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史詩外,古希臘另一種偉大的文學形式是戲劇。
古希臘的戲劇,尤其是悲劇,同荷馬史詩一樣,把這種文學形式發展到了幾乎盡善盡美的境界。
什么是戲???無非是這樣一種藝術形式:由一些實際的或虛擬的人物——例如人、木偶、皮影——在某一個場地進行各種活動。這些活動通常有三個要素:第一是有一個文字化的依據,這就是劇本,它乃是戲劇的核心,規定了戲劇的所有其他要素,例如有什么樣的人物,這些人物從事什么樣的活動,在一個什么樣的空間從事這些活動,等等。后面這三項分別可以叫作戲劇的角色、情節、舞臺。
戲劇的種類很多,總的來說有兩種主要形式:悲劇與喜劇。
關于什么是悲劇與什么是喜劇我就不說了,我想大家心里明白。魯迅曾說悲劇就是把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也許可以更通俗地說:悲劇的結果是好人倒霉、壞人享福;喜劇的結果當然相反,是好人享福、壞人倒霉了。
在古希臘的許多城市,例如偉大的雅典,有“酒神節”,是十分重要的節日。當我們熟知的伯里克里執政時,這個節日的慶典達到了高潮,高潮來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這個節日里有了一項活動——演劇。城市會挑出三位最有名望的戲劇家,由他們各自寫出四個劇來上演,包括三個悲劇和一個喜劇。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來看戲,政府甚至發放“觀劇津貼”。開始演的是三個令人垂淚的悲劇,然后是引人捧腹的喜劇,又叫“羊人劇”。最后由觀眾們做出評判,看誰獲得勝利。
這是當時的戲劇家們最重要的節日,他們竭心盡智地發揮自己的天才,創作出最優美深刻的作品。我們從前面兩卷就已知道,這些古希臘的人們乃是人類智慧的奇跡,他們創造出來的戲劇同哲學與藝術一樣,是迄今為止人類智力最了不起的果實之一。
古希臘有三大著名悲劇家:埃斯庫羅斯、索??死账?、歐里庇得斯。他們像三顆巨星一般在古希臘文學的天空中交相輝映。
還有,這三位悲劇家雖然誕生在幾千年之前,但他們的作品即使在今天看來仍然激動人心,仿佛它們不僅僅是為幾千年之前的觀眾寫的,也是為幾千年之后的我們創作的。
埃斯庫羅斯我們要談的第一個偉大的悲劇作家是埃斯庫羅斯。
關于埃斯庫羅斯的生平我們知道得不多,不過比起古希臘的哲學家們來就不算少了。這是因為在任何一個時代,包括現在,哲學家的地位與知名度甚至口袋的飽滿度永遠是沒法兒同作家或者戲劇家之類相比的。
埃斯庫羅斯在公元前525年或者前524年生于雅典西北面一個叫埃萊夫西斯的地方,父親叫歐福里翁。關于他童年的經歷現在真的沒什么可說,看樣子他是個天才,還是一個小青年時就參加了雅典的戲劇比賽,并在39歲時第一次贏得桂冠,他一生共獲得了13頂這樣的桂冠。像前面說過的,每次參演的作品不是一部,而是四部,獲獎也一樣,這四部作品是作為一個整體獲得勝利,因此他共有52部作品獲得冠軍。
不過,埃斯庫羅斯生平最引以為豪的事好像并不是他的一次次獲獎,而是他曾參加希波戰爭,捍衛了希臘人的自由。
公元前490年和前480年,波斯人兩次入侵希臘,希臘人以雅典為首兩次英勇抗擊入侵者。這兩次戰爭中有兩個重要的戰役,一次是馬拉松之戰,另一次是普拉太亞之戰,埃斯庫羅斯都積極地參加了,還立下不小的戰功。他還根據希波戰爭寫下了一部名劇《波斯人》,在公元前472年上演并獲獎。這個劇作令埃斯庫羅斯益發盛名遠播,遠在意大利之南的西西里島上敘拉古的統治者都聽說了,由于那時尚無電影電視甚至印刷的劇本來滿足他的好奇心,他便懇請戲劇家本人親往西西里去為他表演,對于劇作家這是莫大的榮譽,他欣然前往。
所謂人有失足,馬有失蹄,埃斯庫羅斯也不可能百戰百勝,就在他的《波斯人》獲獎僅四年之后,他經歷了人生中最痛苦的挫敗,這年,即公元前468年的戲劇比賽中,他敗給了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無名小卒索??死账?。
這沉重地打擊了埃斯庫羅斯,但他可不是一個膽小鬼,他化悲痛為力量,更加刻苦地寫作,第二年便重新贏得了勝利。他這次獲得勝利的作品也是他所有作品中最有名的作品之一《俄狄浦斯》。本來是三部曲,現在只流傳下來一部《七將攻忒拜》。他一輩子寫過上百部的劇作,流傳下來的總共也就區區七部而已。
又過了近十年,到公元前458年,埃斯庫羅斯上演了《奧瑞斯提亞》三部曲,這是他所有劇作,至少是流傳下來的劇作中之最偉大者,取材于我們前面已熟知的一個人——阿伽門農王——的悲慘遭遇,我們將把它作為埃斯庫羅斯劇作的代表來敘說。
寫完《奧瑞斯提亞》之時,埃斯庫羅斯已經是69歲的老者了,但他的智慧并沒有老,還可以創作出偉大的作品,然而所謂“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一件令人瞠目結舌的事發生了。
此時偉大的劇作家已經退隱到了對他禮敬有加的西西里一座叫杰拉的小城。有一天,他正在野外漫步,構思一部新的劇作。這時天上飛來了一只雄鷹,它爪子里抓著一只大烏龜,不過這只烏龜把頭尾牢牢縮進了殼子,令得鷹無從下手,聰明的它想找塊石頭,把龜兒扔下去,把殼兒砸個稀巴爛,這樣就可以吃到肉了。它朝下一望,正好看見下面有一個亮亮的東西在發光,它想,這一定是塊光溜溜的石頭,便將爪子一松,烏龜從高高的天空帶著風聲砸將下去。鷹得意地想著,哈,馬上可以吃到美味的龜肉了。很快它便聽到了一聲悶響,隨即是“哇”的一聲慘叫……
原來鷹眼中那塊光亮亮的“石頭”,正是偉大的劇作家埃斯庫羅斯光禿禿的腦袋!
一個亙古少有的偉大劇作家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死了,真是“禍從天降”??!
杰拉城的人們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十分震驚,他們替劇作家舉行了盛大的葬禮,特意在他的墓前舉行了隆重的演出,后來雅典人也為他樹立了青銅雕像。
他生前為自己寫下了墓志銘:
雅典人埃斯庫羅斯,歐福里翁之子躺在這里,杰拉的麥浪翻騰,
馬拉松平原稱他作戰英勇無比,
頭發飄揚的波斯人心里最明白。
這個說法也許只是后人,例如那幫最愛調侃人的喜劇作家杜撰出來的,好在舞臺上抖包袱,也許不是,這事兒固然稱得上古怪,然正所謂天下之大,無奇不有,比這更怪的事兒都有哩!
說完了埃斯庫羅斯不平凡的生與死,我們現在來談談那令他偉大的東西——劇本,我們將講解一部不朽之作——《奧瑞斯提亞》。
埃斯庫羅斯的這部名劇和他的其他劇作一樣,是以神話為題材的,這也是幾乎所有古希臘悲劇的共同點。
《奧瑞斯提亞》有點像我們現在所謂的三部曲,由三部相互密切聯系的劇組成:《阿伽門農》《奠酒人》《降福女神》。敘說的是特洛伊戰爭的領袖阿伽門農勝利歸來后為妻所殺,他的兒子俄瑞斯特斯起來為父報仇并為之遭受復仇女神懲罰的故事。
由于古希臘的這些劇嚴格遵循所謂的“三一律”,即一出戲要以一個情節為限,發生在一個地點并于一天之內完成。因此我們單從劇本來看也許更像是一個片段,但這片段就像荷馬的那個片段一樣,在短短的片段之中蘊含了長長的內容,將整個事件的前因后果說了個明明白白。
我們來看《阿伽門農》的劇情。
阿伽門農的王宮,守望人正站在王宮屋頂上,伸長脖子望著遠方,一面為自己的命運悲嘆,遠處閃現了火光,意味著特洛伊城已被攻克。
不久,阿伽門農帶著他在特洛伊城的獵獲物:阿波羅和雅典娜的女祭司卡珊德拉凱旋歸來,阿耳戈斯長老們列隊歡迎,設祭慶祝勝利。
在歡迎隊列之中站著他的妻子克呂泰涅斯特拉,她也用一副熱情洋溢的姿態接待了丈夫,用最熱烈的話向他表達愛情與相思,在他要到達的地面鋪上紫色地毯。這一切令她的丈夫十分高興,毫不懷疑地跟著她走進了王宮的大門。
當卡珊德拉知道這就是阿伽門農的宮殿時,她發出了絕望的呼喊,說這就是為諸神所憎惡的家族,他們一代代都染上了鮮血,如今將受到神的懲罰。然而這也是她自己的命運,她只能走進宮門。
從宮里傳出了阿伽門農的慘叫,卡珊德拉也倒在了血泊之中。
克呂泰涅斯特拉打開中門,她手握利劍,站在兩具尸體之前,滿臉得意,那高興勁同她先前用愛與感激迎接丈夫一樣。
她振振有詞地宣告了殺死丈夫的理由:為她女兒報仇,我們在前面一章曾經講過,希臘大軍出發之前,阿伽門農殺了女兒伊菲革涅亞祭神,克呂泰涅斯特拉為之傷心欲絕,從此對丈夫恨之入骨,現在她終于報仇了。
接著她的情夫埃吉斯托斯也出現了。他進一步地申述了他殺阿伽門農的根由:阿伽門農的父親曾殺死自己弟弟的孩子,把他們的肉做成菜送給做父親的享用。而他,埃吉斯托斯,就是阿伽門農弟弟的兒子,被殺死給親生父親吃的孩子便是他的兄長。
劇本最后,這對情夫情婦與扮演歌隊的長老們吵了一陣,勝利收兵,成為阿伽門農王宮的新主人。
這就是第一部《阿伽門農》的劇情,現在我們來看第二部《奠酒人》。
劇一開始,俄瑞斯特斯——阿伽門農唯一的兒子從國外歸來。父親被殺時他還是孩子,接著便被送出了國,母親與她的情夫認為他還小,不足為患,現在他已長大,要回來替父復仇了。
他遇到了正日夜盼望弟弟回來報仇雪恨的姐姐。姐弟倆相會后,一同向被謀殺的父親祈禱,祈求他幫助他們復仇。他們的復仇計劃順利地得到了實施,殺了埃吉斯托斯,但當輪到他要手刃母親時,他猶豫了……
他知道這乃是神的意旨,沒有選擇的余地,他終于舉起了屠刀。
弒母的大逆之罪立即令他心里充滿了負疚感,這時復仇女神也找上門來,要懲罰他,他開始四處逃亡,復仇女神像影子一樣緊緊跟隨著他,無論他逃到哪里也無法擺脫她們的追蹤。終于,在這內心的負罪與復仇女神的追蹤的雙重打擊之下,俄瑞斯特斯發瘋了。
他的逃亡之路似乎無窮無盡。
第三部《降福女神》的劇情是這樣的:
本部的地點是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它是古希臘人最重要的神廟之一。它連同門楣上那句“人啊,你要認識自己”我們已經耳熟能詳、振聾發聵了,如今它又成了一次重大事件的發生地。
藏在神廟里的憔悴不堪的俄瑞斯特斯,自從殺死母親之后,被復仇女神到處追趕,現在他已經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最后只得躲入阿波羅的神廟。復仇女神雖然恨俄瑞斯特斯,但也不敢沖入阿波羅的神廟滋事。但那畢竟不是長久之計,阿波羅用神諭告訴他前去雅典,在那里接受對他弒母罪的審判。
遵循神諭,俄瑞斯特斯來到了雅典,在這里,賢明的智慧女神雅典娜組織了一個由公民陪審團參加的審判。審判中由復仇女神做檢察官,對俄瑞斯特斯的弒母惡行提出起訴,阿波羅則擔任了被告的辯護律師。雙方控辯之后,由陪審團成員們投票看俄瑞斯特斯是否有罪。然而結果卻出人意料:判他有罪與無罪的人各占一半。這時主持審判的雅典娜走上前來,投出了關鍵性的“無罪”一票,俄瑞斯特斯便被宣布無罪開釋!
事情并沒有完,挫敗的復仇女神氣憤之極,宣稱將把整個雅典作為復仇對象。雅典人恐懼了,神的力量是可怕的,所有凡人加起來也無法同一個神匹敵,何況是兇暴的復仇女神!
看到這情形,雅典娜知道這樣下去將給雅典——她所珍愛的城市帶來無窮災難。她的智慧又一次發揮了效能,她巧妙地勸說復仇女神放棄她復仇的欲望,因為雅典人愿將她作為自己的保護神而膜拜,而她也將像智慧女神一樣,定居在這座光榮之城。
一聽只要不報復便能與偉大的智慧女神一樣平起平坐,在這里接受光榮的雅典人的崇拜,復仇女神如何不允?她不但答應不報復雅典人,而且愿意從此保護他們,降福于他們!
這劇的大結局是,不但俄瑞斯特斯無罪開釋,雅典人也因之獲得了另一個女神的保護,這一切都是偉大而智慧的雅典娜的賜福,她真是仁慈的降福女神!
埃斯庫羅斯劇作中的悲劇意識現在我們要來談談埃斯庫羅斯悲劇中的悲劇意識,這種悲劇意識在古希臘悲劇中有著典型與示范的意義,亦有助于我們了解后面的兩大悲劇。
有三個方面造就了埃斯庫羅斯悲劇中的悲劇意識。
第一個是英雄遭難。
埃斯庫羅斯悲劇中的主角無一不是出身高貴,具有過人品質的英雄人物,這些人物的悲劇性遭遇自然能讓人產生悲劇意識,他們的受難與毀滅就像拿破侖或者漢尼拔這樣的英雄之死,乃是“悲壯的沒落”。
第二是這些人之所以墮入這樣的悲劇,其中的原因雖有自己的過失,然而這同惡有惡報卻有極大的區分。首先是因為這些人之所以有這惡行可能是因為神:是因為神看見人類太偉大,或者生活太完美,于是產生了類似忌妒的情緒,從而令人類受難。
然而神卻并沒有直接地去傷害人,像恃強凌弱的惡霸一樣。相反,神在處理人類時總是很公正的,人也總是以最大的尊敬侍奉神。當神忌妒人類時,他們常常只是讓人類產生悲劇人格,而正是這悲劇人格令他們做出種種惡事來,并因之受到懲罰。如此,當我們掩去那神的影子——那影子通常很黯淡,不引人注目,甚至看不見之時,我們所看到的便是英雄的主人公由于他那悲劇人格而導致悲劇性的結局。
這種悲劇人格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無窮無盡的復仇欲望,這正是《奧瑞斯提亞》的基本主題??藚翁┠固乩瓰槭裁匆\殺親夫?那是因為阿伽門農殺害了她的女兒;為什么俄瑞斯特斯要殺死自己的母親?那是因為母親殺害了父親……
如此,一環扣著一環,由無窮無盡的復仇欲望帶來無窮無盡的仇殺,而那些被仇殺者卻是相對的無辜,再加上這些相互仇殺者乃是血肉相連的親人!這一切令得整個劇本充滿了悲劇意識。
第三個因素也許是埃斯庫羅斯悲劇之悲劇分子的最大源泉乃是一種“相對的無辜”。
什么是相對的無辜?雖然埃斯庫羅斯悲劇里遭遇悲慘命運的人們都有一定的過失,然而他們所遭受的命運卻與他們的過失是不相稱的,也就是說他們從某個方面來說是有罪的,然而他們所做的事卻并非全無道理,因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們不應當遭受如此的命運。他們雖然有過,但依然是英雄,因而他們的毀滅仍是悲劇——是一個相對無辜的人遭受了毀滅性懲罰。
這種相對的無辜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這些受到懲罰的人之所以受到懲罰,是因為他們傷害了不應當傷害的人,然而這個他們所傷害的人其實并非全無過失,相反,至少是同他們自己一樣有過的,是應當受到懲罰的。因而他們的懲罰與謀害乃是“替天行道”,是對犯罪的懲罰,是“正義的復仇”。例如為什么克呂泰涅斯特拉要殺阿伽門農呢?這是因為他殺害了她的女兒,她難道沒有理由復仇嗎?因此她是相對無辜的,對她的毀滅便是悲劇。
第二個方面則是,在埃斯庫羅斯的劇作里,有罪者必得報應這是一個基本的規則。然而它卻有著一個極大的靈活性。這就是:那些犯罪者們并不一定自己在有生之年受到懲罰,相反,他們可能平平安安地過一輩子。但他們的子孫后代卻不得不為他們的惡行遭受嚴厲的懲罰——雖然他們的子孫后代并沒有做出這樣的惡行要遭受如此殘酷的處罰,相反,他們完全可能是一些有德行的人,應當受到神的眷顧與庇佑而不是懲罰。然而,由于他們的先人的罪惡,他們卻不得不遭受被毀滅的厄運!從他們自身來看,他們又是何等的無辜!因此,他們之毀滅乃是不折不扣的悲劇。
更可怕的是,雖然他們受到懲罰是他們先人之罪惡所致,是“父債子還”,是某一種形式的“罪有應得”,然而,又由于神并不是親自去懲罰他們,而是假他人——常常是他們的至親——之手而去懲罰,于是傷害相對無辜的他們,親人又犯下了新一重罪孽。而他們又得遭受新一輪懲罰,上演新一輪悲劇。
總之,我們看到,在埃斯庫羅斯這里,無論是受害者還是傷害者,都是“相對無辜”的,然而他們無不遭受命運最殘酷的懲罰,而且這是一個綿延數代,似乎無窮無盡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兄害弟、妻殺夫、父屠子、子弒母,處處血肉橫飛,處處充滿血腥味,讀來能不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