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女兒穩定后,日子慢慢有了起色。
鄉下的人開始涌入縣城定居,房地產蓄勢待發。裝修房子的人越來越多,建平手上接的活也越來越多,他開始接收學徒了。
學徒大多是從鄉下來的,讀不了書,奔著學一門手藝,跟著建平做一些簡單的活,按日薪領一點工錢。這樣一來對建平一家也有好處,一方面可以節約請工人的錢,另一方面招娣也可以不用長期跟在工地,有了更多的自由時間。
日子好起來后,建平又萌生出生個兒子的念頭,就連他都覺得沒有兒子會被人笑話。
為了生兒子,他們開始四處求神拜佛,聽到誰家生了兒子就去打聽怎么生的。對燒香拜佛幾近癡迷,尤其是觀音廟,每到節日,就算舟車勞頓也要去上香。
1992年,建平夫婦終于如愿生下了一個男娃,取名為國華。國華出生后,整個家熱鬧了起來,建平母親已經在老家大力宣傳了一遍,甚至開始對招娣變得貼心,從老家帶來了土雞蛋、客家娘酒、甚至還有珍藏的安宮牛黃丸。但是招娣已經對她沒有了期望,并沒有讓她留下帶孫子的意思,第二天就極力讓她回老家去了。
兒子國華滿月之后,他們一同回了一趟老家祠堂去“上燈”,簡單宴請了親戚幾桌,大家心中懸著的兒子夢總算落下了。用他們的話說:“總算后繼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