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日后,近黃昏。
徐鵬舉扭了扭酸澀的手腕,將記錄好的冊子遞給了杜慎。
“師尊,所有流民都以登記完畢。”
“干得不錯!”
杜慎接過冊子,贊許了一聲,鄭重的將冊子收好。
這東西得妥善保管,不能有差錯。
登記在冊的流民,并非都是來自一地,而是許多地區的流民匯聚在一起,連同村的人都沒有,甚至就連那些幼童,都是和各自的父母走散,匯聚到隊伍中的。
一本冊子很輕,但它背后的沉淀著的,卻是悲痛的事實。
天災人禍,流蕩千里,尸橫遍野的人間慘劇,并不只浮現在文字上。
杜慎每每想到這,都覺得心情非常沉重,好半會兒的功夫,他才緩了過來,繼而走到流民們的面前,伸出雙手示意他們看過來。
所謂衣食住行,前面倆已經解決,剩下的就是吃和住了。
他沉吟片刻,道:“諸位也看到了,這書院是我的,但它并未建成,不能住人,所以可能要暫時委屈諸位一番。”
流民們毫無芥蒂,對他們來說杜慎先生能給口飯吃,就已經是大恩大德了,又把安置的問題解決,這是天大的恩情,怎么可能會覺得委屈。
當即,劉全便代替流民們道:“先生如此待我等,怎會覺得委屈,我等什么苦沒吃過,不是身嬌肉貴的主,況且有了新衣,和衣而睡便可。”
杜慎否定道:“話雖如此,可現在天氣漸冷,況且北方晝夜溫差較大,若是讓你們再感染風寒,那就麻煩了。”
說著,杜慎向張灝招了招手,然后問道:“前些日子蓋大棚的那些竹竿和茅草應該沒用完吧!”
張灝想了想,搖頭道:“回師尊的話,并未用完,聽師尊的意思,是要先搭建一些簡易的棚子用來住人?”
跟著自家師尊這么久,他已經能領會到杜慎的想法,因此反應很迅速。
杜慎眼中露出滿意之色:“不錯,正是如此。”
大徒弟是越來越讓人贊嘆,和之前的傻憨憨判若兩人。
劉全聽到師徒兩人的對話,感激道:“既然如此,那我等這就著手搭建棚子,不讓先生太過費心。”
杜慎也累了半天,便答應道:“你們自己動手也行,只是要記住,棚子只是暫時委身之所,無須重視,能遮風擋雨就行。”
劉全記在心中,回道:“請先生放心,我已經知曉先生的意思。”
杜慎沒有繼續接話,直接讓趙秀帶著流民去搬來茅草等物,教他們在書院附近的平地上,搭建簡易棚子,以做休息。
……
深夜。
皇宮偏殿內,燈光閃爍。
弘治皇帝并未休息,他穿著便服,和徐浦,劉健,李東陽,謝遷四位內閣大臣,正在商討關于流民的事。
從南方等地送上來的奏折看,洪災波及的范圍很大,光是能查到的就有近十萬流民流竄在北方各地,而查不到的可能更多。
每每想到大明的百姓因為洪災,而流竄千里,餓死他鄉,弘治皇帝就十分心痛,既自責又不甘。
對家庭,他這輩子就娶了張皇后一個女人,使得后宮和諧,不曾有過紛爭。
對朝政,他在早朝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朝,設在晚上。
對大明,他捫心自問算得上是愛民如子,操心勞累,身體一年比一年差。
可如此勤政愛民,卻換來的連綿不斷的天災人禍。
弘治皇帝本以為北方韃靼被杜慎獻上的計策牽制,短時間內不會有精力關注大明,可以就此休養生息,發展一段時間。
甚至,他還在設想,有朝一日能蓄養精兵,痛擊韃靼,將其徹底消滅已報土木堡事變之仇。
可還沒等他勵精圖治,大明境內就鬧出了這么多麻煩事。
“唉……”
弘治皇帝嘆了口氣,忍不住向徐浦發問:“朕曾聽聞,若有昏君當道,天降大禍,如今南方洪災四起,莫非朕真是昏君不成?”
“陛下愛民如子,怎會是昏君。”徐浦說話間,咳嗽不止,這兩日偶感風寒,他覺得自己越來越老了。
“陛下多慮了,在大明百姓心中,陛下絕對是明君。”劉健的話真心實意,對于弘治皇帝,滿朝文武都沒有任何挑剔的地方,這卻是是一位好皇帝。
弘治皇帝擺擺手,眼睛里滿是血絲,疲憊的道:“不提這些了,關于直隸等地流民的安置情況,進行的如何了?”
李東陽拱手道:“啟稟陛下,賑災銀兩都已經撥了下去,且臣以令當地大臣調集糧食,想必流民們已經喝上粥了。”
謝遷卻有些憂愁,他嘆氣道:“話雖如此,但那么多張嘴,這一日消耗的糧食就不是個小數目,得趕緊想辦法安置流民才行。”
此話一出,君臣們都怔住了,不約而同的嘆了口氣。
安置流民說出來容易,但是做起來難。
每個地方的人口和土地都是相對的,流民們眾多,貿然安置會造成大麻煩。
打個比方說,直隸人口有十萬,每人十畝地勉強能生活,每年流通的銀兩和人口土地以及當地的產業對等。
可如果在這個基數上新加入一萬人,這就不一樣了,首先他們是外來人口,除非有一技之長,否則在當地不會找到能維持生計的行當,也就是說最適合他們的便是種地。
但如果讓他們種地,就得把現有的土地分配出去,可這樣一來當地的百姓就會陷入尷尬的局面。
地不夠用!
并且,土地在封建時期,并非是國有,而是掌握在農民和鄉紳的手里,讓他們平白分出來,基本不可能。
可開拓新的土地,就更是天方夜譚了。
大明發展了那么多年,并且再往前數有幾十個朝代,千百年來這片大地上適合耕種的土地早就被人開墾的差不多了。
而人跡罕至的地區土地雖然多,但是要把流民安置過去,所消耗的財力物力非常巨大,根本折騰不起。
想到這,弘治皇帝呢喃自語道:“莫非真的就沒有妥善安置流民的辦法?”
徐浦搖頭道:“一時半會恐怕沒有。”
劉健也搖了搖頭道:“或許只能將他們返送回鄉。”
弘治皇帝閉上眼,返送回鄉所耗費的錢財也不少,只能說是下下之策,不到萬不得已不能動用。
他憂愁不已。
如果是前幾年,大明的國庫還算充裕,北方沒有遭遇大旱,能將流民安置妥當,但現如今卻心有余力不足。
此乃朕之過也……
他心中自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