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你打算怎么做?”
趙權問著養青魚,言語之間,忍不住的顫抖?,F在的他甚至開始懷疑,眼前的男子是否真的是和他來自同一個世界。
養青魚道:“我就呆在這里,如今京城之中,百姓的力量已經激發,他們會站起來的。如果這世道還有什么不公,如果他們需要我的幫忙,自然會有人來找到我的?!?/p>
府衙之中,養青魚與趙權認真交談著,但外面卻來了一個家丁,邀請養青魚前去做客。
如今之局面,居然還有官員敢來邀請養青魚,看來是頗有底氣啊。若不是有養青魚傷不到他的底氣,那就自認一身清正,絕沒犯過什么該死的罪過。
“你們老爺是誰啊?”養青魚隨意詢問著。
那家丁道:“我家老爺乃是當今丞相?!?/p>
養青魚皺眉暗想:“若是叫我相信他是個良善之人,也太難了些。難道此人有什么對付我的招數?
若以毒害我,這個世界能提取的毒素,還毒不了我這個級別的武者。若是強軍圍殺,我也能立時反應,運轉神力,這樣依舊對我無用。那么如果我是這朝中大臣,要該如何對付自己呢?”
養青魚心中雖然思量多多,但是口里還是應下:“你前面帶路吧,我們現在就走?!?/p>
臨行之前,養青魚卻突然將自己編寫的靜心功留給了趙權。此去應該不會有太大危險,可是要做個準備。萬一出事,趙權也可以用此法修行,傳承他的理念。
雖然趙權是個盲人,養青魚也不會盲文,但好歹他落筆之時用力極深。最重要的一點,趙權異能可以看穿人心,只要找個絕對信任之人,幫他念誦修行即可。
丞相府邸前,養青魚已經到達。
一個長須老者,出來迎接。丞相姓陳,名濟世,其心志如何,自然可以得見。養青魚觀之,也覺是非常人,就算作惡,段位必然極高。
兩人進入府邸,到那大堂之中坐下,左右仆役前來奉茶。
“不知陳大人尋我何事?”養青魚并不飲茶,直接開口問道。
陳濟世見此,心中一沉。這人怎么不按照套路說話呢?按照正常流程,他們應該先談談景色,談談天象,談談宇宙,談談大道,然后繞七繞八在繞回來,最后再談正事。
若是個雙方有默契的,最后一步都不需要了,前面的胡扯之中,就能夠把正事給談完了。
可是這養青魚居然連寒暄都沒有,直接進入正題。這么直白,一點都不含蓄,果然是個鄉下人,沒有文化。
哎,可惜大陳清貴,盡受辱于這鄉下人之手,實在是讓先祖蒙羞,讓圣人蒙羞啊。
陳濟世道:“我是來代表百官問一問,養道長到底是想做什么?”
養青魚道:“我想做的很簡單,讓該死卻不死的死掉,給不該死卻死掉一個公道?!?/p>
“道長果真義士啊,可是這誰該死卻不死,誰不該死卻死了呢?這其中的標準又誰來判定?”陳濟世緩緩撫須,面色不動。
養青魚一臉奇怪地看向陳濟世:“這需要別人來判定嗎?難道用事實判定不久很好嗎?誰不讓一個普通人安穩活著,誰就該死,如果他沒死,那我就讓他死。”
陳濟世聽罷,突然大笑起來:“可是誰又賦予道長殺人之權力呢?如果天下人人效仿道長此等行為,難道世道會好嗎?”
養青魚搖搖頭:“我的權力,自然今天那些見百官乞丐人頭落地而開心的人民所賦予的。如果天下人人都效仿我,世道自然會更好,起碼要比現在好。
覺得未來世道不好的,無非是想貪而不能貪的,想高高在上而不能高高在上的,想踐踏人民而不能踐踏的?!?/p>
陳濟世無語,但他很快便給自己打了個氣:“道長說的有理,本官也看不下去那些貪官,只是無甚魄力,不夠無情,做不到道長這般。
畢竟今日死去那三百多官員,他們也有父母,也有妻兒。今日他們死,其家人聲名遭辱,又無個支柱,日后如何能夠活下去啊。
我已聽聞有人因丈夫被道長砍頭而自殺了。”
養青魚卻是不解:“為什么不能活下去。這京城我呆了也有十八年,坊間的女藝人,織布的女工,賣菜賣肉的女人極多,與男人并沒有什么太大差別。
為何那三百多位官員的女眷,就不能生存了呢?難道說她們其實都是些殘廢,腦子里天生少了一魂,比常人要弱上許多,因此無法求生?
若都是天生殘廢,那朝廷自然應該照顧。若不是殘廢,那她們死不死和我有什么關系呢?”
陳濟世一驚,卻沒想到養青魚如此心狠,本以為他這種同情弱小之人,會憐惜女人。如今看來,卻是錯了。
養青魚繼續道:“她們的榮華富貴,本就來自于不義。此時失去了,也是理所應當,就這還并未贖罪。
若是心有不滿,一就怪她們的丈夫父親,不仁不義,手段下作,二怪自己貪圖富貴,尚不自知。陳大人又何必拿她們來怪我呢?
還有一件事,殺人已經殺過了,但抄家還沒開始呢!”
陳濟世心中嘆息:“好狠毒的心啊,如此行事,當真是要趕盡殺絕。道義不存,倫理敗壞,才會有這般的魔頭出世。
我等百官,苦口婆心給百姓講禮法,可是就沒一個人聽,自己污濁了,結果最后遭殃的還是我等百官。當真是世人配不上我們啊?!?/p>
陳濟世心里苦,但口里卻要繼續穩重:“道長之言,雖然有理,但實在過于激進了。中庸之道,方可自修啊?!?/p>
養青魚卻混不在乎什么中庸:“激進?再激進也比腐朽至死好!腐朽到了最后,大家一切滅亡,沒一個能逃脫。但激進,卻可以毀滅毒瘤。剩下的人,則能夠創造一個全新的世界!”
陳濟世一聽,連忙打蛇隨棍上:“道長既然有改天換地之心,不知是否有心思總理陰陽,統御山河。若是道長有心,愿施以仁政,那文武百官,必愿跟隨道長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