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情雅韻”雜志社位于平城西區金融街的風尚大廈。溫南梔和丁溶溶抵達面試現場時,距離開場還有十五分鐘時間。借此機會,溫南梔悄悄打量在場這幾位應聘者。
“嫻情雅韻”,也被眾多讀者親昵地簡稱為“嫻雅”,之所以一經創刊就受到追捧,不僅因為風尚公司發行渠道夠硬夠廣,更重要的是雜志定位夠精準特別。不同于世面上已近乎泛濫的其他時尚雜志,其瞄準的客戶群體是25-45歲,擁有經濟基礎、獨立審美和生活情趣的都市時尚女性。因此并不會像傳統時尚雜志那樣,填鴨式推薦美妝產品或服飾搭配。雜志內容更傾向于分享并引導讀者建立一種健康、優雅、獨到的生活理念,例如分享時下城中風格獨特的咖啡館、餐廳、spa會館;推薦近期國內和國際最新出版的文學讀物;以及茶道、香道、香水、插花等新鮮有趣的生活消遣。如果說是那些常規時尚雜志,讓溫南梔去應聘采編,撰寫各種護膚小貼士,或者編輯一些軟廣,那別說勝任日常工作了,她問自己恐怕連筆試環節都不會通過。這也“嫻雅”這間雜志社令溫南梔心生向往的主要原因。
而此時此刻,與溫南梔共同等候在同一個房間的應聘者,每個人穿著打扮的風格不盡相同,說是南轅北轍也不為過。一個穿著十分男孩子氣的短發女孩,看不出實際年齡,但看眉眼沉靜老練,并不像是初出茅廬的大學生;一個穿短款皮草大衣和紅銅色緊身九分褲的男人,不僅穿著浮夸華麗,頭發也挑染了幾綹粉紅,覺察到溫南梔看他,他敏銳地轉過臉,熟稔地朝她拋來一個媚眼;還有一個看起來三十出頭的女人,一身精致優雅的輕熟女裝扮,等待面試的這段時間,她一直在接電話,聽內容好像還是不同的人打來的;另外兩個都是年輕人,看著裝和神態應該是和溫南梔、丁溶溶她們差不多的應屆畢業生。
丁溶溶比溫南梔先被叫到進去,大約過了5分鐘,她神采奕奕地走出來,朝她眨了眨眼。溫南梔一直在看手表掐算每個人進出的時間差。丁溶溶既不是他們幾個之中待得最久的,也不是最快出來的,但顯然,她的神情說明了一切。其余幾個人,包括已經面試過的,目光不約而同匯集在她身上。
丁溶溶坐回她身邊,正要跟她咬耳朵,門再次打開,穿一身白色套裝的年輕女孩子扶住門,頸側的流蘇耳環隨她的動作輕輕搖曳。看到丁溶溶和溫南梔湊在一塊小聲說話的情形,她的目光在兩人身上多停了一瞬,也只是一瞬,她開口:“溫南梔。”
房間里一共坐著三位面試官,之前負責出門叫號的年輕女孩子是其中之一。
溫南梔剛坐好,她就開口:“說一說你想來我們雜志社工作的原因。”
類似這樣的問題,應該每一個應聘者都做過充足的準備。溫南梔開口:“我個人傾向于找一份和文字打交道的工作,閑情雅韻每一期的雜志我都有買,里面的一些版塊和內容我非常感興趣,其中也有我個人比較擅長的。非常希望未來能在這里和大家共事,相信我不會令各位領導和前輩失望的。”
“會不會失望,這種話還是由你口中的領導和前輩來下判斷,比較合適。”戴流蘇耳環的年輕女孩子開口,唇上的楊樹林12號鏡面透出盈澤的光,不過此時的溫南梔只知道對方唇釉顏色很吸睛,尚未學會一眼辨認口紅色號的技能:“你和之前進來的丁溶溶是同大學同專業同班級,你們很熟嗎?”
溫南梔沒想到話題會突然轉到這里,甚至來不及為對方話里的嚴厲和嘲諷感到尷尬,只能如實點了點頭:“我們是同班同學。”
“那你來說說,你認為你和她之間性格、為人處事有什么不同,在你看來,你們兩個誰更能勝任這份工作?”說完這句話,女孩子撂下手里的筆,脖頸微揚,唇邊那抹笑透出幾分揶揄。
溫南梔并不傻,盡管她想不明白為什么才第一次見面,對方就這么針對她,但看另外兩位面試官明顯默許她說話方式和提問內容的態度,她知道自己此刻必須提起精神,好好應對這個問題。
丁溶溶在車上時曾說“職場如戰場”,如今尚未踏入職場,她已嗅到其中蔓延的硝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