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建龍回到自己的房間以后,重新梳理一下明天的游覽的路徑,之后他拿著手機地圖又看了一下后天去往火地島的旅游行程,在做了詳細的規劃安排之后便睡下了。
到了第二天,他們起來后,在酒店里吃過早餐,接著一人背一個行李包,往計劃好的旅游規劃行程進發。
他們先是按著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地圖找到了雙層旅游巴士,坐上雙層旅游巴士后,他們到達的第一個旅游目的地是巴勒莫區。
巴勒莫區擁有眾多高端精品店,繁華的咖啡館和酒吧以及鵝卵石鋪成的街道,還有很多藝術館,李素云與蔣建龍邊走邊看,不時還相互給對方拍照,雖然這是在南美,但周邊的建筑風格與街道上的社會形態與歐洲比較相似。李素云感覺這里很適合慢慢的逛。
之后他們去了拉美藝術博物館,這個圖書館收藏涵蓋了200多件精選藏品,包括素描、繪畫、雕塑和實物等,作品出自阿根廷、巴西、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古巴、智利、厄瓜多爾、墨西哥、烏拉圭和委內瑞拉等國的78位藝術家。
雖然門票要100比索,但當他們進去以后,還是感覺非常值得一逛的。
再后來他們來到了雅典人書店,李素云與蔣建龍剛開始來到雅典人書店時,感覺這個大門很一般,而當他們走進去后卻豁然開朗,里面燈光璀璨,布置精美,李素云感嘆道:“這分明是一座豪華典雅的劇院。”后來他們通過進一步的了解,發現還真是。
雅典人書店是1919建成的歌劇院,進入21世紀才把它改裝成書店,但歌劇院的風采卻保留了下來。像以前劇院里的舞臺還保留著,現在已經成為一個酒吧,人們一邊讀書一邊品嘗雞尾酒。觀眾座椅也都被拆除,全部都是書架,包廂雅座都變成讀書的場所,希臘式的大理石梁柱,雕飾精美,穹頂壁畫呈現古典的風格,經過了解他們才知道,這是意大利著名畫家薩納雷諾·奧蘭迪繪制,中間的和平之神手舉橄欖枝,云間飛翔的鴿子,伏在地上平靜的獅子,周邊的人們放下武器祈禱和平,一片祥和的氛圍。這讓書店的環境顯得很安靜,很美好。在他們的印象中阿根廷人是崇拜著足球和探戈的,即有激情又粗放,但如此尊敬知識,有這樣高雅的文化生活環境,李素云跟蔣建龍還真是第一次感覺到。
這個書店跨越了一個世紀,從廢棄的劇院發展成為書店,現在這里既是書店、也是咖啡館、更是藝術中心。這樣大的轉變真的讓人感到嘆為觀止。
他們之后又去了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科隆劇院,科隆劇院是世界第三大劇院,它僅次于紐約的大都會和米蘭的拉斯卡拉,它是按照19世紀巴黎歌劇院和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等歐洲大劇院的傳統建筑形式設計的,具有濃郁的歐洲古典劇院風格。既有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建筑風格,又有德國建筑的宏偉堅固和法國建筑優美大方。
當李素云與蔣建龍到達劇院的內部時,發現內部裝飾相當奢華。經過到里面參觀了解他們才知道,舊時當地人比較歧視喪偶的婦女,認為是不祥之人。所以雖然不反對她們進劇院,但是不能坐正式觀眾席,更不能進包廂。所以在最下層包廂的下面,還有一排格子小屋,那就是專門為喪偶婦女準備的座位。除正廳外,還有數個小演出廳,可以舉辦小型演出,可以舉辦會議。當他們來到走廊時,發現走廊的兩側有許多音樂家和藝術家的雕塑,經過介紹他們了解到其中兩位生前關系不好,經常互懟。結果在這里,故意被布置成面對面,天天怒目而視。
劇院的地下更是別有洞天。總共四層地下工作室,演出劇目所需物料,大到舞臺背景,亭臺樓閣,小到服裝鞋帽,穿戴配飾,全部在這里手工打造,并長期保存,完全是一座舞臺藝術博物館。僅各式服裝就有9萬多套,鞋靴4萬多雙,包括原始人御寒的獸皮、乞丐裝,騎士甲胄、傳教士黑袍和貴夫人的禮服等,并都有檔案記載著使用年代、演出的劇目以及劇中人和演員的名字。故而有很多藝術團體在排演某一劇目的時會到這里租借服裝道具,可以一次借齊。值得一提的是,這里還收藏有一雙色彩絢麗的中國古代的靴子,這是1956年中國京劇團訪問阿根廷時,扮演“美猴王”的著名京劇演員李少春穿過的“齊天大圣”的靴子。當李素云與蔣建龍看到這些,心里不禁感到有些喜出望外。
當他們在上午游覽了這些目的地之后,走出科隆劇院時,已經到了中午,他們已經感到肚子有點餓了,雖然他們原本計劃在中午享用自己帶的食物,但總不能隨便找一個地方在大馬路上吃,所以他們走了一圈,來到一家小型的咖啡館,在這家咖啡館里他們隨意的一人點了一杯馬黛茶,和一些當地的小吃。當他們付完錢后,找到一個桌子坐了下來,
馬黛茶被端上時,杯子上有一根過濾吸管,李素云用嘴含著吸管吸了一口,感覺有種說不出的味道。她并不喜愛這種味道,所以她吸允了兩口以后,就沒有再吸了。反倒是蔣建龍卻特別愛這種怪異的味道,一邊吃著點心,一邊喝著那樣的馬黛茶,心里有說不出來的快感。
當他們用餐之后,又再一次坐著雙層旅游巴士來到了布宜諾斯艾利斯主教教堂,布宜諾斯艾利斯主教教堂是阿根廷首都最大最古老的教堂,阿根廷的民族英雄、南美解放者何塞·德·圣馬丁將軍的陵墓就安葬在大教堂里。大教堂是典型的古羅馬風格,12根高大的羅馬柱上是呈15度銳角的等腰三角形,三角形形成了的人字形屋脊,三角形的墻面上雕刻著圣經故事,栩栩如生。整個教堂建筑古樸,宏偉。走上臺階,來到教堂的前廊下,這里有一個圣馬丁將軍的紀念碑,1950年為了紀念圣馬丁逝世100周年在此點燃了火炬,它也象征著阿根廷自由站在之火,被稱為“阿根廷火焰”。火焰的下方用西班牙語寫著“AquíestánlosrestosdelGeneralSanMartínydeotroshéroesdesconocidosdelaguerraporlaindependencia.?Salúdenlosatodos!”翻譯成中文就是“這里安放著圣馬丁將軍和獨立戰爭中其他無名英雄的遺體。向他們致敬吧!”
步入教堂,蔣建龍被金碧輝煌的教堂穹頂,高大華麗的廊柱裝飾給震撼到了。頭頂是高大宏偉的主殿穹頂,給人莊嚴肅穆的感覺,腳下是歷史悠久卻依然清晰完好的馬賽克地面。教堂的中央走道和圓頂從18世紀保留至今,還有19世紀的新古典主義里面。中央走道盡頭是布道的神壇,神壇兩側的墻面上刻著天使的雕像,還有兩座管風琴。神壇后方是金碧輝煌的18世紀珍貴雕像。蔣建龍跟李素云本來都是不信教的,但當他們來到如此一個神圣的地方,再加上身體上面的疾病,他們心里油然而然的產生了一種敬畏上帝,又期望得到上帝憐憫保佑的一種信仰宗教的心態。但這一切都是一時的,當他們出了教堂以后,他們發現不管是自己的身體,還是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沒有發生任何改變。