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女兒出生后,招娣和建平一直沒有給她取名字。招娣認為“竹”字不適合女兒,更怕再湊一個“菊”字也是女兒。建平甚至也尋思給三女兒取個類似“招弟”的名字,好改善改善風水。招娣一直認為自己的名字不好聽,不愿意自己的女兒也取這種名字。最后建平建議沿用“竹”的音,但是不用字,從字典里翻出了同音字“竺”,于是三女兒取名為——冬竺。
照看三女兒的同時,二女兒也才三歲,頑皮好動,招娣實在有點吃不消,想讓建平把二女兒放到奶奶家寄養,建平母親聽后果斷拒絕,聲稱自己身體不好,更怕再次被抄家。
建平母親不僅拒絕了撫養,更是到處訴說招娣不僅沒生出兒子,還要她老人家帶女兒的不孝舉動。
一傳十、十傳百,隔壁村的都知道了招娣有三個女兒,其中一個不想要了。
有個叫阿鳳的大姐,聽到風聲后跑到建平母親那里,要到了招娣的聯系方式。兩人聯系到招娣,跟招娣說:“我有個親戚,家庭條件很好,但是一直想要一個女兒,如果你實在帶不過來,可以送給他們家,保證吃好喝好,不會虧待娃娃的”。幾番詢問后,招娣得知阿鳳的親戚是在外面做皮鞋生意的,想生孩子卻一直沒如愿,所以想要抱養一個。在當時,擁有一個小廠子已經算是上等人了,招娣也動搖了。
夜晚,招娣把這件事跟建平說了,
建平聽后有些驚喜,說:“如果有錢人愿意收養我們的女兒,那是對大家都好的好事呀!這樣女兒可以過上好生活,以后接受好的教育,我們也不用那么辛苦了”。說完又補充一句:“最好收養老三吧,老三還小,又剛好需要精心照顧”。
確實,三女兒體弱,個子很小,出生后呆了一段時間保溫箱,帶回家后也是跟熱水袋放在一起,小小的娃抱著熱水袋,安安靜靜的。
可是招娣還是有些舍不得孩子,不管是秋蘭還是冬竺,都是自己生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