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張汝敬也有自己的顧慮,不認為德州儀器的DRAM業務會落得孫毅所說的那般下場。
他左右權衡了一下,還是搖了搖頭道:“這些都只是暫時的,高麗人不過是在以本傷人,等斗垮扶桑那些DRAM生產商,DRAM的價格自然會回到正常水平,只要熬過了這短暫的冬天,一切自然會好起來。”
孫毅不甘這樣放棄,繼續勸道:“老大和老二干架,最先死的通常都是老三。
即便高麗人贏了,也只會是另一個扶桑。
當初英特爾就被扶桑人逼得走投無路,差點就此垮掉。
不知道作為DRAM行業三元老之一的德州儀器,面對高麗人的時候會不會重蹈英特爾的覆轍。”
張汝敬皺起眉頭,沉思了一會道:“你的意思是說,德州儀器遲早會裁撤DRAM項目,而我們這些人也會面臨被裁員的風險。”
孫毅言之鑿鑿道:“不是有風險,而是一定會。德州儀器自創建至今,能夠屹立不倒,自然有著自己的生存哲學。
在虧損嚴重的情況下,為規避風險,賣掉DRAM項目,及時止損是必然的選擇。
而DRAM項目的虧損,目前看來已成必然。”
張汝敬卻是心懷僥幸,難以置信:“美利堅政府是不會容忍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的,當年扶桑這么做了,接下來便有了‘廣場事件’,有了美利堅政府對高麗在DRAM產業上的扶持。
若果高麗人敢這么干,他們的下場不會比扶桑人好到哪兒去。”
孫毅有著夢中那些與未來DRAM行業有關的記憶信息,自然知道德州儀器沒能撐下去,整個DRAM行業也被高麗人所獨霸。
只是這些信息,即便說給張汝敬聽,他也不會相信。
最終孫毅只能詰問張汝敬道:“但在這之前,不知道德州儀器能否挺得過去,忍受巨大的虧損。德州儀器畢竟是一家上市公司,要是賬面財務虧損太嚴重,只怕股價會一落千丈。
更何況已經有苗條露出來了,德州儀器目前正在大肆裁撤參與DRAM項目的華人雇員,照著這情形進行下去,只怕最后也會輪到博士您。”
張汝敬被他問得啞口無言,不滿他多事,爭鋒相對地詰問道:“可是你找我來,是為了給國內引進半導體產業的有關技術,在這兒勸我創業又算怎么回事。”
孫毅倒也沒有隱瞞,實話實說道:“說實話,我這也是公私兩便。雖說您不離開德州儀器的情況下,有了您幫忙運作,引進1微米制程技術不成問題,可終歸還是少了點。”
“少什么?”張汝敬不解地看著孫毅,如是問道。
“人才和管理。”
孫毅毫不避諱地直言道,
“國內如今對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十分重視,只是在如何發展半導體產業的問題上過于保守。
吃了80年代買不如造的教訓,又經歷了海灣戰爭、蘇俄解體等重大事件的刺激后,集體偏向保守路線,想要實現半導體產業從上游到下游完全自主。
即便是引進朗訊的技術,也要求做到完全的消化吸收。
這也是目前908工程不斷延遲的原因所在。”
張汝敬聽了孫毅的說法,結合如今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分析道:“這完全沒有這個必要,1微米制程技術,已經是落后國外四代的工藝。除非是軍用技術,或者是主流的半導體技術,那些落后兩三代甚至更多的半導體技術,西方是不會進行限制的。
想要掌握上下游完整的產業鏈,可以一邊參與到國際分工當中,以廠養研,一邊追蹤國外最新技術,以研促產。
這樣就能形成良性循環,既可以逐步完善上下游產業鏈,也能掌握相關的技術,提升自己的研發實力。”
孫毅點了點頭,對張汝敬的分析極為認同。
他再次勸說道:“國內在基礎、技術和人才上畢竟相對薄弱,所以這技術引進是一方面,人才引進又是另外一方面,兩者缺一不可。
如果博士您從德州儀器出來創業,就憑您自身這桿旗幟就能聚集大量的半導體人才,到時候我們也能跟著您后面沾沾光。”
“承蒙你的贊譽,創業我是暫時沒有這個打算。”張汝敬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眼下德州儀器把興建DRAM圓晶廠的事交給我,我至少也要等把它完成了再說。”
“這...”孫毅聽了后一時不知該從何勸起,對張汝敬的敬業精神是敬佩不已。
張汝敬雖然拒絕了孫毅的提議,不過卻非常樂意促進大陸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對他道:“不過技術和人才的事,我可以幫得上忙。技術我幫你引進美利堅的技術,人才我也會幫你物色寶島的半導體工程師和相關的管理者。”
孫毅激動道:“那真是萬分感謝。”
張汝敬提醒道:“不過你要自己想辦法繞過寶島的相關政策,現在的寶島政府可不愿看到寶島的高科技人才流向大陸,促進大陸的半導體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