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什么時候開始,鎮子周邊建房的風終于波及到了小鎮上。
說起來有點不敢相信,鎮子上的人建房比周邊的人還慢了半拍,按理說鎮子里的人比周邊的人是更有錢的。成遠覺得可能鎮子里的人是一想到建房了就要停業,一停業就影響了收入,因此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去動土木的。到了此時,鎮上那些破敗的房屋簡直是成了小鎮上最煞風景的元素了。
按理說,不管是誰家,有了錢之后,都應該會想著把房子重新修一下的。這也難怪,之前的生活條件太差了,想改善一下條件自是情理之中的事。錢不太多的時候就會想著修繕一下房子,等到錢慢慢足了自然就會想著建新房子。
從順子家辦好營業執照算起,已經過了七八年了,小鎮上原來清一色的破敗的泥坯房慢慢地點綴上了磚瓦房。有些是修繕的,有些是擴建的,但一看就是修修補補出來的,真正全拆了重建的還真的沒有。那些新點綴的房子或是為了保證住的要求,或是為了做生意而擴建的廠房門面什么的。
成遠每次從鎮里走過,看著這種這種狀況,都會搖搖頭。他覺得這種景象有些滑稽感。三四年前,上級把這個小鎮的集市重新進行了規劃與建設,現在已經建成了。那新建的集市與原來的老房子、老門面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確實太不協調了。
想起這個新建成的集市,成遠心里更是多了幾分愜意。那時他剛從縣里下來沒多久就開始著手這個新市場的籌建工作,但一直進展緩慢。到后來市里來視察過了之后,上面要求他們工商部門重新規劃了沙鎮的這個集市,新的集市建設就明顯加快了,僅用了兩年不到的時間就基本完工了;原來集市只有一個長三百米,寬二百米的一個地段,現在重新規劃與建設了東市、南市與西市三個集市,并進行了市場分區交易。牲口、豬牛雞鴨這些都在西市,南市則是機械、五金、建材這一類的,其余的吃喝拉撒就全都在東市,三個市加起來面積近二十萬平方米。據說這個集市在當時曾獲評市里五大集貿市場之一。建成的時候市里的領導還參加了建成典禮。想起那一幕,成遠心里就有著一種得意。
“這些房子都應該拆了重建,我們的集市都已經重新建過了,這種房子已經太不諧調了。”成遠一邊看著這些門面,一邊心里想著。
這些房子并不是說一成不變的,只是有太多的修補的痕跡。原來的泥坯墻漏了,就會用紅磚水泥密密地補上一圈,遠看象是磚瓦房,近看就是大花臉。再刷上各種各樣的廣告牌,確實有些違和感。
成遠繼續在集市里走著,巡查著,看到了老鄧又在補墻了。這個老鄧不是院落里那個老鄧,鎮上的這個老鄧是做生意的,院落里的老鄧是賣豬肉的,已經退休了。
“鄧老板啊,你這墻就別補了吧,干脆拆了建新的算了。”相互之間熟了,成遠說話也直接。
“我也想建,但耽擱生意啊。在這個地方只要一建新房,路就全堵了,非被人罵死去不可。”老鄧無奈地回答。在當地有個習俗,如果建房的時候被人罵了就成了很深的矛盾了。這種矛盾很久也修復不過來,但老鄧這個地方,如果因為建房罵他的人肯定是那些路過的村民。
“上頭已經要下通知了,說是臨街的門面都得建成磚瓦墻。象你家這種泥坯墻都得拆了重建的,你現在補好了沒多久又得拆了重建。”
“這個我也聽說了,正是想著這一出,才先小打小鬧補一下。”
老鄧聽說這些并不奇怪,老鄧的兒子在小鎮里的派出所上班,還跟成遠是一起長大的,小鎮里的什么派出所、工商所、稅務所這些人天天見。老鄧對這些政策靈通得很。
確實經過了這些年,在街上做生意的都還不錯,要建個房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關鍵是在街上一建就把路堵了一大半,趕集的時候就會造成擁堵,更主要的是影響生意。之前誰家要建房都免不了引來不滿,有的甚至因為出言不遜而造成治安事件。老鄧家也是在這種堵口上。
“到時會統一安排一下,進行疏導的,據說現在上面正在做規劃吧。”成遠說。
“那就好,還真想好好建個新房了,忙了一輩子了,應該享受一下了。”
“到時修了需要幫忙就說一聲,你家的事就是我家的事。”成遠說這話是真心話,就憑跟老鄧兒子的關系都應該幫的,再說順子家建房子他家還來幫過忙的。
老鄧家在東市,是原來的老集市改造過來的,街市現在修成了回字形,如果一家建新房子就得把整個街都堵了一半,如果先統一協調好,規定哪一段街市必須在什么時間內完成,那么封閉的這一段就可同時建,那自然不會影響集市的開市,確實是個不錯的做法。
對小鎮來說,統一規劃還有一個好處。如果由店主們自己設計,各有各的想法,統一不了,更重要的是水、電這些都需要鎮里來統一組織才好處理。如果各自建的話肯定會是千奇百怪了,既然有政府規劃,大家覺得等等也行。
集市里的人想建新房,集市周邊的人也沒閑著,而且建得比鎮上更快。不過外圍的人家建房比集市上建房就寬松多了。那時的規劃只規劃了集市地段的建設。
成遠繼續巡查著集市。他來到了南市,來這里的人要么是買五金的,要么就買建筑材料的了,人并不是太多。
成遠在很遠的地方就看到老肖了,老肖在逛著南市。
老肖現在在外面做木工包工,前兩天才回來。
“成遠,你又在巡查吶。”老肖向成遠打招呼。
“每天都要來轉一圈的,沒辦法,現在都是這習慣了,上班就先來轉一圈再回去。”成遠隨口地說著。
“現在鋼材漲這么快,是不是又有人在搞投機倒把了?你們工商也不查一查。”老肖無奈地說,心中帶著幾分怨氣。原來老肖在看建材。
“現在已經沒有投機倒把這一說法了,幾年前就不提了,現在是商品經濟啦。”成遠笑了起來。他看到老肖問鋼材的情況,他猜老肖是想把自己家的房子重新建一下。成遠心里想,老肖那房子早就該重新建了,小孩都這么大了,還不建到時怎么住啊?
“去年鋼筋才700多一噸,今年竟然要900多了。”老肖說著他問到的鋼筋價格。
“買鋼筋的人確實比去年多不少。現在建房的都建鋼筋混泥土的了,不只鋼筋漲了,水泥一包也漲了一塊多了。我們這老區還好,各種建材還是有指標的,外地沒指標的都漲到一千多了。”成遠跟老肖嘮嗑了起來。
“那我不建了,就住原來的。我就不信不跌價,真是翻了天了。”老肖有點郁悶,開始有情緒了。
“建房這事你應該比我更熟行情的吧,你在外面建了多少房了?如果建房的人不多,你會全年沒幾天在家?”成遠開起老肖的玩笑來了,成遠知道老肖是個好面子的人,說話一定要給他說個明白的,不然一千頭都會拉不動。
“那倒是,在外面建的房確實多,整年都忙不贏。”
“趕緊買,現在你家三個兒子都慢慢大了,不把你那房子加上兩間怎么住啊!再過幾個月街上要統一規劃,到時一開建就是好幾年,到那時再買鋼材就更貴了。現在那些開店的已經有人準備屯積鋼筋了,趁著現在規劃還沒有公布,趕緊的。”成遠看勸說有效,趕緊趁熱打鐵,恨不得老肖立馬把鋼筋買回去。
成遠跟老肖講這些話,老肖是信的,畢竟做工商的人談工商比一般人更專業。之前辦執照、后來成遠自家買機器、再到引薦給林場老板,每次聽了都還是挺靈的。
“我帶你去郭師傅家看看,他現在不但賣機械,也賣鋼材,前兩天他跟我說資金周轉不靈,正好想把鋼材盡早賣掉,說不定他家的會便宜一點。”成遠對市場的商家熟,于是推薦起來。
他們來到了郭師傅的門面,看到成遠推薦來的顧客,他給老肖每一噸便宜了50元。老肖這次做事也不含糊了,當場就付了定金,把鋼筋買了下來,傍晚時分就拉回了他那木材加工廠的廠房里。
過了幾個月,老肖的三樓小樓建好了。這時候集市里門面規劃也出來了,小鎮進入了建房的一個高潮。
看到后來的建材緊俏的走勢,老肖慶幸自己下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