衿年無奈一笑,“不是普通朋友還能是革命戰友不成?”
“絕對有問題。”
黎子歌才不信,哼了一聲。反正呆會兒她能看見,到時就知道了!
按地址找過去,紅墻綠瓦,是個挺精致的小院子,只是大門緊閉。
兩人把車停好,衿年上前敲了敲,過了片刻有個看起來面善的大叔來開門,疑惑的看著兩個小姑娘,“你們找誰?”
“大爺,這里有沒有住了一個叫孟子華的人?”
衿年上前,眼睛彎彎。
大叔聽罷,挺驚訝的,看著眼前蠻漂亮的女孩子,想起孟子華囑咐他的話,連連點頭,“有,有!不過他現在不在這里。”
說罷把門打開了些,讓開身子,“來,先進來說吧。”
衿年和黎子歌對視一眼,進去了。
進去后入眼的是個院子,寬敞簡單,就是中間的假山上潺潺流水,水池里的金魚徐徐擺尾,挺靜謐的,倒也像他冷靜果決的樣子。
“大爺,您貴姓?”
衿年環視一圈,安安靜靜的,好像沒有人。
“哦!你叫我李大爺就好,呵呵,阿華就這么叫我的。”
衿年眼睛晶亮亮的,阿華?
“是孟子華嗎?”
“呵呵,當然啦!”李大爺笑呵呵的,手指點了點一個方向,“平時阿華就住那兒,今天過節,所以他回去啦!小姑娘,你是不是姓衿?”
衿年更疑惑了,“您怎么知道?”
李大爺瞇了瞇眼,看這姑娘越看越漂亮,笑得就更和藹了,就是一臉意味深長,也不說什么。
衿年心里奇怪,眉頭直跳的看向黎子歌,對方也是一臉看不懂的表情。
“衿姑娘進去坐會兒吧?”
李大爺做了個請的手勢,對她客氣的很。
衿年想了想,接過黎子歌手里的東西然后把禮盒放下,“李大爺,既然孟子華不在,我們也不久留了,因為他幫了我不少忙,所以為了表示感謝我特意做了些粽子,麻煩您跟他說一聲就好。”
李大爺有些遺憾,“哦,不坐會兒啊?”
見衿年搖頭,他又想說什么卻被一道驚訝的聲音打斷了。
“衿年?”
張彬看到轉過頭的衿年,是本人無疑了,他便換了副笑嘻嘻的模樣。
“還真是你啊?你怎么來了…這位是?”
他看了一眼黎子歌。
“哦,她是我姐,黎子歌。”
張彬點了點頭,看了這干凈利落的女孩子一眼便移開了目光,“你來找老大的?”
沒待衿年點頭,他又換了副賊兮兮的模樣,“不用說,你肯定是來找他的。誒,這是?”
“這是衿姑娘送給阿華的端午節禮物,小姑娘心靈手巧親自做的,我這老頭子都佩服。”
說話的是李大爺,他一邊說一邊看衿年,“不過這也太多了,二四六…十二盒吶!姑娘,你這…”
張彬撇了眼碼的整整齊齊的精致禮盒,嘖嘖感嘆,“妹子,你也太拼了!”
又看向大爺,眨巴眨巴眼,“沒事兒,李大爺,你把這些都搬進去吧,相信我,老大看了會很高興的。”
衿年聽他那么說有些不好意思,感覺到來自黎子歌如芒在背的眼神,她準備溜了,“那小張哥哥,我就先走了。”
張彬攔她不住,“誒?”
看著衿年的背影,張彬轉了轉眼珠,進屋去撥了一個電話,接通后對面低沉的男音語氣能查覺出一絲暴躁。
“什么事?”
“嘿,老大,你猜我碰見誰了?”
孟子華蹙起眉頭,并不想搭理,“沒事掛了。”
眼看著就要掛掉電話,他又聽見里面傳來的大嗓門。
“誒誒!你掛了別后悔啊,找你的可是個可愛的女孩子!”
孟子華蹙起的眉頭更緊了,要是張彬這會兒看到他黑著的臉,估計會秒慫。
“是衿年!”
聽著話筒里可怕的靜默,張彬沒忍多久,“人家可給你送了整整十二盒粽子過來,聽她說從頭到尾都是人家自己做的。”
“東西在哪兒?”
過了片刻,張彬才聽到孟子華的聲音。
“放心吧老大,我不會偷吃的!好好的給你放你房間呢!”
“一個都不能少。”
說罷,孟子華便掛了電話。
張彬對著電話撇了撇嘴,小氣!
“誒,你不解釋一下嗎?”
回去的路上,黎子歌想了一路,總覺得事情沒那么簡單。
衿年瞥她一眼,“你不都看到了嗎?送禮沒見著人。”
“哪個值得你送那么多粽子過去啊?那么多盒呢,我家都才四盒!”
黎子歌雖然是背著衿年的,但衿年光是聽她這口氣,就能判斷出她此刻定是在翻大白眼。
“給你做還不容易嗎?就因為他是外人,我才跟他客氣呀,不欠誰的情。你難道還想讓我跟報恩一樣的對待你啊?”
黎子歌皺了皺眉,總覺得她在瞎忽悠,“誒,你什么時候認識那種人了?”
衿年挑眉,有些戲謔,“那種人?哪種人啊!”
“你知道我在說什么!別忘記你明年還要參加高考啊,可別出什么岔子了!”
衿年眉毛高挑,嘿!這人倒好,自己馬上就要高考了,倒還來警告她。
“是是是,我沒忘記,距離我高考還有三百六十七天,距離你高考還有兩天,記著呢!”
黎子歌轉過頭瞪她,衿年一臉無辜的指了指前面,“看路看路,早上去你家的時候我媽就差點把我載溝里去。”
聽她這么一說,黎子歌一個驚訝還真的松了松車頭。
“咋就沒把你載溝里呢!”
看黎子歌幸災樂禍的,衿年心里嘀咕,這一天兩個娘都差點把她扔地上,算得上緣分了。
不過黎子歌性格豪邁,不像李貴彤被嚇著了就會安安靜靜的騎車,這人反而笑得開懷,自行車就更晃了,弄得衿年抓緊了她的衣服,淡定道,“你要把我摔了你也跑不掉!”
黎子歌哼唧兩聲,“不相信我的技術?放心吧!摔我也不摔你。”
…
衿年母女倆被要求吃了晚飯走,可李貴彤擔心衿歲的很,也不知道自己在家的兒子吃了幾頓,于是便趕在飯前就要走,挽留不住,黎子歌母女便倆送她們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