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縣城,一切又從頭開始。沒有房子,只能租房,沒有工作,只能再找。
好在招娣有個表妹在供銷社上班,雖然也過得拮據,但多少給了迷茫的招娣一些指引。她建議大女兒春梅繼續留在娘家,留在那邊上學也沒關系,有外婆帶,也有玩伴,只需每個月寄點伙食費回去。建平呢,則去建材市場看看有沒有招木工師傅的,招娣就幫忙在工地做飯或者搭把手,這樣也能照顧到娃。經過幾番轉介紹,建平終于找到一家建材店,由建材店介紹工地,但是師傅所用建材必須從本店購買,也就是常說的“包工包料”。雖然工錢不高,但由于在城里剛起步,要先打開市場才有口碑,所以也先接受了。
在工地工作比在老家要辛苦得多,房主要求多,工地條件差。遇上夏天,沒有風扇,沒有廁所,鋸木頭時的木頭屑混著風吹到臉上,黏在身上,跟汗液混在一起,渾身癢癢。中午在工地簡單吃個飯,木板或者紙皮鋪在地板上,就成了床。
晚上回到出租小屋,吃完飯簡單沖個澡,累得躺下就睡著了。
秋蘭長到兩歲了。本以為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平淡地過去,但是建平心里受家族觀念影響,還是想要有個兒子,日子好起來的時候,又勸招娣再拼一個。招娣是在重男輕女的家庭里長大的,潛意識也認為一個家庭必須要有兒子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