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
這個詞很有意思。
可以想象無數種美好的可能性。
人們在現實經歷不順心時總喜歡那些建立在“如果”上的幻想——當初如果怎么怎么樣,結局會不會如何如何。
其實在這種暢想中,人們總是下意識的就將結局設定得比較美好。
畢竟它沒有發生、也不可能發生,所以不會知道如果這一切真的是那種走向會導致什么結局。
畢竟一切未來都是不可預測的。
虛構的也是。
老是覺得當時做另外一種選擇會更好,毫無理智可言,只是沖動的情感和自我懲罰在作祟罷了。
覺得它會更好,只是因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你沒那么選擇,才一廂情愿的這么認為會結局圓滿。
實際上程曉知道,真那么干了完全可能更糟。
何況……有許多過去,都是無法改變的。
不會因為你做或沒做某件事而發生不同。
就像姐姐在這里去世這件事,他該怎么阻止?
完全沒辦法。
勸不動她的,大家早嘗試過了。
即便當天攔住了她的探險計劃,姐姐也肯定會在某天偷偷前來。
后果不會有什么區別。別人左右不了結局。
從她開始癡迷于探究死后世界的那一刻起,她的結局就已經注定了。
而當初她的發病,也是自己做什么都阻止不了的,不是嗎?那就也還是沒法讓她不見到彌留之地。
……命里,自有定數。
事實上,已經發生過的,就是既定事實了。我們無力挽回。
也不可能真的回到過去。
沒有那么多“如果”。
有的只有現實。
偶爾幻想一番是很自然的,每個人都需要這種時候來暫時停下腳步。
可一直沉浸其中,只會害了自己。
程曉不是沒沉浸在那虛幻的“如果”之中過。
可他很快便走出來了,因為知道這美好的可能性只是一種慢性毒藥,對自己毫無幫助,卻能逐漸讓他沉浸在懷念和幻想之中,遲遲無法睜開眼睛面對并不美好的現實。
無論是否愿意接受,它都在眼前。
閉上眼睛的逃避毫無意義,那只是假裝看不到。
可它就是存在。
永遠也不會離開,只是冰冷的屹立。
接受它是一種活法,不接受也沒什么問題。
能一輩子活在虛幻中或許也是一種幸福。
但是,又有誰能做到永遠沉浸其中呢?
大家的夢,都會因各種現實的打擊而突然驚醒。
程曉知道那種滋味。
幻想破滅的那一刻,是最接近崩潰的。
在那之后,坦然接受一切就變得沒那么困難了。
現實還是越發冰冷,但習慣就好。
程曉看著姐姐走入一間檔案室中,心底不安至極。
她的尸體就是在這里被發現的。
馬上就要目睹究竟發生什么了……
總感覺還沒準備好。
程曉甚至不清楚自己究竟想不想知道真相、面對那未知的恐怖。
他知道,自己將看到的一切,都可能徹底顛覆對世界的認知。
但逃避是沒用的。
就和“現實”一樣,不論他想不想看,最終都要目睹一切。
畢竟,怎么可能把眼睛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