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問:“張愛卿有什么話要說?”
張華說:“昨天我收到安寧侯的一封信,得知經過周處勸說,回鄉務農的降兵有3000人,但禿發務丸那里仍有16000名降兵?!?/p>
皇上眉頭緊皺:“有這么多?”
張華點點頭:“是的。安寧侯在信中說,如果朝廷嚴懲這3000名回鄉的降兵,那么禿發務丸那里的降兵就會鐵了心與大晉為敵。衛瓘想平定叛亂,難度就會增加很多?!?/p>
這話很有道理,皇上和許多大臣紛紛點頭。
張華又說:“安寧侯還提出,如果朝廷寬待這3000降兵,那么禿發務丸那邊的降兵也會無心再戰,對于衛瓘來說大為有利。其實,禿發務丸那邊刨去這些降兵,只有2萬多鮮卑兵,衛瓘的近10萬大軍對付起來應該不難?!?/p>
和嶠突然說:“如果是這樣的話,安寧侯預測春節前平定禿發務丸,應該就很有希望實現了?”
張華說:“不錯,這16000名降兵非常關鍵,如果能把他們拉過來是最好的,至少不要與大晉為敵,這樣確實可以在春節前結束戰爭?!?/p>
前段時間,經過和嶠的四處宣揚,皇上和眾大臣都聽說過李松的“預測”。由于李松從不說大話、空話,所以對于這個“預測”,皇上和多數大臣都深信不疑。只是,李松本人并不知道他做過這個“預測”。
張華話鋒一轉:“但是,如果這16000名降兵堅決與我大晉為敵,那么想春節前結束戰爭就比較難了,前景難以預料。”
這話不是李松在信里說的,而是張華的分析。事實上,李松在信里沒有任何關于戰爭結束時間的預測,只是分析了懲罰降兵的后果,并請張華轉達給朝廷。
但是張華的這句話卻讓皇上心頭一震:如果春節前不能平定,那就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時候了。當初,禿發樹機能叛亂,他曾臨朝哀嘆說:“誰能為我討此虜者?”結果花了10年時間才最終平定。
前車之鑒,讓皇上再也不愿意看到戰爭拖下去,最好是能速戰速決。于是,他決定給李松一個面子:對于降兵一律寬大處理,等平定了禿發務丸再說。
考慮清楚之后,皇上說:“張愛卿言之有理,那就赦免周寧,削職為民吧。3000名返鄉的涼州舊部也一并赦免,不再追究?!?/p>
吏部三人組:荀勖和黃、白兩位侍郎聞言大驚,幾乎同時啟奏道:“陛下,不可啊......”
皇上揮揮手道:“朕意已決,不必多言?!?/p>
張華說:“陛下既然已經做出決定,那么請朝廷詔告天下,歷數嚴舒之罪,如此方能讓天下人明白,涼州舊部確實有不得已的苦衷。陛下赦免涼州舊部,才能顯得有理有據。詔告之后,禿發務丸手下的降兵肯定也會知道,自然軍心動搖,有利于衛瓘爭取他們?!?/p>
皇上說:“就依卿所奏。”
當晚,吏部白侍郎家的書房,黃侍郎來訪,商討該如何應對當前的局面。
黃侍郎說:“朝廷這一詔告,嚴舒的罪行就天下皆知,再也難逃法網。”
白侍郎說:“是啊,現在最要緊的是不能讓嚴舒把我們牽扯進去?!?/p>
黃侍郎說:“嚴舒不是被鮮卑人關在涼州大牢么?應該威脅不到我們?!?/p>
白侍郎說:“只要嚴舒沒死,就始終是個麻煩。如果衛瓘打進了涼州,而嚴舒又還活著呢?”
黃侍郎說:“這還真是棘手。那你說怎么辦?”
白侍郎說:“走一步看一步吧??傊?,絕對不能讓嚴舒把我們抖出來。”
與此同時,張華在家里長舒了一口氣。
李松的擔心是對的,他預感到,光憑周處和他的擔保,可能還是救不了這3000降兵,于是寫了這封信,要求張華向朝廷痛陳利害,終于奏效了。
張華很佩服李松的先見之明,要是沒有收到李松的這封信,這些降兵們恐怕結局很悲慘,而禿發務丸也有可能成為第二個禿發樹機能。
張華馬上給衛瓘寫了封信,告知朝堂之事,要求他如果遇到涼州舊部,要攻心為上,能招降就盡量招降。
張華也想到一個問題:今天皇上只是勉強同意不追究這些降兵,如果平定了禿發務丸,還是可以找個理由治他們的罪。只是現在也顧不了那么多,到時候再看看安寧侯有什么辦法。
衛瓘收到張華的來信,很是欣慰。嚴舒的罪責已徹底暴露,下場可想而知。降兵們如果能招降過來,也確實能更快地平定叛亂。
但是現在,他的人馬卻遭遇了危機。自從半個月前,他率領近7萬晉軍,浩浩蕩蕩從西平郡出發,追擊禿發務丸以來,曾經跟鮮卑軍打過幾仗。
禿發務丸方面,已經將若羅拔能的1萬多人馬召回,合兵一處,共有2萬多人馬,力量有所恢復。
禿發務丸率領這2萬多人馬,且戰且退。
衛瓘也合并了嚴詢的近3萬人馬,現在的兵力有9萬多,是禿發務丸的幾倍。
然而戰斗的結果卻出乎意料。鮮卑兵現在也全都裝備了馬鐙,完全不怕跟晉軍對決。每次戰斗,晉軍的傷亡都要超過鮮卑軍,基本上維持在3:2的比例。
己方兵力占優,卻傷亡更大。鮮卑兵如此彪悍,晉軍又失去了以前裝備馬鐙時的優勢,衛瓘感到頭痛不已。
但鮮卑軍方面反而先不樂意了。軍師對禿發務丸說:“大王,這仗不能再這么打下去了?!?/p>
禿發務丸說:“我看晉軍的損失更大,為什么不打?”
軍師說:“現在的情況是,他們的兵力超出我們很多,即使傷亡大一點也能承受。如果一直這樣打,我們的人遲早拼光,他們卻還能剩下不少,那不還是我們敗了?”
禿發務丸想了想說:“軍師言之有理。那我們該怎么應對?”
軍師說:“不能再硬拼了。我們應該撤退,占據天險,利用有利地形阻擊他們?!?/p>
禿發務丸問:“那我軍要撤退到哪里?”
軍師說:“我看烏鞘嶺很適合防守,那里地形險要,不需要很多人就能守住。而且地勢極高,周圍敵軍的動向都看得很清楚,便于做出應對?!?/p>
禿發務丸說:“就依軍師的安排?!?/p>
等衛瓘次日正準備與鮮卑軍再戰一場,忽然發現對方軍營已經空無一人。
衛瓘連忙派出探馬,四下打探,過了2天,才得知禿發務丸的人馬已經退守烏鞘嶺。
衛瓘率領人馬追擊至烏鞘嶺前,然而晉軍的噩夢也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