還有什么不放心的?”
周寧說:“有兩位大人作保,我們愿意重回大晉。可是以后我們能做什么呢?”
周處心想:是啊,這些人畢竟投降過鮮卑人,無論如何,個人履歷都已經有了瑕疵。朝廷肯定不會再留用他們了,唯一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回到家鄉,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于是周處說:“你們不如各自回鄉務農,我讓朝廷不再追究你們的責任,你看可以嗎?”
周寧驚喜萬分,因為他也知道,朝廷不追究他們的責任就已經很寬容了,他已經不能期望更好的對待。
如果還留在這里,要么被鮮卑人逼著沖在最前面,死在戰場上;要么將來朝廷大軍打敗鮮卑人后,對他們來個秋后算賬。總而言之,禿發務丸這里是不能再呆了。這輩子能回鄉過安穩日子,已經是最好的結局。
于是周寧說:“只要朝廷不追究,我們愿意回鄉務農。”
周處說:“你們就放心回家吧,我和安寧侯會力保你們無事的。”
此次會面后不久,城南的降兵們就紛紛開始偷偷返鄉,沒過幾天,就跑得精光。
等到慕容彪得到消息,來到城南,這里的兵營已經空空如也。慕容彪氣得破口大罵,不得不從別處調些人馬過來。
西平郡城外只剩慕容彪的6000人馬了,各處的防范頓時松動了許多。尤其是城南這里,敵軍人數最少,到了黎明時分,值夜的敵軍也最困乏,比較容易逃出去。
周處和李松商議后,派出了兩個探馬,從這里悄悄逃了出去,設法打探一下消息。
現在是農歷9月下旬了,李松突然想起一件事,是需要立即辦的,那就是每個月底都要交給《詩詞》期刊的詩。
離開洛陽時,他留了10首詩詞給公主,足夠從4月直到8月底的《詩詞》期刊采用了。當時以為8月下旬就可以回去了,沒想到這場戰爭把他留在了這里。
他得送些新的詩詞回去了。前些天被圍困,想送也送不出去,如今包圍圈松了許多,這件事得趕快辦了。
于是他寫下6首經典詩詞和一封家信,趁著黎明時城南敵軍最松懈的時候,讓一位下屬偷偷越過包圍圈,火速送到洛陽,交給公主。
下屬不敢耽誤,連夜趕路,終于在9月底時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