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二人都笑了起來,我揚眉道:“這也算是推心置腹了!”我看著茶水已沏的儼儼的,水溫也合適了,將茶盞遞給他,柔聲道:“那你就好好與他說說!”
他接過茶盞,點頭道:“是?。∥乙彩沁@樣想的,他算是把心里想說,又不能與人說的,對我說了…”
他吃著茶,接著道:“我說這世上只怕是沒有不吃苦,輕輕松松就把事情做好的,這種好事,至少我沒有發現。如果有,如果有一天他發現了,麻煩說一聲,我也想知道。他有些沮喪,叫我再想想,我仔細想了想,對他道,應該有兩個可能,一個你是生而知之的人,天生就會,這個就不用我多說了。說說另一種,那就是做一件你喜歡的,愿意為之吃苦的事情,就算不得苦了…別的我不敢說,讀書就是這樣,喜歡讀書,讀起來自然歡喜,自然不苦,你是不曾讀出樂子,便覺著苦,你若能從書本里頭得到樂子,讀書就是件開心的事,你如今就是要學,如何發現書本里頭的樂子…”
說到這里他笑了,笑的很是開心對我道:“你猜猜他問我什么?”
我哪里能猜到,瞅著他道:“問你什么?”
他笑的止不住,斷續道:“他說…從書本里…里…得到樂子…莫不是…是看話本…上的…那些笑話?”他笑的只打跌,忍也忍不住。
我明白過來,也忍不住笑了,這孩子…該怎么與他說呢!
“昨日我就笑的…那孩子有些不好看…今日想起來還是忍不住…”他好容易忍住笑
我卻有點擔心,問道:“那孩子沒有惱了你吧?”
他搖頭道:“沒有,本就是在聊天,我也說了對不住,他倒不好意思了…我慢慢與他說,所謂讀書讀出樂子,是說在書里發現有趣之事,打個比方,讀論語,方知曉孔夫子與諸弟子的故事,你試著把論語當故事書來看,這就是一本一位先生和他的弟子的故事書,就像我和你們這些同窗的這些日常…他瞪大眼睛看著我說,還能這樣讀《論語》?孔老夫子可是弟子三千,七十二賢能!”
他笑著回憶道:“我指著敞軒問他,你怎知你的同窗里頭,將來不會出一個肱骨大臣,一個賢能之士!他愣住了,有那么一瞬間,我們都有點熱血沸騰的意思…”
我笑到道:“本來就是這樣,孔老夫子也是人,他老人家學識淵博,德行高尚,恰恰在他日常行止之中,在他與人交往之中…”
他說著,拿起火鉗翻了翻炭火道:“對??!讀書能讓我們知道,諸多我們一生無法親身經歷的種種…那時候手邊正好有本唐詩,順手一翻,竟是蘇軾的《惠州一絕》,我就問他可吃過荔枝,他說見都沒有見過,只是聽說,有個貴妃愛吃,結果皇帝為了讓貴妃吃上荔枝,亡了國。我就罵他這就是不讀書,只聽人渾說,被糊弄了。再不讀書,還要被人糊弄!他竟還問我,荔枝好吃嗎?我道好吃,我就是看了這首詩,才刻意繞道嶺南,嘗了嘗荔枝,真好吃!便與他說了那首詩,他聽到‘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竟對我道,原來東坡居士也是個吃貨!我順手告訴他東坡肉、東坡肘子的來歷…”
我卻越來越覺得他們師徒,怎么有些越來越投緣!
他絮絮叨叨說了一上午,我卻越聽越覺著不對,卻又說不上來,是哪里不對,難不成那位老爺又難為他了…他這模樣…是不愿對我說了…
午飯時,我與他道:“獨孤兄可還好?”
他夾著菜的手停了停,也不抬頭,仍舊夾起菜道:“他還好!前些日子還與竹兄通了信,那邊下雪大,早停了課,他正好趁這時候復習功課,還可以好好讀讀書?!?/p>
他的語氣一如平常,可我卻知曉,不是這樣的!他從前提起獨孤不是這樣的!從前的語調,那樣松快,如今的語調,那樣的刻意…
莫名心驚,難道他與獨孤有了罅隙…難道…也是因了我?…獨孤也…
我吃不下了,看著碗里的鯽魚蘿卜湯,我一絲胃口也無,又不愿他但心,仍是用湯下了半碗飯。
看著對面,一口一口認真吃著飯的他,愈發心沉…這頓飯,我們就這樣,各自懷揣心事…
飯后我慣了躺一躺,他卻拉著我道:“郎中說了,這時候躺著容易積食,我們去看看后罩房的那株老梅樹吧!過幾日天晴了,請了郎中來再給你號號脈?!?/p>
我卻不愿再喝湯藥了,太苦!一壁抿了抿頭發,披上斗篷,一壁道:“我好了!郎中上次來看就說了,喝完這幅湯藥就差不多了!”
他也穿上大氅,拉著我道:“我知道你差不多大好了,再讓郎中來號號脈,只是調養調養,放心,我問過了,調養的湯藥不苦,若還是嫌苦,我們就吃膏方,多放些蜜在里頭…”
被他拉著出了正房,拐向后罩房,我無奈道:“就是膏方也是藥方子,每一味藥擱多少都是有講究的,哪里由得我們!”
他回身看了看沒人,伸手攬著我,嬉笑道:“那就是郎中的能耐不夠,有能耐的郎中自可以調了方子多放蜜。”
這人又開始無賴了,我伸手打了他一下,瞪著他道:“這郎中挺好的,可不許這樣說人家,好歹吃他的藥,我如今都大好了!”
他反手拉著我道:“不說,不說,這郎中治好了我娘子,定是好的,再請他給我家娘子調養調養,那就更好啦!”
迎著他暖暖的眼眸,漸漸定下心神,思忖著,總要想法子弄明白才好,只是,他明擺著不欲我知曉,我卻愈發想知道,究竟是何事?…
自婁婆子時不時地住在后罩房,后院天井有了人收拾,一轉進來,就覺著不一樣了,不禁對他道:“婁媽媽手腳利索,也沒見她做什么,就這么一打掃,看著竟是有模有樣的。”
他點頭道:“這宅子還是要有人住,有了人氣,宅子也活了過來,自然不一樣!”
我卻在想著那一日,那個一身月白衣裙、喜歡貍貓的女子,她坐在后罩房的墻頭,帶來母親安好的消息,卻說了我還要吃些苦,果然啊,看看如今一身的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