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對他說話時,似乎常常不專心聽;
常常無法有系統地做事情和活動;
手腳總是動個不停,或在椅子上滑來滑去;
在班上或其他必須乖乖坐在座位上的場合,時常站起來;
常常處于忙碌狀態,或經常像是被驅趕著去做事;
常常過于多話;
常常打斷或干擾別人(如突然插入別人的談話或游戲);
……
眼下,小鶴手里正拿著一大本厚厚的活頁夾,在兒童保健科護士的指導下,完成一份ADHD父母診斷量表。
裝在透明袋里的紙張泛黃、發皺,不知道已用了多長年份。
小鶴實在懷疑這份量表能否真的給阿俊作出如實的診斷。
每一條描述的后面都有1、2、3、4、5的五個選項,用來描述相符程度的高低。
周圍嘈雜喧鬧猶如菜場一般人聲鼎沸,這讓小鶴莫名煩躁,怎么這個時代連精神障礙也擠著來看?
阿俊也想擠著一起看,小鶴想方設法讓他關心點別的,最后還是拿出手機讓阿俊看會動畫片。
量表上每一條的描述都好像完全說中了阿俊的日常表現,又好像把事實強調得過分嚴重。
小鶴在想,每個人心中對1分、3分、5分的理解,會是同一種程度嗎?
萬一,父母主觀上把自己孩子的問題看得太嚴重,通通打上5分,而換個父母來看的話,實際打分就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的話,那么這份表填完,不是就給孩子挖了一個大坑嘛。
這樣,本來有病的可能應該是父母,不是就順利把有病的嫌疑轉移到孩子身上了?
小鶴填得模棱兩可,有些問題雖然描述到位,但她還是給大多數問題打了中庸的3分。
小鶴帶著一肚子的疑問和滿腦子的不信任重新去見給自己開單子的女醫生。
女醫生大概40多歲,整個人一絲不茍。
“醫生,我們聊天要不要小朋友回避呀?”小鶴輕聲問道。
“為什么要回避呀?”醫生有點嫌棄地回應小鶴,可能覺得這問題莫名其妙。
“我主要怕他會對來看這個病太敏感,會覺得自己不正常啥的。”小鶴解釋道。
“怕刺激你還來什么醫院啊,再說我還要問他問題的,不能光憑家長的判斷就下結論呀。”醫生的回答很在理,小鶴聽了卻很不舒服。
小鶴只好打消了讓阿俊回避一下的念頭。
女醫生簡單詢問了阿俊在校的情況,阿俊都認真回答了。
阿俊就是這樣,跟陌生人自來熟、還話癆。
“結合量表來看,小朋友問題貌似不嚴重,不過我們還是要結合他日常生活、學習情況多觀察,你主要對他哪些方面有點疑問?”醫生又盯著報告看了一會,抬頭問小鶴。
小鶴啞然,阿俊在旁邊呆著她總覺得說什么都不自在,愣了半天才接起醫生的話,“說實話,我覺得他應該沒有什么問題。”
“你覺得沒什么問題,還來看什么呀。”醫生坐在椅子上的身子往后一仰,手也停下了動作,只是看著小鶴。
“不是,醫生。我自己判斷他沒什么問題,不代表別人也這樣判斷。他上幼兒園時,老師就說可能需要來看看,我那會有點抗拒這事,總覺得自己孩子沒問題。
這不,上了小學,老師又經常投訴他,還說他在班里調皮數一數二,我心里又犯嘀咕了,還是覺得不放心就想來給看看。其實他平常在家看書什么的都挺安靜的。”小鶴急急地跟醫生辯解。
“我們呢,要確診問題還是要結合父母、老師等等多方意見的,尤其是班主任老師給出的意見我們也很重視,他們見的孩子多,說出來的話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參考性。不過,最好的是,我們能說清楚他具體的在學校在家里有哪些特別的表現。”不知道怎的,醫生在那說著話,就讓小鶴想起王老師來,她們都是那么滴水不漏。
“這個我也說不太好,就是比較調皮,愛搞惡作劇、大喊大叫啥的,有時候不聽指揮。”小鶴趕緊想了阿俊的幾項罪狀。
“這樣吧,我再給你開兩份單子,你繼續去檢查一下。”醫生刷刷刷寫好兩份檢查單遞給小鶴。
小鶴拿過單子,帶著阿俊繼續去做檢查。
第一項測聽力,拿個小錘放耳朵邊敲一下判斷聲音從哪邊傳來的那種。
難道醫生懷疑阿俊是因為耳朵不好使,所以才不聽指揮的嗎?!
第二項檢查是一份讓孩子自己完成的測試題目,測試專注程度的。
小鶴被留在了外面,阿俊則由工作人員帶著單獨進去測試。
“媽媽,不會給我打針吧?我不要進去!”
“沒有,放心吧,就是回答問題。”
心焦火燎地等待了半天,小鶴終于見阿俊興沖沖地跑來。
“媽媽,我只做錯一道題目!”阿俊滿臉興奮。
“都是什么題目啊?”
“按照工作人員的指令去做動作,很好玩。”
小鶴看了一下,阿俊的成績遠遠超過警戒分數。
小鶴就放下心來,拿著兩份結果又去醫生門口等待。
“這兩方面都沒問題,不過呢,這也不能說明他專注力就很好,在特殊場景的吸引之下,孩子的專注力是很高的,但不代表他平常也是這樣的表現。”
得了,又白做了一項測試,這個也不能確診。
“醫生,要不要再測一下智力?”
“我看就不用測了,我跟他交流下來,感覺孩子智商沒什么問題。當然,你要想測也不是不可以,就是今天排隊時間可能有點長,要排到下午了。”
“那這樣算是確診了還是沒確診呢?”
“這個嘛,看上去問題還不是很嚴重,你后面再觀察觀察,如果他后面出現嚴重影響學習的問題,我們再看看要不要吃藥干預。”
今天的病三言兩語就算看完了。
走出醫院的小鶴,依然帶著一肚子的疑問和滿腦子的不信任。
感情這就是醫療系統與教育系統針對調皮學生給出的一套聯合修理手段吧,只要你教育系統提出這孩子有行為問題,醫療系統總要聽一聽、拿出些對策,多動癥真的是人類進化帶來的新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