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如今時候,咒罵顯然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面對郭太此時的以勢壓人,無可奈何的李樂只好應下。
故在這場白波軍內部的議會結束后,身為白波大首領的郭太便讓下屬知會了聲他們的盟友,也就是自立為匈奴單于的于夫羅。
卻是匈奴人這些天來一味保存實力,出工不出力的做法也是惹惱了郭太。
如今這所謂的盟友之所以尚未翻臉,依靠的反倒是河對岸的官兵。否則,這兩方早就要分道揚鑣了。
然即便如此,對于郭太指派下屬前來知會的行徑,自覺出身高貴的于夫羅也是難掩不滿。
卻是在他看來,他們欒提家就算比當今劉氏也不逞多讓。
而身為前單于之子,單于之位的合法繼承人,于夫羅覺得自己的身份足以和漢室諸侯王相提并論。
故在郭太的下屬離去后,于夫羅便不由憤憤不平的罵道:“這個奴生子,不過就是個流寇,也敢如此無禮。他日定要讓此獠知道,何為尊卑!”
這般扯著嗓子放了番狠話,然后轉而看向自己的兄弟,獨木難支的于夫羅卻也只好對其吩咐道:“讓部族準備準備,到撤兵的時候了。”
可見,這位“大單于”做的實在沒什么底氣。
然就因一水之隔的緣故,對于白波軍這邊的籌謀打算,汾水南岸的官兵卻仍是一無所知。
但因昨夜的那場大勝,身為主將的牛輔也明白。在這場爭斗之中他們已經完全掌控了這場戰事的主動權,白波軍已然喪失了任何反擊的能力,打與不打,如今已是全看他們。
故使人將軍中陣亡士卒就地安葬后,牛輔也就在中軍大帳中召集起了麾下的一種將佐。
“諸君,數日搏殺,如今終到了與那白波賊一決勝負的時刻。這些天來,我軍也是積攢了些木筏舟船,明日一戰足以使大軍渡河,發起進攻。”
卻是河水結冰后再發起進攻的計劃,在如今時候也是被徹底推翻。
自昨夜一戰,官兵可謂是士氣高昂。包括牛輔在內的一眾將領,一個個更是信心十足。
故在牛輔言罷后,渴求戰功的張遼、徐晃等軍中新秀也是趕忙起身請戰。
每個人都想做這次的先鋒,帶領兵馬向敵人迎頭痛擊,為大軍渡河打開局面。
然在掃視了一圈后,看著校尉張濟身后的軍司馬張繡,作為主將的牛輔卻是笑著將這次的先鋒之位交給了他。
只因昨夜一戰,張繡臨危不亂的表現著實是可圈可點。昨夜若無他,局面還不知要如何呢。
而除此外,張繡也是一個正兒八經的涼州武夫,算是他的同鄉老部下。有這層關系在,牛輔也愿給他一個表現的機會。
至于張繡,聽到牛輔將先鋒之位交給了他,資質尚淺且年齡不大的他聞言后也是一喜。當著營帳中的一眾將佐,忙也就許諾般的抱拳作揖道:“謝將軍看重。還請將軍放心,臣必痛擊賊眾,為大軍渡河打開局面。”
“善”
聞言后笑著點了點頭。然后牛輔掃了一眼帳下立著的輔軍賈詡,便讓賈詡在此時發話,代自己做起了布置。
卻是昨夜鬧出那樣的烏龍,賈詡這個做輔軍的也可謂是顏面掃地。但牛輔素知其本領,也有意與賈詡交好。便事先與賈詡商議一番達成了共識后,將這次戰術安排交給了他。
如此,賈詡也能借此機會,給自己掙回幾分顏面。
故在此時,帳中眾人便不由聽得一襲深衣輔軍賈詡在此時侃侃而談道:“觀白波軍沿河布置,其西側左翼可謂最為薄弱。
但西側的汾水北岸卻有一處寬約二百步的淺灘,恰能讓我軍擺開陣仗大舉進攻。因此,拿下這處淺灘便是明日進攻的主要目標。
不過為了分散白波軍的注意力,除了西側的這處淺灘外,我軍還要在東側另一處更為寬闊的淺灘發起佯攻。
佯攻兵馬為三千人,我與將軍商議后,決定讓校尉郭汜親自負責。”
讓人取來早就準備好的簡易地圖。展開后,賈詡他一邊說,一邊便在那簡易地圖上做起了標注。
因而他的話對帳中的一眾將領而言也顯得簡單明了。
在營帳中圍在一起的將領們一邊看著那簡易地圖,一邊聽賈詡安排戰術,對自己的任務頓就有了了解。
所以在賈詡言罷后,心下已是有譜的一眾將領頓也就相繼領命。
一個個皆是摩拳擦掌,哪里料到,汾水北岸的白波聯軍早已不打算與他們搏殺。八成人馬都開始收拾行囊,準備撤兵了。
而等到夜幕降臨,生怕對岸官兵會銜尾追殺的郭太和于夫羅,果也就在夜色的籠罩下,拔營起程。心安理得的便將汾水對岸那摩拳擦掌的官兵丟給了僅有四千兵馬傍身的李樂。
……
“什么,白波賊和匈奴人逃了!”
清晨,牛輔才剛剛從床榻上起身,這可謂意想不到的消息便轉入了耳中。
以至剛剛起身的牛輔連洗漱都未曾,忙就邁步來到了岸邊。
“將軍,看來白波軍果然撤走了。”
此時太陽也未曾升起,不過就冒了個頭。但夜幕還是被它散發的光芒消融驅散。故借著這清晨亮光,來到岸邊的牛輔等人便不由發現曾連綿不絕的營帳這時已不見了蹤影。
白波軍設下的壕溝和柵欄雖還在,但防線之后卻未見一個人影。
一陣北風呼嘯而來,倒頗有幾分蕭瑟之感。
見此,立在岸邊的牛輔終也不由搖頭一笑,“到底是計劃不如變化。看來不光壞事措不及防,好事也同樣如此。”
說罷,便不由摸著下巴上的胡須,發出了一陣爽朗大笑。
然后掃視左右,心下可謂歡喜異常的牛輔也就直接吩咐道:“你們還愣著作甚,還不回營準備,食罷早飯后好追擊。”
“這,將軍有所不知,白波軍其實還留有殿后兵馬,并未盡數撤走!”
都尉李傕不由給牛輔潑了盆冷水,卻是仍有一場仗要打。
以至牛輔聞言后,果不由皺了皺眉,問道:“多少兵馬,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