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趁勢南下第一節
見關羽這么說,閻圃連忙再拜謝恩:
“謝將軍對我主不殺之恩。”
“我的判決沒有什么恩德,這個判罰僅取決于他之前的所作所為。”
說罷,閻圃便立刻駕馬回去,將情況告訴了張魯。
張魯聽說關羽已經兵臨城下,大驚失色,作為敗軍之將,能保住腦袋就已經不錯了,縱使被剝奪所有爵位,張魯也只好接受。
他立刻開城向關羽投降,據說開城前,張魯左右的人建議他把自己保存在倉庫中的寶物盡數燒毀,但張魯卻立刻拒絕道:“關公以法治國,我若敢因自己的權力而肆意妄為,恐怕他又會懲罰我。
為了讓寶物屬于自己而丟掉性命,不值得。”
初平二年(191年)九月,漢中被平定,張魯被流放,張衛則入朝擔任一個閑職,閻圃則拜光祿大夫。
漢中作為通往蜀地的重要軍事重鎮,必定要由一個信得過的將領來助手,整郡被平定后,關羽任命趙云為漢中太守,接手漢中一帶的治理和軍事工作。
然而,關羽卻并沒有離開,而是在打聽蜀中的消息。
之前關羽讓田豐策動叛亂,以至于任岐,賈龍等以數郡之力反對劉焉,對于關羽來說,這是難得的機遇。
拿下漢中后,如果任岐的軍隊還沒被消滅,便可與南下奪蜀的關羽軍隊夾擊成都,讓劉焉處于進退兩難的情況。
但得到的消息并不容樂觀,關羽聽說任岐和賈龍連戰連敗,賈龍被殺,任岐率領殘兵固守在牂牁,被劉焉擊敗也是時間問題了。
看來劉焉確實有些本事,比他兒子劉璋高明太多了。
但關羽依舊不想放棄這次機會,便暫時在此休整,沒有撤軍。
運兵之際,關羽又把隨軍的參軍荀攸叫到了自己在漢中的臨時邸宅。
“公達,知道我為何找你嗎?”
只見荀攸波瀾不驚地說道:“想必主公現在得了漢中,秋收又剛過不久,在想怎么拿益州吧?”
“不愧是你。”關羽笑道。“我聽說任岐,賈龍還是敵不過劉焉,連戰連退,到了牂牁,若沒有外援,被打敗是遲早的事。
因為戰亂主要發生在蜀南,而我們在北,所以先要的地形還要我們自己想辦法。
不過,還是先說說長安的事吧。”
“長安的事?”
只見關羽拿出了一張布帛,上面是賈詡給關羽的信。
“文和他告訴我,他的兒子在朝廷為官,聽到我有打益州治劉焉僭越罪的風聲,有兩個試圖發動叛亂,一個試圖逃走,都被他逮住了。”
聽關羽這么說,連一直不動聲色的荀攸也少有地笑出聲。
“真是欲蓋彌彰,這更說明劉焉在益州有不臣之心。”
在報告中,造反的那兩個,分別是劉范和劉誕,長子和次子,逃跑的那個是劉璋,歷史上繼承益州的劉焉幼子。
“那主公打算怎么處置劉焉的兒子?”
“叛亂者殺頭,我寫信給賈詡處死劉范和劉誕,至于逃亡者劉璋雖無罪,但因其父有罪,暫時收押查看。”
“雖然我早知道主公以法治天下,但這種時候難道不想用這幾個兒子來威脅劉焉臣服嗎?”
“你覺得可行嗎?”
荀攸搖了搖頭:“既然兒子在京城就敢行僭越之事,就意味著他就算失去了兒子也不打算放棄益州的權力,更何況他還有個兒子劉瑁在身邊。
但一旦殺了劉焉的兒子,就意味著徹底和他撕破臉皮,這次我們如果沒打下蜀地,怕是劉焉以后會經常來找我們麻煩。”
“是啊,所以我才要麻煩你,找個能打下來的方法。”關羽苦笑道。“又給你添麻煩了?”
“沒什么,為主公分憂是我的職責。
雖然在軍事上有所不利,但我其實很贊賞主公欲以公正的立法來結束大漢自桓靈以來弊政的想法。
更何況,我認為此次拿下巴蜀其實并不是難事。”
“哦?你可有妙計?”
“只是利用劉焉的缺點罷了。”
卻聽荀攸喝了口茶水,對關羽講道:“劉焉如益州時懷有異心,但益州本土的士族也有人忠于漢室,反對他的統治,尤其是巴郡一地,他殺了李權,前巴郡太守王咸等十余大姓人家以建立威信。
然而他心狠手辣地鞏固自己的基業,也導致巴郡世家多憎恨劉焉。殺了王咸后,劉焉又讓有仁義之名的老臣樊敏做巴郡太守,想要緩解矛盾,不過樊敏都七十來歲了,他只能在表面上掩蓋士族和劉焉的矛盾罷了。
因此,主公只要聯絡巴郡士族,則可輕易奪取巴郡。
雖然走金牛道取綿竹,道路險要,阻隔重重。但一旦巴郡被策反,脫離劉焉的控制,那就意味著我們可以繞開劍閣綿竹一帶,走米倉道,過閬中,再向西取蜀郡一帶。”
聽荀攸這一番分析,關羽也豁然開朗。
蜀地戰事,通常大軍都以金牛道走劍閣攻入成都為主,米倉道則是從巴郡過閬中再到成都,但道路本身十分顯要,加上閬中是軍事重鎮,作為進攻方,往往不會冒險讓大軍去走米倉道。
然而,如果巴郡本身在己方的控制之下,甚至還能在巴郡就地得到補給的話,米倉道作為行軍路線就沒有任何問題了。
荀攸看得很透,劉焉對巴蜀的掌握,其缺陷就在于那個“巴”,巴郡一旦背叛,蜀郡自然不保。
“那么,公達認為策反巴郡一事,誰可擔當此任?”
“閻圃,他作為巴郡人,如此死心塌地地背棄劉焉為張魯效命,主公應該知道為什么吧。”
正如荀攸所說的那樣,這種事沒有人比本地人更好辦事了。
聽到荀攸的這番話,關羽立刻讓已經打算出發去京師任職的閻圃回來,把這項任務交給了他。
十一月,劉焉率領嚴顏,吳懿等將領終于平定了任岐的叛亂,包括任岐在內的數郡太守被他處死,他隨后又把自己的人安插于這些郡縣,并想上表朝廷給這些人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